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电子信息论文 >

基于红外光谱的白酒鉴伪及溯源系统设计与实现

发布时间:2018-01-20 00:15

  本文关键词: 红外光谱 特征提取 鉴伪 溯源 出处:《华中科技大学》2015年硕士论文 论文类型:学位论文


【摘要】:白酒是我国的特有酒类,历史悠久。近些年来,随着白酒需求量的提升,大量的假酒涌入市场,这些假酒不但危害消费者的身体健康,损害消费者的利益,同时也使酒厂经济损失严重,扰乱了正常的经济秩序。因此,如何快速、有效地对白酒进行真伪鉴别和假酒溯源成为公安机关等执法部门关注的重点问题。红外光谱分析技术是最近几十年兴起的一门光谱分析技术,吸引着大量的学者投入研究。红外光谱分析法具有测定迅速、无损分析、信息丰富等优点,其为白酒检测引入了一个新思路。本文以采集到的真假酒红外光谱为研究对象,重点研究了白酒红外光谱特征提取技术、白酒红外光谱分类技术以及白酒红外光谱聚类技术,旨在设计和开发一种能够对白酒红外光谱进行数据存储、特征提取,对白酒进行真伪鉴别以及假酒溯源的软件系统,以协助监管部门打击白酒的制假贩假,主要内容与研究结果如下:(1)总结了传统的红外光谱特征提取方法及其优缺点,提出了一种基于小波的多频段特征提取方法。实验结果表明,提取方法能有效提取白酒红外光谱在各频段上有重要区分作用的特征点,提高分类模型的预测准确率。(2)将支持向量机与马氏距离判别法结合起来对采集到的白酒真酒光谱进行分类研究,提出一种基于白酒属性特征的层次化白酒多分类方案。实验结果表明,采用多频段特征提取方法结合层次分类方案建立的分类模型预测正确率最高,达到了91.14%。(3)采用主成分分析与DBSCAN算法相结合的方法对采集到的假酒红外光谱数据进行聚类研究。实验结果表明,聚类可以作为一种有效的假酒窝点和勾兑配方的溯源方法。(4)综合本文所提出的白酒红外光谱特征提取方法、分类方法以及聚类方法设计了一套基于红外光谱的白酒鉴伪及溯源综合技术方案,然后基于该方案设计并实现了白酒鉴伪及溯源系统。经过测试,该系统能实现白酒真伪鉴定以及假酒溯源。
[Abstract]:Liquor is a unique liquor in China, with a long history. In recent years, with the promotion of liquor demand, a large number of counterfeit wine poured into the market, these fake liquor not only harm the health of consumers, harm the interests of consumers. At the same time, it also causes serious economic losses to the brewery and disrupts the normal economic order. Therefore, how to quickly. Effective identification of liquor authenticity and tracing the origin of counterfeit liquor has become the focus of law enforcement departments such as public security organs. Infrared spectrum analysis technology is a spectral analysis technology developed in recent decades. Infrared spectrum analysis has the advantages of rapid measurement, nondestructive analysis, rich information and so on. It introduced a new idea for the detection of liquor. In this paper, the infrared spectrum of real and fake liquor was taken as the research object, and the extraction technology of infrared spectrum characteristics of liquor was studied emphatically. The classification technology of infrared spectrum of liquor and the clustering technology of infrared spectrum of liquor are designed and developed in order to design and develop a kind of data storage and feature extraction for infrared spectrum of liquor. The software system to identify the authenticity of liquor and trace the origin of the fake liquor to help the regulatory authorities to crack down on the fake liquor counterfeiting. The main contents and results are as follows: (1) the traditional infrared spectrum feature extraction method and its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are summarized, and a wavelet based multi-band feature extraction method is proposed.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show that. Extraction method can effectively extract the infrared spectrum of liquor in each frequency band has an important role in distinguishing feature points. Improve the prediction accuracy of classification model. 2) combine support vector machine and Markov distance discriminant to classify the spectrum of true liquor collected. A hierarchical liquor multi-classification scheme based on liquor attributes was proposed.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classification model based on multi-band feature extraction combined with hierarchical classification had the highest prediction accuracy. The method of 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 (PCA) and DBSCAN algorithm was used to cluster the infrared spectrum data of fake wine. Clustering can be used as an effective method to trace the origin of the faking liquor and blending formula. 4) synthesizing the infrared spectral feature extraction method of liquor proposed in this paper. Classification method and clustering method designed a comprehensive scheme of identification and traceability of liquor based on infrared spectrum, and then designed and realized the system of identification and traceability of liquor based on this scheme. The system can be used to identify the true and false liquor and trace the origin of the fake liquor.
【学位授予单位】:华中科技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TS261.7;TN219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宋国胜;李琳;胡松青;;傅立叶红外光谱应用研究进展[J];现代食品科技;2010年04期

