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行器射频兼容性数值仿真技术研究
本文关键词: 机载天线 算法 数值仿真 对比分析 出处:《沈阳航空航天大学》2017年硕士论文 论文类型:学位论文
【摘要】:飞行器电磁兼容,顾名思义,是研究在飞行器中工作的各种电子设备可以安全的共同存在一门学问。电磁兼容性则是指更加广泛的各种设备以及用电系统能在其所处的电磁环境下良好的工作,并且不会以电磁骚扰的形式对其他用电设备产生影响。本课题着重研究的是在射频频段下,机载天线在飞行器上的数值仿真技术研究。通过对不同算法、不同频率的仿真对比分析,形成一套适用于典型机载天线的射频兼容性仿真流程。首先,在两种不同类型的机载天线基础上进行优化,使之分别可以在低频到高频频段良好工作。其次,在研究电磁仿真算法的基础上,对有限积分法、频域有限元法以及弹跳射线法的原理和适用条件做深入的研究。对于不同的天线,加以不同的频率,结合不同算法的优缺点,通过用CST软件仿真验证,找出对于不同的天线最适用于它们的算法,包括仿真误差的对比、仿真时间的长短等等。然后,通过以上的研究对不同仿真算法的结果做出对比分析。最后,通过对比分析出的结果形成一套适用于典型机载天线射频兼容性仿真的流程,为工程上的机载天线射频兼容性仿真提供一个参考的作用。
[Abstract]:Aircraft electromagnetic compatibility, as the name implies, EMC refers to the fact that a wider range of devices and electrical systems can work well in their electromagnetic environment. This paper focuses on the numerical simulation technology of airborne antenna in the radio frequency band. By comparing and analyzing the different frequency simulation, a set of RF compatibility simulation flow is formed for typical airborne antenna. Firstly, based on two different types of airborne antenna, the simulation process is optimized. So that it can work well in the frequency range from low frequency to high frequency. Secondly, based on the study of electromagnetic simulation algorithm, the finite integration method is proposed. The principle and applicable conditions of FEA and bouncing ray method are deeply studied. For different antennas, different frequencies and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of different algorithms are combined, and the simulation results are verified by CST software. Find out the most suitable algorithms for different antennas, including the comparison of simulation errors, the length of simulation time and so on. Then, through the above research, the results of different simulation algorithms are compared and analyzed. Finally, By comparing and analyzing the results, a set of flow chart suitable for the simulation of typical airborne antenna RF compatibility is formed, which provides a reference for the simulation of airborne antenna radio frequency compatibility.
【学位授予单位】:沈阳航空航天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7
【分类号】:V243;TN03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立乾;葛川;;数值仿真技术在古建筑稳定性评价中的应用[J];特种结构;2009年04期
2 葛川;张立乾;田明中;;数值仿真技术在古建筑安全性评价中的应用[J];华中建筑;2013年06期
3 卢玉林;卢滔;王振宇;赵培培;;数值仿真技术在建筑力学教学中的应用[J];高等建筑教育;2012年02期
4 江亲瑜,董美云,葛宰林,李曼林;数值仿真技术及其在磨损研究中的应用[J];大连铁道学院学报;1997年02期
5 李明东;利用CFD数值仿真技术确定电子设备风道特性[J];安全与电磁兼容;2002年03期
6 叶宏武;;钢球模具的计算机数值仿真技术[J];现代零部件;2004年05期
7 许蕾;罗会信;;基于ANSYS ICEM CFD和CFX数值仿真技术[J];机械工程师;2008年12期
8 李丽丹;李声;;基于CFX和Workbench的数值仿真技术[J];中国测试;2010年05期
9 李纪民,李桂榛,林国栋,刘丽娟;用X射线法快速测量煤灰量[J];核技术;1989年12期
