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电子信息论文 >

基于介电电泳的粒子分离微流控芯片实验

发布时间:2018-01-11 02:06

  本文关键词:基于介电电泳的粒子分离微流控芯片实验 出处:《微纳电子技术》2017年10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更多相关文章: 微流控芯片 连续分离 惯性聚焦 介电电泳 微电子机械系统(MEMS) COMSOL


【摘要】:根据介电电泳原理,设计了一种梯形叉指的微电极结构,用于粒子的连续分离。首先利用COMSOL软件分析梯形叉指电极的电场分布,确定芯片中电场强度最大值和最小值的位置,并分析粒子在微流控芯片中的受力情况。然后,采用微电子机械系统(MEMS)工艺,以氧化铟锡(ITO)电极玻璃为基底制备了粒子连续分离的芯片。通过实验选取通道障碍的最优尺寸,最后用聚苯乙烯小球和酵母菌细胞为样本进行实验并证明,当混合粒子溶液以3μm/min的速度通过微通道障碍时,由于惯性聚焦全部粒子偏向微通道上方运动,施加6 V的峰值电压和20 kHz的交流信号,此时聚苯乙烯小球和酵母菌细胞皆是负介电泳响应,聚苯乙烯小球所受介电泳力大于流体力便向微通道下方进行偏移,而酵母菌细胞所受流体力大于负介电泳力,其仍然在微通道上方,聚苯乙烯小球和酵母菌细胞分离,分离效率可达到92.8%。
[Abstract]:According to the dielectric electrophoretic principle, a trapezoidal cross finger microelectrode structure was designed for the continuous separation of particles. Firstly, the electric field distribution of the trapezoidal cross finger electrode was analyzed by COMSOL software. The position of the maximum and minimum electric field intensity in the chip was determined, and the stress of particles in the microfluidic chip was analyzed. Then, the microelectromechanical system (MEMS) process was used. A continuous particle separation chip based on indium tin oxide (ITO) electrode glass was prepared. The optimum size of channel barrier was selected by experiments. Finally, polystyrene pellets and yeast cells were used as samples, and it was proved that when the mixed particle solution passed through the microchannel barrier at the speed of 3 渭 m / min. Due to the inertial focusing of all particles moving over the microchannel, the peak voltage of 6 V and the AC signal of 20 kHz, both the polystyrene pellets and the yeast cells were negative electrophoretic responses. The medium electrophoresis force of polystyrene pellets was larger than the flow force and then shifted to the bottom of the microchannel, while the flow force of yeast cells was greater than that of negative medium electrophoresis force, and it was still above the microchannel. The separation efficiency of polystyrene pellets and yeast cells can reach 92.8%.
【作者单位】: 中北大学电子测试技术重点实验室;中北大学仪器科学与动态测试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基金】:山西省基础研究项目(2014011021-3)
【分类号】:TN492
【正文快照】: 等是介电泳力的主要影响因素,其中电场梯度主要0 引 言由电极形状决定,所以电极形状的设计对微流控芯在生物医学工程中,传统的粒子分离研究需要片的设计非常重要。本研究的微流控芯片利用叉指大量的时间,熟练的技术工作人员微流控芯片技术梯形电极产生非均匀电场,产生的电场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岳志红,张正;微流控芯片技术及其在检验医学中的应用[J];现代仪器;2004年05期

2 杨蕊,邹明强,冀伟,牟颖,金钦汉;微流控芯片分析系统的最新研究进展[J];生命科学仪器;2004年06期

3 林金明,李海芳,苏荣国;微流控芯片的研制及其相关仪器的集成化研究[J];生命科学仪器;2005年02期

4 黄辉;郑小林;蒲晓允;;微流控芯片技术在生物学中的应用[J];重庆医学;2006年10期

5 ;体检只需“一滴血”测试芯片研制成功[J];电力电子;2006年03期

6 刘康栋;邹志清;冉瑞;庄贵生;金庆辉;赵建龙;杨梦苏;;微流控芯片表面修饰及在蛋白质富集中的应用[J];功能材料与器件学报;2007年01期

7 ;美国应用生物推出全新微流控芯片产品[J];生命科学仪器;2007年02期

8 王金光;李明;刘剑峰;周晓峰;李睿瑜;;微流控芯片在医学检测中的应用[J];现代科学仪器;2007年06期

9 罗国安;;芯片上的实验室——评《图解微流控芯片实验室》[J];科学通报;2008年21期

10 杨秀娟;李想;童艳丽;李偶连;刘翠;陈缵光;;微流控芯片在细胞分析中的应用[J];细胞生物学杂志;2008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刘文明;李立;任丽;王雪琴;涂琴;张艳荣;王建春;许娟;王进义;;基于微流控芯片技术的生命分析方法研究[A];中国化学会第十届全国发光分析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2 涂琴;王建春;任丽;李立;刘文明;许娟;王进义;;微流控芯片细胞分析方法研究[A];中国化学会第28届学术年会第9分会场摘要集[C];2012年

