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海空模型的红外热成像系统成像影响分析
本文关键词: 成像系统 红外成像 海空大气模型 大气对比传递函数 斜程路径 成像性能 出处:《激光与光电子学进展》2017年11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基于海空红外图像提出了海空大气模型,分析并研究了大气环境对红外热成像系统成像的对比传递函数。以红外热成像系统为例,对海空大气模型中斜程路径的大气对比传递函数进行了计算,分析了观测距离、大气密度、目标海拔高度、大气程辐射、路径天顶角对大气对比传递函数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大气传输路径的观测距离、大气密度、大气程辐射、天顶角与大气对比传递函数成反比。该结果可以用于预估实际应用时大气对红外热成像系统的影响,为提高红外热成像系统的成像性能提供基础。
[Abstract]:Based on the infrared images of sea and air, a model of air and sea is proposed, and the contrast transfer function of infrared thermal imaging system by atmospheric environment is analyzed and studied. The infrared thermal imaging system is taken as an example. The atmospheric contrast transfer function of the oblique path in the sea and air atmosphere model is calculated, and the observed distance, atmospheric density, target altitude and atmospheric range radiation are analyzed.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show that the observed distance, atmospheric density, and atmospheric range radiation of the atmospheric transmission path are affected by the path zenith angle. The zenith angle is inversely proportional to the atmospheric contrast transfer function. The results can be used to predict the influence of atmosphere on infrared thermal imaging system in practical application and provide a basis for improving the imaging performance of infrared thermal imaging system.
【作者单位】: 北京理工大学光电学院;
【分类号】:TN216
【正文快照】: 海空背景下目标的定位、识别等研究一直以来都是相关应用的核心内容[1],但红外热成像系统在对海空目标进行探测时受大气环境的影响较大[2],因此有必要分析大气因素对红外热成像系统成像性能的影响。近年来,较多研究者以实验或理论计算的方式来研究大气因素对光电成像系统成像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吴汉福;;红外光谱技术的应用[J];六盘水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年03期
2 ;进行一次红外热成像测量维护项目[J];变频器世界;2008年08期
3 郭煜,杨慧,潘建芳;液晶膜红外热成像的再研究[J];液晶通讯;1993年04期
4 漆新民,周鞠宁,袁丽华,樊继功;红外热成像检测技术对特殊材料构件的研究[J];红外技术;2001年05期
5 黄德中;红外热成像原理及在设备监测中的应用[J];现代物理知识;2002年03期
6 ;新型非制冷红外热成像组件通过验收[J];机电设备;2005年06期
7 杨小林;杜来林;冯立春;;红外热成像检测中的主动加热方法研究[J];激光与红外;2007年11期
8 吴德新;黄通生;;飞机零部件成形损伤红外热成像检测技术[J];机电产品开发与创新;2008年03期
9 陈晓东;邹芳;;红外热成像诊断技术的应用[J];甘肃科技;2010年11期
10 苏春华;;红外热成像测温中导体材料表面的影响及测温效果改进方法[J];企业技术开发;2011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6条
1 刘程艳;秦飞;班兆伟;;基于红外热成像法的电子封装缺陷检测方法研究[A];中国力学大会——2013论文摘要集[C];2013年
2 赵军;潘功配;陈昕;;UIRFPA热像仪在泡沫红外性能测试中的应用[A];2007年红外探测器及其在系统中的应用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7年
3 杨芳;;利用红外技术发现的几个变电设备缺陷分析[A];2008年云南电力技术论坛论文集[C];2008年
4 李慧娟;;航空CFRP中分层缺陷的脉冲红外检测精度研究[A];中国光学学会2010年光学大会论文集[C];2010年
5 王跃钢;肖陶;;神经网络在电路板红外诊断中的应用[A];第六届全国计算机应用联合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2年
6 王立学;刘双林;;5013开关远红外热成像异常分析[A];全国火电大机组(600MW级)竞赛第十届年会论文集[C];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8条
1 王华伟;基于红外热成像的温度场测量关键技术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西安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2013年
2 侯伟;碳纤维基红外/毫米波复合诱饵材料技术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08年
3 张宇;基于DMD的红外双波段共光路投影物镜设计[D];长春理工大学;2014年
4 熊宗龙;人体热痕迹探测的理论与实验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5 周顺;电阻阵列红外景物产生器微桥结构的材料及制作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1年
6 刘琳;中波红外大相对孔径非制冷热像仪光学系统的研究[D];苏州大学;2010年
7 白瑜;长焦距宽光谱红外双波段消热差探测成像光学系统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7年
8 顾吉林;典型天气大气辐射传输特性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静静;红外医学成像系统的设计[D];聊城大学;2015年
2 孟祥笙;高性能微型红外热成像系统关键技术的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4年
3 边二涛;基于红外热成像的车载夜视系统[D];华南理工大学;2015年
4 张琨;基于智能手机的红外热成像测温系统研究[D];太原理工大学;2016年
5 何成;一体化红外热成像检测方法与系统[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5年
6 章翔;电子板卡红外热成像故障识别[D];中国民航大学;2013年
7 任月敏;基于SOPC的实时红外图像采集处理系统设计[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2016年
8 曹文浩;基于红外热成像的内部孔洞缺陷检测方法研究[D];中国计量学院;2013年
9 王娴雅;红外热成像测温系统关键技术和硬件实现[D];南京理工大学;2007年
10 孙涛;基于红外热成像的生命探测系统[D];燕山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146267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ianzigongchenglunwen/146267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