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峰值功率固体激光器光纤耦合技术的研究
本文关键词:高峰值功率固体激光器光纤耦合技术的研究 出处:《华中科技大学》2015年硕士论文 论文类型:学位论文
【摘要】:自激光器与光纤面世以来,激光与光纤的耦合技术就受到了广泛的关注与研究。半导体激光器光纤耦合技术的不断发展,使得利用光纤来传递激光光束被运用于工业、通信、医疗与军事等领域。目前,利用固体激光器光纤输出激光系统进行激光加工、焊接也已成为可能,窄脉宽的固体激光器因其高峰值功率的能量输出也得以用于激光点火、激光爆破等特殊领域。本论文主要基于对高峰值功率固体激光器光纤耦合技术的研究,搭建了一套输出激光光斑大小在微米级、输出功率密度在GW/cm2光纤传输激光系统。该系统的搭建主要是为了提升现有的激光驱动飞片能力,突破小直径飞片发射的技术瓶颈。本论文的研究中,取得的主要成果有:(1)设计了激光与光纤耦合和激光由光纤输出结构,确定了透镜尺寸、焦距等相关参数。对传输光纤结构进行了深入研究和选型,并对光纤端面进行了处理。(2)对光路结构进行了光学仿真,并对输出效果进行了模拟,得到了与理论计算吻合的光斑大小。对光路对准中可能产生的对准误差与耦合效率的关系进行了分析,并给出了仿真结果。(3)搭建了光纤传输光路系统,实现了系统激光输出单脉冲能量为10~20mJ,光斑大小600?m的光束输出。
[Abstract]:Since the laser and fiber laser and fiber coupling technology available, has received great attention and study. The development of the fiber coupling technology of semiconductor laser, which transmits laser beam is used in industry, using optical fiber communication, medical and military fields. At present, the laser processing by laser solid laser system also, the welding has become possible because of its narrow pulse solid laser with high peak power and energy output can also be used for laser ignition, laser blasting and other special areas. Study on high peak power solid laser fiber coupling technique in this paper is based on a set of output laser spot size at the micron level, the output power density at GW/cm2 optical fiber laser system. The structure of the system is mainly to improve the ability of laser driven flyer, through small diameter flyer launch The technical bottleneck. The research of this thesis, the main achievements are as follows: (1) the design of laser and optical fiber coupling and laser output by the optical fiber structure, determine the size of the lens focal length, and other parameters. For the transmission fiber structure in-depth research and selection, and the fiber end in the treatment (2). The optical structure of optical simulation, and the output was simulated, the spot size is consistent with the theoretical calculation. The light path possible in the alignment of the alignment errors and the coupling efficiency is analyzed, and the simulation results are given. (3) build a fiber optical optical system, implementation the system of laser output pulse energy is 10~20mJ, the spot size of 600? M beam output.
【学位授予单位】:华中科技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TN248.1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岩;穆郁;刘智颖;胡源;王志坚;付跃刚;;用于光纤耦合的无衍射光束研究[J];红外与激光工程;2011年12期
2 徐碧惠;唐明;;提高光纤耦合效率装置的研究[J];光电子.激光;1987年Z1期
3 侯印春;;最新光纤耦合技术[J];激光与光电子学进展;1989年10期
4 宋志强;倪家升;尚盈;王昌;刘统玉;魏玉宾;;光纤耦合结构长光程怀特池气体传感器[J];光电子.激光;2012年06期
5 马养武;序排列光纤传像束光特性的测量研究[J];应用光学;1997年06期
6 谭昊;郭林辉;高松信;李建民;尹新启;武德勇;唐淳;;基于偏振折叠的光纤耦合实验研究[J];激光与红外;2014年04期
7 陆颖,王吉有,徐晓轩,朱箭,张存洲;微球与锥形光纤耦合系统的光学特性[J];南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0年04期
8 马国欣;张舒蕾;薛永祺;韦岗;刘俊锋;;光纤耦合数码系统传像特性[J];光子学报;2009年10期
9 杨子斌;;大功率半导体激光器光纤耦合模块的温度控制[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2年24期
10 徐茂春;;光源与光纤耦合的付里叶分析[J];光学工程;1986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7条
1 李焕路;康泽新;娄淑琴;;熔融拉锥光纤耦合区形状对于损耗的影响[A];2009年先进光学技术及其应用研讨会论文集(下册)[C];2009年
2 吴中超;何晓亮;周建国;令狐梅傲;吴畏;毛海燕;;光纤声光开关的研究及应用[A];第九届全国光电技术学术交流会论文集(上册)[C];2010年
3 王培峰;樊仲维;赵存华;牛岗;崔建丰;薛岩;;大功率半导体激光器光纤耦合中微圆柱透镜的应用[A];中国光学学会2006年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6年
4 刘红;孙传伟;刘锦高;刘卫东;王蔚生;;大功率半导体激光阵列的光纤耦合技术[A];中国光学学会2011年学术大会摘要集[C];2011年
5 严奕;刘石神;张涛;;LED与光纤耦合技术研究[A];上海市照明学会成立30周年庆典暨四直辖市照明科技论坛、长三角照明科技论坛、上海市照明学会2008年年会论文集[C];2008年
6 邹丽敏;李溪;丁雪梅;;光纤共焦系统中影响轴向分辨特性的因素分析[A];高精度几何量光电测量与校准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7 袁纵横;胡放荣;;基于ZEMAX软件设计的半导体激光无源光纤耦合系统[A];2006年全国光电技术学术交流会会议文集(E 光电子器件技术专题)[C];200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条
1 徐铮奎;光纤,为医疗器械打开无限空间[N];中国医药报;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朱洪波;大功率半导体激光器单管合束及光纤耦合的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甘勋;提高光通信光纤耦合效率的控制方法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光电技术研究所);2016年
2 侯林宝;多单管高功率半导体激光光纤耦合技术的研究[D];长春理工大学;2016年
3 严君;高峰值功率固体激光器光纤耦合技术的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5年
4 胡博宇;精密光纤耦合系统研究[D];长春理工大学;2010年
5 张韬;非相干光—光纤耦合关键技术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1年
6 鲍杏英;手性光纤的非线性耦合特性的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1年
7 丁卫民;光纤耦合技术的研究[D];北京邮电大学;2015年
8 李晓亮;卫星通信终端中空间光偏移入射对光纤耦合效率影响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5年
9 翟艳芳;微纳光纤消逝场耦合的偏振特性分析[D];暨南大学;2012年
10 杨召;光纤耦合模块的光束质量分析与评价[D];长春理工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137388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ianzigongchenglunwen/137388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