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量子粒子群的三维片上网络布图优化算法研究
本文选题:三维片上网络 切入点:布图算法 出处:《天津工业大学》2017年硕士论文 论文类型:学位论文
【摘要】:随着片上网络的发展和芯片规模的扩大,二维片上网络(Two-dimensional Network-on-Chip,2DNoC)在布图面积、布线长度、封装密度以及功耗等方面都已达到了瓶颈,三维片上网络(Three-dimensional Network-on-Chip,3D NoC)应运而生,并在多种性能上均优于二维片上网络。其中,为了充分发挥3D NoC的空间优势,如何放置电子元件和模块的布图算法成为3D NoC设计过程的重要环节,布图算法直接影响芯片的面积和布线长度,同时对通信微片延迟、CPU计算时间等均有较大影响。因此,三维片上网络布图算法逐渐成为一个重要的研究方向。模拟退火算法是三维片上网络布图问题中最常使用方法,另外基于模拟退火改进的粒子群算法也常被应用于三维片上网络布图中,以上两类算法都是采用单一解扰动方式得到下一个可行解,故其收敛速度较慢。当三维片上网络规模增大、结构复杂度增加时,布图可行方案数急剧增加,解的扰动次数也随之增加,求解时间将大幅度增加。本文提出一种基于离散量子粒子群算法的三维片上网络布图优化算法,该算法采用初始化种群并不断迭代的进化方式,具有更优的搜索能力和更快的收敛速度;为了适当增加解的多样性本文又进一步改进。仿真结果表明,采用离散量子粒子群算法选择布图方案可以显著降低微片延迟、节省CPU计算时间,尤其是在IP核数量众多的测试用例和高注入率情况下效果更为明显,如对于ami49测试用例当注入率为100%时,基于离散量子粒子群算法的平均微片延迟比基于模拟退火算法的平均微片延迟减少了 20.63%;基于离散量子粒子群算法所消耗的CPU平均时间比基于模拟退火算法的CPU平均时间减少了69.40%;改进后的离散量子粒子群算法适当减缓了进化速度,进一步提高了最优解的质量,在ami49中最优解的适应值比原离散量子粒子群算法减少12.55%。
[Abstract]:With the development of the on-chip network and the expansion of the chip scale, Two-dimensional Network-on-ChipH2DNoC has reached a bottleneck in layout area, wiring length, package density and power consumption. Three-dimensional Network-on-Chipfen 3D NoC (3D NoC) has emerged as the times require. In order to give full play to the spatial advantages of 3D NoC, how to place the layout algorithm of electronic components and modules becomes an important part of 3D NoC design process. The layout algorithm directly affects the chip area and wiring length, and also has a great impact on the CPU computing time of the communication microchip delay. The algorithm of 3D on-chip network layout is becoming an important research direction. Simulated annealing algorithm is the most commonly used method in the problem of 3D on-chip network layout. In addition, the improved particle swarm optimization algorithm based on simulated annealing is also often used in 3D on-chip network layout. Both of the above two kinds of algorithms are used to obtain the next feasible solution by using a single unperturbed method. Therefore, the convergence rate is slow. When the scale of the 3D on-chip network increases and the structural complexity increases, the number of feasible solutions increases sharply, and the number of perturbations of the solution increases. In this paper, we propose a new algorithm based on discrete Quantum Particle Swarm Optimization (DQPSO), which is based on discrete Quantum Particle Swarm Optimization (DQPSO). It has better searching ability and faster convergence speed. In order to increase the diversity of solution properly, the simulation results show that using discrete quantum particle swarm optimization algorithm to select layout scheme can significantly reduce the delay of microchip. Save CPU computing time, especially in the case of large number of test cases with IP cores and high injection rate, for example, for ami49 test cases, when the injection rate is 100, The average microchip delay based on discrete Quantum Particle Swarm Optimization (DQPSO) is 20.63 lower than that based on simulated annealing (SA), and the average CPU time consumed by DQPSO is higher than that of CPU based on simulated annealing (SA). The average time is reduced by 69.40; the improved discrete quantum particle swarm optimization algorithm slows down the evolution. The quality of the optimal solution is further improved. The fitness of the optimal solution in ami49 is 12.55 less than that of the original discrete quantum particle swarm optimization algorithm.