10 石川善朗;张荣武;;解析射线法有关误差的研究——关于模型误差的探讨[J];铁路航测;1992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詹孟萱;;数值仿真技术在航空领域的应用[A];中国体视学学会图像分析专业、中国体视学学会仿真与虚拟现实专业、中国航空学会信号与信息处理专业第一届联合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0年
2 刘建波;何铁宁;赵晓平;成伟;;金属旋压、锻压成型的数值仿真技术[A];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科技年报(2001)[C];2001年
3 史平安;莫军;;焊接过程温度场和应力场三维数值仿真技术[A];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科技年报(2000)[C];2000年
4 崔振山;刘国庆;许莹;解国宏;;数值仿真技术在汽车安全部件设计中的应用[A];第二届中国CAE工程分析技术年会论文集[C];2006年
5 董平;;X射线法测试铍材表层应力沿深度的分布[A];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科技年报(2003)[C];2003年
6 李瑞文;;X射线法测试Be应力的影响因素分析[A];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科技年报(2003)[C];2003年
7 李瑞文;董平;;X射线法测试Be应力的影响因素分析[A];第九届材料科学与合金加工学术会议专刊论文集[C];2004年
8 王晖;覃宇建;刘培国;;舰船电磁兼容仿真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A];2009年全国微波毫米波会议论文集(下册)[C];2009年
9 陈绍魁;;智能化电器及系统的电磁兼容[A];第五届全国智能化电器及应用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1年
10 刘鸿琴;;浅谈电磁兼容及其测试[A];2001年电子测量新技术报告会论文集[C];200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朱巍;电磁兼容困扰家电企业[N];中国电子报;2000年
2 本报记者 吴健南 青云;EMC认证向无形“杀手”宣战[N];中国计算机报;2001年
3 本报特约通讯员 张文新 本报记者 张锋;电磁兼容:一个不可忽视的新课题[N];解放军报;2005年
4 黄小琴 曾轶群;203所的EMC[N];中国航天报;2006年
5 朱明杰 吴慎山;欧盟的电磁兼容指令[N];电子资讯时报;2008年
6 本报记者 诸玲珍;EMC:新需求催生新技术 企业参与标准制定至关重要[N];中国电子报;2010年
7 晓光;手机上市要通过电碰兼容认证[N];江苏经济报;2000年
8 小令;打造检验检疫电磁兼容检测平台[N];苏州日报;2011年
9 本报特约撰稿人 白同云;电磁兼容认证与有关法规[N];中国电子报;2000年
10 记者 刘伊婷;电磁兼容不合格仍是主要问题[N];中国质量报;200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6条
1 郑君玺;一类混合生产线调度与数值仿真技术的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6年
2 卢中昊;系统级电磁兼容现场测量关键技术研究[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13年
3 马云双;新一代动车组电磁兼容关键技术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3年
4 任国峰;汽车电控单元的热和电磁兼容优化设计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5年
5 李高升;电子信息系统电磁兼容维护关键技术研究[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13年
6 白保东;电磁兼容暗室特性的时域分析研究[D];沈阳工业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周鹏;基于GPU的目标电磁散射弹跳射线法[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4年
2 张春杨;基于KD-tree的目标电磁散射快速算法[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4年
3 刘贺;小粒子光散射的矢量复射线法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5年
4 李厚喜;舰船目标电磁散射的SBR算法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5年
5 李侃;等谱流的高精度算法[D];长沙理工大学;2015年
6 赵利娜;酶抑制反应动力学过程分析的应用[D];重庆医科大学;2006年
7 赵灿;转向架失稳检测装置电磁兼容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5年
8 张小飞;基于小波分析和FastICA算法在电磁兼容中的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5年
9 夏欢;基于ICA和STFFT算法的辐射EMI噪声分析与诊断方法[D];南京师范大学;2015年
10 郑悠;多通道Ka波段T/R组件EMC问题分析与改进[D];电子科技大学;2014年
,本文编号:152203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ianzigongchenglunwen/152203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