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暗电流锑化物Ⅱ类超晶格红外探测材料的制备及相关基础研究
本文关键词:低暗电流锑化物Ⅱ类超晶格红外探测材料的制备及相关基础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分子束外延 低温GaSb InAsSb InAs/InAsSb超晶格 红外探测器
【摘要】:本文系统地研究了GaSb(001)衬底上InAs/InAsSb超晶格材料的分子束外延生长,在此之前,首先研究了低温GaSb薄膜缓冲层和InAsSb薄膜的生长。初步探索了InAsSb和InAs/InAsSb超晶格单元红外探测器器件工艺,系统地研究了材料的结构、光学、电学等物理特性,对相关器件物理问题进行了分析,主要内容包括:1、通过优化GaSb衬底上低温生长GaSb薄膜的生长温度、Sb/Ga束流比等参数,解决了低温生长GaSb外延层时表面容易出现“金字塔包”的难题,使低温生长的GaSb外延层质量得到了提高。当Sb2源炉裂解前端温度和基底温度分别为900°C和580°C,生长温度为Tc+60°C,V/III值为7.07时,得到的GaSb外延层的质量最好。2、优化了三种结构的InAsSb红外探测器件(PIN型、NBP型、NBN型)的材料制备工艺,探索了单元器件的器件工艺,并对单元器件的电学和光学性能进行了测试分析。PIN型InAsSb单元探测器的R0A为224Ω·cm2(100K),峰值探测率为3.6×1010 cmHz1/2/W(77K)。NBN型和NBP型InAsSb单元探测器的R0A都达到了105Ω·cm2(100K)的量级,但NBN型的R0A值比NBP型更大一些,暗电流密度相对低,温度为77K时峰值探测率分别为8.5×1012cmHz1/2/W和2.4×108 cmHz1/2/W。最后,得到了50%截止波长分别为3.8μm(PIN型)、3.4μm(NBP型)、2.6μm(NBN型)的InAsSb单元探测器。3、研究了InAs/InAsSb超晶格材料的外延生长,优化了InAs/InAsSb超晶格材料结构生长参数,获得了高质量的长周期厚度InAs/InAs0.73Sb0.27(75 periods)超晶格材料,扫描区域为20μm×20μm时的RMS约为1.8?,超晶格零级峰与GaSb衬底之间的晶格失配度约为100arcsec,零级峰的半峰宽低于120arcsec,周期厚度为93.3?。制备了PIN型InAs/InAsSb超晶格单元器件,并对器件进行了电学和光学性能测试分析。温度为77K时PIN型InAs/InAsSb超晶格单元探测器的R0A为448Ω·cm2,50%响应截止波长为5.1μm。
【学位授予单位】:云南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TN215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耀辉;;带方向识别的红外探测模块[J];电子制作;2003年01期
2 王琦;刘勇;张继旭;;基于偏最小二乘的红外探测设备指标评估方法[J];现代防御技术;2011年06期
3 少川;;红外探测装置[J];激光与红外;1974年05期
4 叶孔敦,光昕,范文慧;一种高效便捷的红外探测卡[J];化学研究与应用;2001年06期
5 朱华,葛世荣,余小燕,朱丰沛,徐国栋,陈志平;矿井人员红外探测计数技术研究[J];中国矿业大学学报;2003年02期
6 淦元柳;宋斌;王晓飞;李富栋;;红外探测与应用分析[J];红外与激光工程;2007年S2期
7 林涛;;红外探测设备内场测试系统[J];红外与激光工程;2008年S2期
8 邓巍;何雄奎;张录达;曾爱军;宋坚利;邹建军;;自动对靶喷雾靶标红外探测研究[J];光谱学与光谱分析;2008年10期
9 康大勇;成斌;高俊光;;地空红外探测距离推算方法探讨[J];光电技术应用;2009年01期
10 杨崇民;师建涛;赵兴梅;;红外探测装置中光谱分光镜的设计与制备[J];应用光学;2009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淦元柳;宋斌;王晓飞;李富栋;;红外探测与应用分析[A];2007年光电探测与制导技术的发展与应用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2 张兵;李川;;激光主动跟踪与红外探测复合引导跟瞄技术[A];豫赣黑苏鲁五省光学(激光)学会联合学术2012年会论文摘要集[C];2012年
3 杨光临;陈明春;段晓辉;胡建斌;;人体红外探测前放电路信号输出特性分析[A];第十七届全国测控计量仪器仪表学术年会(MCMI'2007)论文集(上册)[C];2007年
4 林涛;;红外探测设备内场测试系统[A];第二届红外成像系统仿真测试与评价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5 李帅辉;王育人;樊菁;;大气环境对空间红外探测影响的研究[A];第十二届全国物理力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12年
6 邓大卫;张流强;温志渝;;用于红外探测的微型悬臂梁的结构模拟[A];中国微米、纳米技术第七届学术会年会论文集(一)[C];2005年
7 洪汉玉;李良成;颜露新;张天序;刘鹏;费锦东;;红外探测多波段图像统一复原及实验验证[A];第十届全国光电技术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2年
8 过海峰;姜宁;吕明山;;基于红外探测机理红外接收系统探测概率模型[A];2007年光电探测与制导技术的发展与应用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9 晋利兵;马文坡;唐绍凡;;内部辐射抑制技术在空间红外探测中的应用[A];中国空间科学学会空间探测专业委员会第二十六届全国空间探测学术研讨会会议论文集[C];2013年
10 刘普霖;;红外探测原理及红外成像器件发展趋势[A];面向21世纪的科技进步与社会经济发展(上册)[C];1999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本报记者 熊燕 实习生 刘芸;红外探测领域的挑战者[N];云南日报;2005年
2 李彬;机器人“卫士”问世[N];科技日报;2000年
3 西安 王平;实用的电子狗电路[N];电子报;201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刘晓明;InAsSb红外光电薄膜制备和表征与单元器件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雷瑞;热机偏转红外探测关键技术研究[D];西安工业大学;2015年
2 曹娜;基于热机偏转的红外探测技术研究[D];西安工业大学;2013年
3 党小圆;弹丸辐射模拟器静态特性研究[D];西安工业大学;2016年
4 任洋;低暗电流锑化物Ⅱ类超晶格红外探测材料的制备及相关基础研究[D];云南师范大学;2016年
5 孙景旭;车载红外探测设备的扫描结构设计与应用[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2010年
6 于子阳;Ⅱ型超晶格红外探测性能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3年
7 刘彦新;红外探测点智能校正装置的研制[D];大连交通大学;2008年
8 杨耀;GaAs基红外探测及光子频率上转换器件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09年
9 吴雷学;InAs/GaSb体系非制冷红外探测材料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西安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2008年
10 李蛟;基于ZigBee技术的红外探测无线防盗报警系统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128923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ianzigongchenglunwen/128923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