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波段回旋管收集极横向场扫描散焦系统的设计与仿真
本文关键词:W波段回旋管收集极横向场扫描散焦系统的设计与仿真 出处:《真空科学与技术学报》2016年11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更多相关文章: W波段 回旋管 收集极 扫描散焦系统 功率密度
【摘要】:回旋管收集极是高功率回旋管,尤其是连续波回旋管的重要组成部件。本文针对W波段连续波回旋振荡管,根据电磁场理论并利用粒子模拟仿真软件设计了一套横向场扫描散焦系统(TFSS),在TFSS的作用下,电子注在收集极内表面的电子注功率密度分布比较均匀,且收集极单位面积上的电子负荷较低,电子注功率密度≤130 W/cm2;分析了TFSS设计参数(TFSS轴向位置和磁场线包的工作电流)的变化对收集极壁上电子注功率密度的影响;利用有限元软件ANSYS并结合粒子模拟仿真软件获得了收集极壁上的电子注载荷,对收集极进行了不同热流密度加载方式下的热分析,结果表明收集极在非均匀热流密度加载方式下的内外表面温度比在均匀热流密度加载下的内外表面温度高约20℃;根据热分析结果,所设计的水冷系统相关参数可以满足回旋管制管的工程要求。
[Abstract]:......
【作者单位】: 中国科学院电子学研究所高功率微波源与技术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大学;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批准号:61531002,61571418)
【分类号】:TN12
【正文快照】: 回旋管是基于电子回旋脉塞理论发展起来一类新型器件,其作为新型微波真空器件,具有输出功率高,可产生毫米波、亚毫米波的特点[1]。回旋管在毫米波领域具有重要的应用,可作为雷达和高功率微波系统的毫米波源,特别是应用在受控热核聚变中的等离子体加热[1-2]。回旋管应用在等离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冯西贤;李实;;多级降压收集极优化设计[J];科学技术与工程;2010年10期
2 王薇;丁宇杰;张宁江;孙自强;丁晟;史召臣;;“磁脉冲挤压法”组合降压收集极的新工艺[J];电子器件;2012年03期
3 骆岷;李瑶;;小型化多级降压收集极引线瓷封件研究[J];真空电子技术;2012年05期
4 李彦宾;王刚;魏义学;;微型多级降压收集极的电、热及动力学优化设计[J];真空电子技术;2008年04期
5 李实;冯西贤;唐康淞;;多级降压收集极入口电子速度分布研究与应用[J];微波学报;2010年S1期
6 郭际;尚新文;肖刘;刘濮鲲;王书见;;多级降压收集极的优化设计[J];微波学报;2012年S2期
7 郭际;尚新文;李飞;肖刘;刘濮鲲;王书见;;非轴对称磁场对多级降压收集极性能的影响[J];真空科学与技术学报;2013年08期
8 孙瑜;;用于线性注管的一种新型静电聚焦降压收集极[J];电子管技术;1978年03期
9 周文表,宋培德,鲁佩菊;计算机设计的降压收集极的实验验证[J];电子学通讯;1982年05期
10 李家胤,熊祥正,,周晓岚,李慎;多级降压收集极的计算机辅助设计[J];电子科技大学学报;1996年S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寇建勇;廖复疆;;多级降压收集极初始条件的研究[A];中国电子学会真空电子学分会——第十四届年会论文集[C];2004年
2 寇建勇;邬显平;孙瑜;;多级降压收集极再聚焦区的研究[A];中国电子学会真空电子学分会——第十四届年会论文集[C];2004年
3 易红霞;刘濮鲲;肖刘;李飞;万晓声;;收集极过渡区轴对称磁场等效电流环参数的计算[A];2011年全国微波毫米波会议论文集(下册)[C];2011年
4 寇建勇;;为什么用静态程序仿真多级降压收集极[A];中国电子学会真空电子学分会——第十四届年会论文集[C];2004年
5 崔建玲;陈宁;邵淑伟;;电子阱在多级降压收集极中的应用[A];真空电子与专用金属材料、陶瓷——金属封接专辑[C];2011年
6 骆岷;杨定义;周明干;;一种应用于两级降压收集极的绝缘导热瓷件的结构设计[A];真空电子与专用金属材料、陶瓷—金属封接专辑[C];2012年
7 叶菊芳;刘重贵;;氧化铍瓷收集极封接试验研究[A];第一届陶瓷与金属封接会议论文集[C];1990年
8 李桂芳;林兰香;;美制速调管收集极的解剖分析[A];第五届华北、东北地区理化会议论文集[C];1993年
9 朱源;孙昊;李志良;冯进军;;回旋管收集极热分析[A];中国电子学会真空电子学分会第十九届学术年会论文集(下册)[C];2013年
10 金勇兵;杨中海;黄桃;胡权;秦钰昆;杨德欣;;二次电子发射模型在多级降压收集极CAD中的应用[A];第九届真空技术应用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荀涛;清洁强流真空二极管相关技术研究[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明辉;多级降压收集极的模拟与实验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2年
2 张晓冉;三注行波管多级降压收集极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5年
3 蔡竺吟;行波管多级降压收集极计算机模拟设计[D];合肥工业大学;2006年
4 王军峰;行波管降压收集极的研究及热分析[D];电子科技大学;2009年
5 马亚林;行波管多级降压收集极辅助设计计算及其次级电子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06年
6 潘明明;多注行波管中多级降压收集极的模拟设计[D];合肥工业大学;2008年
7 王加梅;高功函数薄膜制备及抑制收集极二次电子发射机理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2年
8 陈辉;回旋管输出系统及收集级热分析技术[D];电子科技大学;2015年
9 李延威;空间行波管收集极的热分析[D];电子科技大学;2009年
10 杨赤如;小型化行波管电子光学系统与降压收集极设计方法的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135124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ianzigongchenglunwen/135124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