3 黄和鸣;蒋稼欢;李远;贾月飞;蔡绍皙;K.-L.Paul Sung;;一种新颖的磁微流控芯片[A];2008年全国生物流变学与生物力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8年

4 韩建华;李少华;张建平;江龙;;一种微流控芯片的封接方法及其应用[A];中国化学会第十二届胶体与界面化学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9年

5 岳婉晴;徐涛;李卓荣;杨梦苏;;基于传统丝印技术快速制备低成本微流控芯片方法的研究[A];中国化学会第27届学术年会第09分会场摘要集[C];2010年

6 周莹;申洁;郑春红;庞玉宏;黄岩谊;;高通量集成细胞培养微流控芯片[A];第一届全国生物物理化学会议暨生物物理化学发展战略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10年

7 傅新;谢海波;杨华勇;;集成微泵式微流控芯片的设计与测试[A];全球化、信息化、绿色化提升中国制造业——2003年中国机械工程学会年会论文集(微纳制造技术应用专题)[C];2003年

8 刘爱林;陆钰;夏兴华;;微酶反应器微流控芯片的集成及酶反应动力学研究[A];第三届全国微全分析系统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5年

9 陈荣生;程寒;黄卫华;程介克;;玻璃微流控芯片上微通道堵塞的疏通方法[A];第三届全国微全分析系统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5年

10 张思祥;郑炜;关学强;冉多钢;刘伟玲;;微流控芯片计算机辅助设计、辅助制造方法研究[A];第三届全国微全分析系统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史绵红;用于疾病诊断及环境毒物检测的微阵列及微流控芯片新方法研究[D];复旦大学;2006年

2 周围;基于微流控芯片的细胞内钙离子检测及细胞驱动技术的研究[D];河北工业大学;2010年

3 魏慧斌;微流控芯片—质谱联用技术用于细胞代谢及相互作用研究[D];清华大学;2011年

4 徐涛;多功能微流控芯片在悬浮细胞通讯研究中的应用[D];清华大学;2010年

5 汪志芳;生化样品的微流控芯片在线富集及检测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2年

6 吴元庆;基于流式细胞技术的微流控芯片的研究[D];天津大学;2012年

7 柳葆;用于细胞内钙离子检测的微流控芯片关键技术与实验研究[D];河北工业大学;2012年

8 王桐;干细胞微流控芯片的设计、制备、检测与应用研究[D];北京工业大学;2013年

9 李宗安;基于数字化液滴微喷射的微流控芯片制备技术及实验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15年

10 熊鹏辉;液液萃取微流控芯片的制备工艺及应用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申瑞霞;基于透气钢的微流控芯片气动吸脱模系统实验研究[D];中南大学;2009年

2 于虹;集成化混合和驱动单元的微流控芯片研究[D];湖南大学;2010年

3 蔡秋莲;环烯烃共聚物微流控芯片的功能化及应用[D];兰州大学;2011年

4 富景林;微流控芯片高灵敏度激光诱导荧光检测系统的研究及其在集成生化分析系统中的应用[D];浙江大学;2006年

5 李丽潇;微流控芯片细胞培养和药物诱导凋亡的研究[D];东北大学;2008年

6 何艳;微流控芯片中功能化器件的制备研究[D];吉林大学;2012年

7 李绍前;面向双颗粒捕捉的介电电泳微流控芯片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2年

8 任玉敏;微流控芯片技术在电泳及微球制备中的研究和应用[D];青岛大学;2013年

9 江金虎;基于微流控芯片的压载水中细菌快速检测[D];大连海事大学;2015年

10 姜帆;复合导电材料三维微流控芯片电极的研究[D];重庆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140766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ianzigongchenglunwen/140766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f9a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