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电子信息论文 >

高功率微波作用下高电子迁移率晶体管的损伤机理

发布时间:2017-11-09 09:25

  本文关键词:高功率微波作用下高电子迁移率晶体管的损伤机理


  更多相关文章: 高电子迁移率晶体管 高功率微波 损伤机理


【摘要】:本文针对高电子迁移率晶体管在高功率微波注入条件下的损伤过程和机理进行了研究,借助SentaurusTCAD仿真软件建立了晶体管的二维电热模型,并仿真了高功率微波注入下的器件响应.探索了器件内部电流密度、电场强度、温度分布以及端电流随微波作用时间的变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当幅值为20 V,频率为14.9 GHz的微波信号由栅极注入后,器件正半周电流密度远大于负半周电流密度,而负半周电场强度高于正半周电场.在强电场和大电流的共同作用下,器件内部的升温过程同时发生在信号的正、负半周内.又因栅极下靠近源极侧既是电场最强处,也是电流最密集之处,使得温度峰值出现在该处.最后,对微波信号损伤的高电子迁移率晶体管进行表面形貌失效分析,表明仿真与实验结果符合良好.
【作者单位】: 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西安分院;中国文昌航天发射场指挥中心;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微电子学院教育部宽禁带半导体材料与器件重点实验室;
【分类号】:TN386
【正文快照】: 1引言 随着微电子技术的迅猛发展,半导体器件、集成电路的集成度不断提高,器件的尺寸不断减小,这就使其对复杂电磁脉冲的干扰和损伤变得更加敏感[1].目前,针对双极结型晶体管(bipolar junction transistor,BJT)器件、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器件(metal-oxide-semiconductor,MOS)以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黄珊;;全国第七届高功率微波学术研讨会召开[J];强激光与粒子束;2008年09期

2 王涛;;2012“高功率微波技术研究进展”全国博士生学术论坛在国防科学技术大学成功举办[J];强激光与粒子束;2012年12期

3 刘静月,黄文华,方进勇,宋志敏,刘国治;高功率微波大气击穿的光学诊断[J];强激光与粒子束;2000年03期

4 段耀勇,陈雨生;高功率微波脉冲大气击穿及其对能量传输的影响[J];微波学报;2000年03期

5 罗勇,李宏福;高功率微波的需求及发展[J];真空电子技术;2004年01期

6 戴大富;高功率微波的发展与现状[J];真空电子技术;2004年05期

7 何友文;高功率微波激励的等离子体效应的概述[J];电波科学学报;2005年03期

8 傅文杰;鄢扬;;高功率微波在等离子体填充波导中的传播特性[J];强激光与粒子束;2005年12期

9 王聪敏;张博;;高功率微波对电子设备的影响分析[J];航天电子对抗;2007年05期

10 王磐;牛忠霞;;高功率微波大气击穿阈值分析[J];现代雷达;2008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唐涛;廖成;赵朋程;;高功率微波大气击穿条件下的频谱数值分析[A];2009年全国天线年会论文集(上)[C];2009年

2 薛谦忠;刘濮鲲;;HPM在大气的传输问题研究及应用[A];全国电磁兼容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1年

3 钟哲夫;李浩;;高功率微波输出窗的介质物理光学分析[A];四川省电子学会高能电子学专业委员会第四届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5年

4 丁耀根;;高功率微波毫米波电真空器件的现状和发展[A];中国电子学会真空电子学分会第十二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9年

5 陈军;;高功率微波NEPTUNE程序中的并行计算及几何建模[A];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科技年报(2010年版)[C];2011年

6 宁辉;刘国治;方进勇;李平;刘静月;童德春;林郁正;;高功率微波脉冲压缩技术实验研究[A];第六届全国激光科学技术青年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1年

7 黄华;范植开;何琥;李正红;谭杰;;S波段长脉冲高功率微波器件研究设想与粒子模拟[A];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科技年报(2002)[C];2002年

8 覃惠;;高功率微波极化双工栅的研究[A];教育部中南地区高等学校电子电气基础课教学研究会第二十届学术年会会议论文集(下册)[C];2010年

9 汤锷;王文祥;宫玉彬;;高功率微波系统模式识别器带宽拓展的研究[A];中国电子学会真空电子学分会——第十四届年会论文集[C];2004年

10 沈旭明;金晓;和天慧;;L波段高功率微波脉冲压缩双路并联功率合成结构设计[A];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科技年报(2003)[C];2003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李新;无影利剑——高功率微波[N];科技日报;201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唐涛;高功率微波大气传播非线性问题的数值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1年

2 张强;高功率微波多管合成双波段辐射系统关键技术研究[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12年

3 赵朋程;高功率微波大气传播问题的混合模型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4年

4 秋实;高功率微波窗口击穿及馈源技术[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0年

5 李国林;高功率微波多路耦合输出的研究[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10年

6 袁成卫;新型高功率微波共轴模式转换器及模式转换天线研究[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刁振河;高功率微波防护的相关问题研究[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06年

2 曾继来;计算机的高功率微波效应研究[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07年

3 李瀚宇;高功率微波混合模式辐射特性研究[D];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2006年

4 张海伟;射频电路抗高功率微波关键技术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2年

5 陈依军;高功率微波器件及热效应分析软件设计[D];四川大学;2006年

6 郭新宝;电子设备的高功率微波防护技术[D];电子科技大学;2012年

7 陈权;集成器件的高功率微波效应研究与相应防护[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3年

8 刘国朝;高功率微波馈源输出窗的热性能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05年

9 朱连燕;重复频率高功率微波脉冲大气击穿的理论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4年

10 蒋义勇;系统高功率微波效应仿真方法研究[D];安徽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116126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ianzigongchenglunwen/116126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63d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