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EL太赫兹源低损耗光腔与传输系统研究
本文选题:太赫兹波 切入点:自由电子激光 出处:《华中科技大学》2015年硕士论文 论文类型:学位论文
【摘要】:基于自由电子激光技术的太赫兹源,具有输出功率高、波长大范围内连续可调、光束品质好等优点,是实现可调谐、高功率太赫兹源的最佳途径之一。光学谐振腔是自由电子激光装置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实现太赫兹波在光学谐振腔内的振荡放大,最终达到高功率的饱和输出,必须使得光学谐振腔内的单程增益大于光学谐振腔内的损耗,因此设计低损耗的光学谐振腔是获得太赫兹高功率输出的关键。针对太赫兹波段的特点,为了提高增益、减小损耗,在传统开放式光学谐振腔基础上全程加入了波导约束结构。论文重点研究了波导约束结构下光学谐振腔内存在的传播模式、波导内的传输损耗以及波导与自由空间的耦合损耗问题;同时针对太赫兹波在大气环境中传播时衰减严重的问题,分析设计了低损耗的高功率太赫兹光束传输系统。首先,论文针对实际项目中所设计的波导约束光学谐振腔结构,分别详细计算分析了波导的欧姆损耗和渐变波导部分的反射损耗,并结合HFSS仿真软件进行对比验证,结果表明所设计的波导约束结构在太赫兹波段的波导传输损耗可以近似忽略。然后,论文采用模式分解法分析了波导端口与反射镜之间的耦合损耗问题,研究了最小耦合损耗与最佳反射镜曲率半径之间的关系,并结合实际空间尺寸的限制设计了一个在50μm-100μm范围内耦合损耗都足够小的反射镜。通过对波导约束下光学谐振腔结构的耦合损耗的相关计算与分析,使得光学谐振腔的损耗符合低损耗要求,同时为设计影响增益的电子束、波荡器等参数提供了参考依据。最后,论文针对所产生的太赫兹波需要远距离、低损耗传输问题,基于高斯光束传播的相关性质,设计了一个低真空、低损耗的高功率太赫兹光束传输系统,仿真分析了50μm-100μm范围内的太赫兹光束经过该系统的束斑半径变化,确认其光束品质可不受影响。
[Abstract]:Terahertz free electron laser source based on the technology, with high output power, wavelength range can be adjusted continuously, the advantages of good beam quality, is one of the best ways to realize tunable, high power terahertz source. Optical resonator is an important group of free electron laser in part for amplifying oscillations and realize THz wave in the optical resonant cavity, eventually reaching saturation high output power, the gain loss must be greater than the optical resonant cavity optical resonant cavity, so the design of low loss optical resonator is the key to obtain high power terahertz output. According to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terahertz band, in order to improve the gain and loss, in the traditional open optical on the basis of the whole resonator joined the waveguide structure. The paper focuses on the constraints of existing waveguide structure constrained optical resonant cavity propagation modes in the waveguide, transmission The problem of coupling loss and loss of waveguide and free space; at the same time for terahertz wave propagation in atmosphere attenuation is a serious problem, analysis and design of high power terahertz beam transmission system of low loss waveguides. First, designed in this paper according to the actual project in the beam optical cavity structure were analyzed in detail on the basis of the ohmic loss and part of the tapered waveguide reflection loss waveguide, and validated by HFSS simulation software.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designed waveguide constraint in terahertz waveguide transmission loss can be neglected. Then, using the mode decomposition method to analyze the problem of coupling loss between the waveguide port and the reflector, study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minimum coupling the loss and the best mirror radius of curvature, and a design of the 50 M-100 m range is combined with the actual space size limit Mirror and loss are small enough. Through the calculation of coupling loss of optical waveguide resonant cavity structure constraints and analysis, the loss of optical resonator with low loss requirements, at the same time as the electron beam gain design, undulator parameters provide the basis. Finally, aiming at the terahertz generated the waves need to distance, low loss transmission problems, related properties of Gauss beam propagation based on the design of a low vacuum, high power terahertz beam transmission system with low loss, the simulation analysis of 50 mu M-100 mu in the range of M Hz beam through the beam spot radius is the changes of the system, the beam quality can not confirm affected.
