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电探测器上多组圆环条纹的现象与机理
本文关键词: 光电成像系统 圆环条纹 光学系统模型 光线追迹法 出处:《红外与激光工程》2017年10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在开展激光对光电成像系统的干扰实验时,观察到光电探测器上多组圆环条纹并存的现象,并采用对光学系统拆解、测量、建模重构和光线追迹的方法揭示了每一组圆环条纹的产生机理。首先,对实验所用的光学系统进行拆解,测量各个镜片的曲率半径、厚度、通光孔径等几何结构参数,并采用TRACEPRO光线追迹软件建立了该光学系统的理论模型。基于该光学系统模型,追迹大量光线经光学系统传输后在光电探测器上的能量分布,分析每一种能量组分的来源,发现多组圆环条纹的出现是由于不同激光能量组分的干涉效应而产生的,并揭示了产生每组圆环条纹的对应能量组分。文中的研究结果可为激光对光电成像系统的干扰效果评估提供技术支撑。
[Abstract]:In the experiment of laser interference to the photoelectric imaging system, the phenomenon of multiple ring fringes co-existing on the photodetector was observed, and the optical system was disassembled and measured. The method of modeling reconstruction and ray tracing reveals the mechanism of each ring fringe. Firstly, the optical system used in the experiment is disassembled, and the curvature radius and thickness of each lens are measured. The theoretical model of the optical system is established by using the TRACEPRO ray tracing software, based on the optical system model. Tracing the energy distribution of a large amount of light transmitted through the optical system on the photodetector, and analyzing the source of each energy component. It is found that the appearance of multiple ring fringes is due to the interference effect of different laser energy components. The corresponding energy components of each set of circular fringes are revealed. The results in this paper can provide technical support for the evaluation of the laser interference effect on the photoelectric imaging system.
【作者单位】: 中国洛阳电子装备试验中心;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1504420)
【分类号】:TN15
【正文快照】: 0引言光电成像系统主要由光学系统和光电探测器组成,光学系统将收集到的目标和背景的光信息会聚到光电探测器上,光电探测器再将光信息转化为电信号,并对电信号进行存储、转移、传输、检测、采样、放大、数模转换、生成所需要的图像信号。随着新兴材料的大量涌现、探测技术的迅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陈丽江,晓晨;超快硅基光电探测器[J];激光与光电子学进展;2000年08期
2 顾聚兴;敏感1.5μm波长的光电探测器[J];红外;2003年06期
3 顾聚兴;适应新应用的光电探测器[J];红外;2005年03期
4 顾聚兴;;用于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学的光电探测器[J];红外;2006年04期
5 ;甘肃天水庆华研发的“新型光电探测器”达国际先进水平[J];红外;2006年09期
6 闫阳;肖夏;姚素英;郑云光;张寅辰;;高性能硅光电探测器设计及温度特性研究[J];光电子.激光;2007年01期
7 ;等离子体透镜提高光电探测器效率[J];激光与光电子学进展;2009年05期
8 田晋;;激光修复光电探测器[J];激光与光电子学进展;1980年06期
9 何民才,陈长清,郭缨,刘志伟;基于峰域工作点的间接耦合光电探测器[J];电子学报;1996年05期
10 郑刚,,蔡小舒,虞先煌;确定激光粒度仪光电探测器的响应系数的方法[J];仪器仪表学报;1996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单崇新;王立昆;张吉英;申德振;范希武;;氧锌镁基太阳盲光电探测器[A];第十一届全国MOCVD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0年
2 陈风;王骥;郑小兵;;陷阱式光电探测器的线性测量[A];第十届全国光学测试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集)[C];2004年
3 费丰;杨家桂;缪向红;;高速光电探测器带宽测试技术[A];第十二届全国光学测试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集)[C];2008年
4 王晓耘;刘德林;;超快响应光电探测器时间响应特性的研究[A];第六届华东三省一市真空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9年
5 郭中原;;用于激光陀螺仪的硅光电探测器[A];第九届全国光电技术学术交流会论文集(上册)[C];2010年
6 林聚承;袁祥辉;;一种新型650nm的光电探测器[A];中国仪器仪表学会第六届青年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4年
7 费丰;王宁;刘涛;;高速光电探测器带宽测试技术研究[A];第十三届全国光学测试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集)[C];2010年
8 杨电;赵先明;徐红春;;雪崩型光电探测器的自动老化测试的研究[A];第十四届全国光学测试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集)[C];2012年
9 王兴妍;黄辉;王琦;黄永清;任晓敏;;新型光电探测器的研究[A];第九届全国青年通信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4年
10 王明甲;张淑骅;郭方敏;;一种高灵敏度光电探测器的微光读出研究[A];第十届全国光电技术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2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2条
1 撰稿 本报记者 张希;宁企研发光电探测器 保障嫦娥三号平安“落月”[N];南京日报;2013年
2 张巍巍;IBM在芯片通信技术上取得重大突破[N];科技日报;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金里;基于硅基SU-8光波导的微环谐振器及光电探测器研究[D];浙江大学;2015年
2 郭楠;新型低维光电探测器机理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2015年
3 文化锋;光载毫米波系统的毫米波功率合成技术研究[D];宁波大学;2015年
4 周弘毅;硅基光电探测器的研究[D];北京工业大学;2015年
5 张庆芳;基于GeSn合金的中红外探测与发光器件应变工程研究[D];重庆大学;2016年
6 武思平;高性能聚合物光电探测器的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6年
7 张丽;有机/纳米复合物场效应光电探测器研究[D];北京理工大学;2015年
8 李莉;双波段组合激光辐照光电探测器的研究[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10年
9 李建威;高速光电探测器频率响应特性测试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10 黄启俊;MOSFET亚阈光电特性研究及其应用系统[D];武汉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高勋;强激光对光电探测器的损伤研究[D];长春理工大学;2004年
2 王柳;具有垂直站立结构的二维层状过渡金属硫属化合物的制备及光电应用[D];苏州大学;2015年
3 乔虹;基于二维纳米材料的高效光电探测器的研究[D];苏州大学;2015年
4 吴程呈;基于黑硅材料的Si-APD功能仿真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5年
5 乔芳建;Mie散射增强的新型石墨烯光电探测器研究及Mie散射应用拓展[D];南京大学;2015年
6 李梦;SOI基CMOS RCE光电探测器结构与特性研究[D];杭州电子科技大学;2015年
7 赵文君;变组分AlGaAs/GaAs纳米线光电探测器特性研究[D];东华理工大学;2016年
8 欧阳兵;超稳激光系统关键技术的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4年
9 刘畅;拓扑绝缘体材料纳米结构的制备及其光子器件的研究[D];苏州大学;2016年
10 孙梦维;基于纳米压印ZnO光电探测器的制备及性能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16年
本文编号:149214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ianzigongchenglunwen/149214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