【学位授予单位】:天津工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7
【分类号】:TN47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杨敏华;谷建华;周兴社;;片上网络[J];微处理机;2006年05期
2 鞠宏浩;顾华玺;尹小杰;;片上网络中服务质量的研究[J];计算机与现代化;2009年04期
3 刘炎华;刘静;赖宗声;;片上网络:新一代的片上系统结构[J];电子与封装;2011年05期
4 唐名华;;两种综合流量模式对片上网络性能影响分析[J];广东石油化工学院学报;2011年04期
5 韦良芬;王勇;;片上网络系统设计分析[J];吉首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年03期
6 王宏伟;陆俊林;佟冬;程旭;;层次化片上网络结构的簇生成算法[J];电子学报;2007年05期
7 付方发;张庆利;王进祥;喻明艳;孙玉峰;;支持多种流量分布的片上网络性能评估技术研究[J];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2007年05期
8 王宏伟;陆俊林;佟冬;程旭;;层次化的片上网络设计方法[J];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年05期
9 丁永文;刘建辉;;片上网络体系结构设计分析[J];科技信息(学术研究);2007年31期
10 周干民;;片上网络:下一代技术[J];商业文化(学术版);2007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白原;郑焱;王红;杨士元;;不规则结构片上网络的测试方法研究[A];第六届中国测试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0年
2 王祺;吴宁;葛芬;;片上网络仿真与性能评估[A];全国第19届计算机技术与应用(CACIS)学术会议论文集(上册)[C];2008年
3 景乃锋;毛志刚;;面向片上网络的集成电路设计技术[A];第十届中国科协年会信息化与社会发展学术讨论会分会场论文集[C];2008年
4 付斌章;韩银和;李华伟;李晓维;;面向高可靠片上网络通信的低成本可重构路由算法[A];第六届中国测试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0年
5 齐树波;蒋江;李晋文;张民选;;面向片上网络的多播吞吐率和能量模型[A];第十五届计算机工程与工艺年会暨第一届微处理器技术论坛论文集(B辑)[C];2011年
6 张熙敏;李晋文;肖立权;;基于逃逸通道的片上网络拥塞缓解技术[A];第十六届计算机工程与工艺年会暨第二届微处理器技术论坛论文集[C];2012年
7 欧阳一鸣;朱兵;梁华国;;一种用于片上网络的自适应路由算法[A];全国第19届计算机技术与应用(CACIS)学术会议论文集(上册)[C];2008年
8 苏琦;李玉柏;王坚;;用OPNET实现片上网络仿真[A];2008年中国西部青年通信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8年
9 欧阳一鸣;刘蓓;齐芸;;三维片上网络测试的时间优化方法[A];第六届中国测试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0年
10 彭福慧;尤志强;邝继顺;张大方;;一种基于BFT型拓扑结构片上网络低费用测试方法[A];第六届中国测试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条
1 清华大学微处理器与SOC 技术研究中心 陈磊 王惊雷 李兆麟 汪东升;片上网络:解决CMP互连瓶颈[N];计算机世界;200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坚;片上网络通信性能分析与优化[D];电子科技大学;2011年
2 乐千桤;基于智能算法的片上网络布局优化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4年
3 秦明伟;片上网络(NoC)业务量建模方法及应用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5年
4 杨鹏飞;高可靠片上网络关键技术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5年
5 王俊辉;高性能多核处理器的低功耗片上网络研究[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15年
6 李宝亮;片上网络结构设计与性能分析关键技术研究[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15年
7 蓝帆;片上网络的系统可工作性建模、仿真与加速[D];浙江大学;2016年
8 马立伟;专用片上网络设计方法:通信建模、拓扑构造与自动生成[D];清华大学;2006年
9 赵建武;片上网络系统可测试性设计及测试技术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09年
10 王炜;面向大规模片上多处理器的片上网络关键技术研究[D];清华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晓袁;片上网络系统模型[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08年
2 付方发;片上网络性能评估平台设计[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7年
3 王祺;基于应用的片上网络设计与性能评估[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09年
4 刘华;片上网络多播通信关键技术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1年
5 李慧;光片上网络的可靠性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3年
6 易恒柱;面向神经元动作电位分类的片上系统任务映射的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5年
7 李盛楠;基于Spike sorting的NoC-based CMP的研究与实现[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5年
8 蒋珊珊;片上网络感知故障容错路由算法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5年
9 刘跃;2D Mesh片上网络容错路由算法设计与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4年
10 俞剑明;容偏差百核片上网络设计与多核粒度建模[D];复旦大学;2014年
,本文编号:157710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ianzigongchenglunwen/157710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