2 ;《近红外光谱解析实用指南》[J];分析化学;2010年07期

3 ;《近红外光谱解析实用指南》[J];分析化学;2010年10期

4 ;《近红外光谱解析实用指南》[J];分析化学;2011年01期

5 ;《近红外光谱解析实用指南》[J];分析化学;2011年02期

6 ;《近红外光谱解析实用指南》[J];分析化学;2011年03期

7 ;《近红外光谱解析实用指南》[J];分析化学;2011年04期

8 ;红外光谱在纺织工业上的应用[J];印染;1978年02期

9 张蕴珍;;积极开展红外光谱学术交流[J];化学通报;1980年03期

10 徐满华;;硅酸二钙多晶体的红外光谱鉴定[J];水泥;1993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甄梦章;;红外光谱解析程序[A];全国第六届分子振动光谱学术报告会文集[C];1990年

2 崔继承;赵振武;丁东;唐玉国;;纳米自洁净玻璃近红外光谱特性分析[A];第三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2年

3 吴婧;郁露;孙素琴;;栽培与野生丹参的红外光谱三级鉴定研究[A];第十四届全国分子光谱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6年

4 梁逸曾;范伟;陈爱明;张志敏;;近红外光谱软件的设计和实现[A];第九届全国计算(机)化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5 谭福元;李梦龙;冯晓瑜;张婧;;红外光谱谱构关系探讨[A];第九届全国计算(机)化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6 杭义萍;王海水;;红外光谱:消除水溶液中水吸收峰干扰的新方法[A];中国化学会第28届学术年会第9分会场摘要集[C];2012年

7 王海水;席时权;;红外光谱与长烃链化合物的结构[A];全国第13届分子光谱学术报告会论文集[C];2004年

8 谢狄霖;;红外光谱信息管理系统[A];全国第13届分子光谱学术报告会论文集[C];2004年

9 邱江;潘红春;叶勤;张嗣良;;红外光谱监测糖化酶发酵过程[A];全国第10届分子光谱学术报告会论文集[C];1998年

10 孙宁邦;;气相色谱或放出气体分析与付立叶变换红外光谱联用的模块式接口[A];全国第五届分子光谱学术报告会文集[C];198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记者 李犁;近红外光谱专业委员会云南物联站成立[N];云南日报;2011年

2 陈锐;红外光谱三分钟诊肿瘤[N];健康报;2004年

3 马斌睿;红外光谱用于中药质控大有可为[N];中国中医药报;2003年

4 陈锐 郭晓斌;红外光谱快速准确诊断肿瘤[N];家庭医生报;2004年

5 张东风 本报记者  ;红外光谱能否成为中药检测标准[N];中国中医药报;2005年

6 史春香 杨悦武 郭祝元;近红外光谱用于中药质控前景广阔[N];中国医药报;2006年

7 陈锐 郭晓斌;只用3~5分钟红外光谱实现快速准确诊断肿瘤[N];医药经济报;2004年

8 记者 张东风;红外光谱可用于中药生产质控[N];中国中医药报;2011年

9 陈锐;红外光谱——诊断肿瘤又一利器[N];大众卫生报;2004年

10 龚翔;中药快速识别的“武器”[N];中国医药报;200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龚祖永;光学和振动分子光谱的理论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6年

2 薛晓康;电化学表面增强红外光谱的应用与发展[D];复旦大学;2008年

3 杜国荣;复杂体系近红外光谱建模方法研究[D];南开大学;2012年

4 郝勇;近红外光谱微量分析方法研究[D];南开大学;2009年

5 程旺兴;醌类中药小分子电子转移机理研究—红外光谱电化学循环伏吸法和导数伏吸法[D];安徽大学;2012年

6 贺英;基于半监督和迁移学习的近红外光谱建模方法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2年

7 王金意;钯、镍及其非金属合金电极的表面红外光谱与应用研究[D];复旦大学;2010年

8 单瑞峰;近红外光谱建模方法及温度效应研究[D];南开大学;2014年

9 刘海;基于变分模型的红外光谱超分辨率方法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4年

10 严彦刚;表面增强红外光谱在铂族电极上的拓展及应用[D];复旦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白沙沙;双边夹原理在红外光谱中的应用[D];华南理工大学;2015年

2 刘明地;红外光谱结合计算机解析技术对青海枸杞的鉴别研究[D];青海民族大学;2015年

3 徐娟;云南不同类型土壤的元素含量测定及红外光谱分析[D];云南师范大学;2015年

4 汪锐;太阳系天体有机物质的芳香性与脂肪性[D];南昌大学;2015年

5 彭惜媛;12种种子类药材多级红外光谱分析与鉴定[D];佳木斯大学;2015年

6 洪向前;频域近红外光谱医用检测系统的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5年

7 王昱陆;基于可见/近红外光谱的生鲜猪、牛、羊肉识别方法研究[D];新疆农业大学;2015年

8 马晓晨;近红外光谱无损检测霉变板栗的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16年

9 周铭;血小板聚集功能的检测—光谱学及软X线成像研究[D];安徽医科大学;2016年

10 李祥辉;近红外光谱在食品检验及生物分析中的应用研究[D];福州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144607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ianzigongchenglunwen/144607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3b5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