斜程大气湍流信道激光回波轴向闪烁指数的研究
本文关键词:斜程大气湍流信道激光回波轴向闪烁指数的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大气光学 闪烁指数 修正Rytov理论 Rytov近似 外尺度 内尺度
【摘要】:在自由空间光通信、激光雷达、目标跟踪等主动探测光学系统中,光波经斜程大气信道传输时,由于大气湍流折射率的随机起伏,接收到的回波信号会发生强度起伏现象,即光强闪烁效应。闪烁效应的存在严重制约了地空路径中光波传输应用的发展,因此十分有必要对光波回波信号的闪烁指数进行理论建模,以准确掌握光强闪烁效应的物理特性,为相关的激光传输系统提供理论方面的参考。本文分别基于经典Rytov理论与修正Rytov理论,对单站及双站发射和接收系统斜程大气湍流信道光波回波的轴向闪烁指数进行了研究。首先,对大气湍流相关理论及对闪烁指数构成影响的湍流要素进行了相关介绍。其次,根据光波斜程传输理论及随高度变化的ITU-R大气结构常数模型,采用经典Rytov理论及修正Hill谱模型,同时考虑湍流内、外尺度影响,对球面波入射有限尺寸反射器目标回波的轴向闪烁指数进行了推导。数值计算并分析了不同参数时,回波轴向闪烁指数随着菲涅耳率的变化关系,结果表明:内尺度与外尺度、波长、目标高度均对闪烁指数构成影响,影响力的大小应综合考量各因素得以确定。最后,利用修正Rytov理论,将点目标回波的闪烁指数模型拓展至湍流中等及强起伏条件,并利用随高度变化的外尺度对闪烁指数进行计算。数值分析表明:当湍流起伏较弱时,外尺度对于闪烁指数的影响远小于内尺度,但当系统处于中度及强起伏湍流时,随高度变化的外尺度影响作用明显,不可忽略。
【学位授予单位】:太原理工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TN24;P49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式达;有关大气湍流的几个问题[J];气象学报;1990年01期
2 RonCowen,王建华;令人恐惧的航空“暗礁”──大气湍流[J];世界科学;1998年12期
3 郑祖光;刘式达;刘月新;;大气湍流发生的非线性机制[J];中国科学(B辑 化学 生命科学 地学);1989年05期
4 段美玲;李晋红;魏计林;;部分相干厄米高斯光束在斜程大气湍流中的扩展[J];强激光与粒子束;2013年09期
5 郭振华;许德胜;王世鹏;李再光;;大气湍流对激光传输的影响[J];激光技术;1992年02期
6 张慧敏,李新阳;热风式大气湍流模拟装置的哈特曼测量[J];光电工程;2004年S1期
7 姚菡;盛立芳;贺峗;黄健;;利用连续小波提取近海大气湍流中的相干结构[J];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05期
8 李庆宜,吴法理;大气湍流下风力透平的性能预测[J];华中理工大学学报;1990年03期
9 胡朝晖,,姜文汉;受大气湍流影响的光学波前模拟[J];光电工程;1995年02期
10 王瑾;黄德修;元秀华;唐艺;;基于自适应滤波器的大气湍流噪声抑制[J];光学技术;2006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贾鹏;;大气湍流相位屏的分形模拟[A];中国天文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手册[C];2011年
2 申永;刘建国;曾宗泳;徐亮;方武;;用于光传输实验的大气湍流模拟装置[A];中国光学学会2010年光学大会论文集[C];2010年
3 党宏杰;史学书;袁嗣杰;杨潇;;大气湍流对深空天线组阵影响的仿真与分析[A];全国第4届信号和智能信息处理与应用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0年
4 万敏;苏毅;向汝建;;激光导引星自适应光学系统对大气湍流低阶像差校正效果分析[A];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科技年报(2001)[C];2001年
5 元秀华;黄德修;谭林伟;;基于遗传算法的FSO系统大气湍流自适应补偿技术研究[A];中国光学学会2006年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6年
6 廖天河;刘伟;高穹;;多光束传输对大气湍流与热晕综合效应的改善[A];第十届全国光电技术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2年
7 吴笛霄;陈栋;;应用Hill谱分析大气湍流环境下FSO通信的可行性[A];2009年先进光学技术及其应用研讨会论文集(下册)[C];2009年
8 叶一东;;大气湍流导致单束激光照明光强不均匀性的数值模拟[A];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科技年报(2000)[C];2000年
9 付强;姜会林;王晓曼;刘智;;大气湍流对高速激光通信影响的模拟实验研究[A];中国光学学会2011年学术大会摘要集[C];2011年
10 潘继敏;吴长奇;;大气光通信中发射器最佳配置[A];现代通信理论与信号处理进展——2003年通信理论与信号处理年会论文集[C];2003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记者任福海;新型大气湍流随机波前发生器研发成功[N];中国技术市场报;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陈浩;大气湍流中光波前的时空特性探测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2012年
2 华志励;大气湍流背景下合成孔径激光雷达成像算法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3 姜义君;星地激光通信链路中大气湍流影响的理论和实验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0年
4 陈京元;大气湍流间歇性及其对光波传播的影响[D];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2005年
5 杨瑞科;对流层地—空路径电磁(光)波传播的若干问题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03年
6 王海燕;基于张量方法研究部分相干光和部分偏振光在大气湍流中的传输特性[D];南京理工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贾锐;斜程大气湍流信道激光回波轴向闪烁指数的研究[D];太原理工大学;2016年
2 张晓雪;基于液晶的大气湍流模拟器设计[D];长春理工大学;2010年
3 徐光勇;大气湍流中的激光传输数值模拟及其影响分析[D];电子科技大学;2008年
4 石鹏飞;基于常规气象参数的大气湍流建模技术研究[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11年
5 杨婧
本文编号:123363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ianzigongchenglunwen/123363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