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电子信息论文 >

不同云雨条件下红外热成像系统作用距离评估

发布时间:2018-01-08 16:21

  本文关键词:不同云雨条件下红外热成像系统作用距离评估 出处:《应用光学》2016年02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更多相关文章: 云雨条件 大气透过率 MODTRAN 光谱等分法 探测距离


【摘要】:为求解红外热成像系统作用距离,以MODTRAN程序为基础,计算了不同云雨条件下的大气光谱透过率,并针对探测器定角度运行和定高度运行,分别运用光谱-路径等分法和光谱-角度等分法,对点源目标进行了红外热成像系统的探测距离求解。分析了卷云气象条件下,探测概率、降雨速率、云层厚度、云底高度等因素对大气光谱透过率和探测距离的影响。结果表明:探测概率的选取对热像仪探测距离计算结果影响较大,以坦克目标为例,探测概率由10%增加至90%时,探测距离降低21.7%;降雨对于大气透过率和探测距离影响也较大,降雨速率由0增加至4.0mm/h时,探测距离降低76.8%;云底厚度和云层高度的影响与探测器和云层的几何位置关系相关,人目标的探测距离上限值达5.60km;探测距离亦与探测器运行模式相关,最大差异3.8%左右。
[Abstract]:As for the infrared thermal imaging system, based on the MODTRAN code, different cloud conditions of atmospheric spectral transmittance was calculated, and the angle and height of detector operation operation, respectively, using spectral bisection method and path angle spectral bisection method, the point source target detection range for infrared thermal imaging cirrus system. Weather conditions, detection probability, rainfall rate, cloud thickness analysis, cloud base height and other factors on the atmospheric spectral transmittance and the detection distance effect.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detection probability calculation has great influence on the detection range of thermal imager, the tank as an example, the probability of detection is increased from 10% to 90%, the detection distance is reduced by 21.7%; rainfall for the atmospheric transmittance and the detection of large distance effect, rainfall rate increased from 0 to 4.0mm/h, the detection distance is reduced by 76.8%; the cloud bottom thickness and high clouds The influence of the degree is related to the geometric position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detector and the cloud layer. The upper limit of the detection distance of human targets is 5.60km, and the detection distance is also related to the operation mode of the detector. The maximum difference is about 3.8%.

【作者单位】: 哈尔滨工业大学能源学院;中国舰船研究设计中心;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1536001)
【分类号】:TN215
【正文快照】: 引言红外热成像系统是空间探测、资源调查、环境监测、通信导航、气象预报、测绘侦察等领域中所广泛使用的一项重要的系统级设备[1],其基本原理是由被探测目标自身发出的红外辐射,经由大气传输,到达探测器光学接收元件,引起探测单元电压上升,从而被控制系统捕捉而侦测[2-4],其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鲁新平,沈振康;红外热成像系统应用于反潜探测的分析[J];红外与激光工程;2002年03期

2 代少升;刘发萍;;红外热成像系统温度漂移补偿算法研究[J];重庆邮电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年01期

3 程玉兰;;红外热成像系统的基本原理[J];华北电力技术;1988年12期

4 程玉兰;红外热成像系统[J];高电压技术;1989年01期

5 周建勋,张保民,何祖源;红外热成像系统的极限工作性能评价[J];红外与激光技术;1995年01期

6 高;;用红外热成像系统测量薄膜厚度的方法[J];红外;2006年10期

7 姜贵彬;蓝天;倪国强;;红外热成像系统评价的重要参数及测试方法[J];红外与激光工程;2008年S2期

8 裴燕;王冉;魏瑞成;陈明;;红外热成像系统在动物健康中的应用[J];江苏农业科学;2011年05期

9 许仲仁;红外热成像系统对海空目标跟踪距离验证[J];激光与红外;2001年04期

10 高;;双波段反射型红外热成像系统[J];红外;2009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姜贵彬;蓝天;倪国强;;红外热成像系统评价的重要参数及测试方法[A];第二届红外成像系统仿真测试与评价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邢素霞;非制冷红外热成像系统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05年

2 艾斯卡尔;红外搜寻与跟踪系统关键技术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0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吴传福;车载红外热成像系统的研究与设计[D];电子科技大学;2015年

2 唐成波;红外热成像系统性能评估技术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09年

3 张鹏;红外热成像系统作用距离的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1年

4 蔡良锋;非制冷红外热成像系统的小型化改进[D];南京理工大学;2008年

5 周程灏;红外偏振成像系统作用距离建模与分析[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3年

6 唐源;热释电IRFPA非均匀校正算法的研究与实现[D];昆明理工大学;2007年

7 葛振南;非制冷红外热成像系统的小型化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08年

8 高思峰;飞行器红外特征分析与红外热成像系统作用距离的预估算方法[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07年

9 王超范;一种地面场景动态红外仿真方法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09年

10 何敬;基于FPGA的非制冷红外热成像系统[D];内蒙古科技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139783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ianzigongchenglunwen/139783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ff4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