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光二极管光束在各向异性非柯氏大气湍流中的传输质量
本文关键词:激光二极管光束在各向异性非柯氏大气湍流中的传输质量 出处:《光学学报》2017年07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更多相关文章: 大气光学 各向异性非柯氏湍流 光束传输因子 二阶项矩阵
【摘要】:以厄米-高斯混合模形式描述激光二极管光束的分布,利用光束二阶项矩阵进行计算,研究了光束束宽与光束传输因子之间的关系,并对各向异性大气湍流中广义指数和各向异性系数对光束传输因子的影响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对于不同的湍流强度,均存在不同的束宽使得光束传输因子最小。此外,大气湍流模型中各向异性系数的增大使得大气湍流对光束传输因子的影响相应减小。通过二维光束质量轨迹图的仿真,证实了各向异性系数对光束传输因子轨迹的影响将随着传输距离的增大变得更加明显。所得结果将有利于大气光传输理论的发展,并对大气光通信、激光雷达探测等应用有着重要意义。
[Abstract]:The distribution of laser diode beam is described in the form of Hermite-Gaussian mixed mode. The relation between beam width and beam propagation factor is studied by using the second order term matrix of laser beam. The effects of generalized exponents and anisotropic coefficients on beam propagation factors in anisotropic atmospheric turbulence are analyzed. There are different beam widths to minimize the beam propagation factor. The influence of atmospheric turbulence on beam propagation factor is reduced with the increase of anisotropy coefficient in atmospheric turbulence model. It is proved that the influence of anisotropy coefficient on the path of beam propagation factor will become more obvious with the increase of propagation distance. The results obtained will be beneficial to the development of atmospheric optical transmission theory and the atmospheric optical communication. The application of lidar detection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作者单位】: 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应用技术研究所;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1504383,11404086) 安徽省自然科学基金(1508085QA23)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2014HGQC0009)
【分类号】:TN24
【正文快照】: 光束质量的计算与分析是研究激光在科研与工业中应用的重要环节,1990年Siegman[1]利用激光光束的空间宽度和角宽度乘积定义了光束传输因子(M2因子),以定量衡量实际光束质量。随后,Martínez-Herrero等[2-3]将M2因子作为光束二阶项因子中的重要特征参数来计算激光光束在ABCD光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卢光山,胡巍,傅喜泉,邓冬梅,郭弘;环形光束的聚焦性质研究[J];光子学报;2003年02期
2 梅掌荣;赵道木;顾菊观;;矢量可控空心光束的非傍轴传输[J];光学学报;2009年06期
3 邓锡铭,方洪烈,林卫平;计算光束衍射传输的一种新方法[J];光学学报;1981年01期
4 邓锡铭,林伟平,方洪烈;傍轴光束传输的动力学分析[J];光学学报;1981年05期
5 程祖海,岳超瑜,李再光;气动激光窗口的光束传输特性[J];中国激光;1987年03期
6 过巳吉,石顺祥,关义春,安毓英;光致折射晶体中高速调制光束传输和放大的理论研究[J];光学学报;1990年04期
7 郭弘,邓锡铭;稳态光束传输的动力学分析[J];物理学报;1995年04期
8 曹清,邓锡铭;非傍轴光束的光束质量因子.I特性分析[J];光学学报;1996年10期
9 黎昌金;吕百达;;非傍轴矢量异常空心光束的传输特性[J];强激光与粒子束;2008年12期
10 凌农;;非傍轴光束传输的研究方法[J];宜宾学院学报;2008年1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5条
1 叶一东;李建民;颜宏;王锋;雒仲祥;;光束衍射传输的数值仿真方法[A];第十七届全国激光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5年
2 李阳月;蒲继雄;;涡旋光束通过角向分布狭缝的干涉特性[A];中国光学学会2010年光学大会论文集[C];2010年
3 冯博;甘雪涛;赵建林;;阶梯相位型涡旋光束传输特性研究[A];2010年西部光子学学术会议摘要集[C];2010年
4 钱勇;张宇;魏荣;王育竹;;单角锥准直空心光势阱的理论与实验研究[A];大珩先生九十华诞文集暨中国光学学会2004年学术大会论文集[C];2004年
5 陆璇辉;陈和;赵承良;;涡旋光束和光学涡旋的研究[A];2007年先进激光技术发展与应用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条
1 曲双平;神奇的光束传输技术[N];电脑报;200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卢芳;阵列光束在湍流大气中的传输及目标散射回波特性[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6年
2 高麒麟;多模光纤中基于受激布里渊散射的光束净化效应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6年
3 冯世鹏;激光在振动环境中的传输及指向控制研究[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14年
4 鲁强;基于LCOS的Airy光束阵列生成及其光强闪烁特性的研究[D];中国科学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2017年
5 徐腾;激光惯性约束核聚变中直接驱动方式光束排布优化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4年
6 董渊;双半高斯空心光束的形成、传输及控制技术研究[D];长春理工大学;2010年
7 董一鸣;部分相干柱偏振矢量光束的表征、传输及应用基础研究[D];苏州大学;2014年
8 段_";有限光束在平面微结构中的共振传输[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西安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2008年
9 姚e,
本文编号:144140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ianzigongchenglunwen/144140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