【学位授予单位】:华中科技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O441.4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旭;;魔力太赫兹 神奇“先锋队”——访首都师范大学太赫兹波谱与成像实验室[J];中国发明与专利;2012年04期
2 ;第六届超快现象与太赫兹波国际研讨会[J];科技导报;2012年14期
3 Bradley Ferguson,张希成;太赫兹科学与技术研究回顾[J];物理;2003年05期
4 张蕾,徐新龙,汪力,李福利;太赫兹射线成像的进展概况[J];首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年01期
5 周泽魁;张同军;张光新;;太赫兹波科学与技术[J];自动化仪表;2006年03期
6 李玉林;陈华;汪力;彭慰先;;太赫兹波的产生、传播和探测[J];现代物理知识;2006年03期
7 江世亮;邱德青;王禹;;太赫兹:又一场“前沿革命”——该技术“空白领域”渐成热门,将极大地改变人类生活[J];世界科学;2006年10期
8 戴建明;谢旭;张希成;;利用空气来探测脉冲太赫兹波[J];物理;2007年03期
9 王琳;陈鹤鸣;;太赫兹辐射源与波导耦合研究新进展[J];光电子技术;2007年04期
10 张刚;;浅谈太赫兹波技术及其应用[J];科技广场;2007年1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张存林;牧凯军;;太赫兹波谱与成像[A];第八届全国光学前沿问题讨论会论文集[C];2009年
2 张敏;权润爱;阮双琛;梁华伟;苏红;;连续太赫兹波在产品分布检测中的应用[A];2009年全国微波毫米波会议论文集(下册)[C];2009年
3 戴厚梅;刘劲松;;空气中产生太赫兹波过程的研究进展[A];第十三届全国红外加热暨红外医学发展研讨会论文及论文摘要集[C];2011年
4 李喜来;徐军;曹付允;朱桂芳;侯洵;;太赫兹波军事应用研究[A];中国光学学会2006年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6年
5 张存林;赵国忠;;太赫兹波的应用[A];中国光学学会2006年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6年
6 张存林;赵国忠;沈京玲;张岩;;太赫兹波谱与成像[A];第七届全国光学前沿问题讨论会论文摘要集[C];2007年
7 范文慧;;太赫兹波谱成像技术与应用[A];第十届全国光电技术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2年
8 赵国忠;梁卫华;张存林;杨国桢;;太赫兹波传播特性及成像研究[A];第七届全国光学前沿问题讨论会论文摘要集[C];2007年
9 郭澜涛;牧凯军;左剑;张振伟;张存林;;爆炸物的太赫兹超宽带光谱研究[A];中国光学学会2011年学术大会摘要集[C];2011年
10 孟增睿;张伟斌;;太赫兹光谱探测技术在安全领域的研究进展[A];第二届全国危险物质与安全应急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3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袁志勇;张岩:借太赫兹波“穿墙透视”[N];科技日报;2013年
2 本报记者 江世亮 邱德青 实习生 王禹;太赫兹:又一场“前沿革命”[N];文汇报;2006年
3 记者 任海军;有设备会“透视”可“分辨”爆炸物[N];新华每日电讯;2010年
4 常丽君;太赫兹脉冲可提高砷化镓电子密度[N];科技日报;2011年
5 本报记者 缪琴;神奇“太赫兹”改变你生活[N];成都日报;2006年
6 常丽君;科学家开发出石墨烯太赫兹设备样机[N];科技日报;2012年
7 ;英“远程透视眼”能看穿衣服,但不看“隐私”[N];新华每日电讯;2008年
8 实习记者 唐焘逸;反暴恐利器:国内首台太赫兹安检仪发布[N];中国航空报;2014年
9 刘霞;集成太赫兹收发器在美问世[N];科技日报;2010年
10 本报记者 侯铁中;太赫兹研究的中国高度[N];科技日报;201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伟涛;新型太赫兹参量源研究[D];山东大学;2015年
2 张彪;太赫兹雷达成像算法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5年
3 黄海漩;基于二元光学矢量理论的太赫兹亚波长功能器件研究[D];深圳大学;2015年
4 李辉;基于连续太赫兹波检测人体呼吸运动的研究[D];第四军医大学;2015年
5 苟君;基于氧化钒辐射热计的室温太赫兹探测器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4年
6 赖伟恩;太赫兹时域光谱与新颖太赫兹薄膜器件的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5年
7 陈琦;几种新型微波无源器件及太赫兹滤波器的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4年
8 王蓉蓉;大气水凝物中THz波和红外波的辐射传输特性[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5年
9 刘建军;太赫兹时域光谱技术在转基因物质检测上的识别方法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5年
10 刘项;基于金属表面等离子激元的太赫兹波段功能器件研究[D];浙江大学;201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马欣然;木材的太赫兹波光谱特性及参数提取算法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15年
2 唐关琦;大能量纳秒太赫兹参量源研究[D];山东大学;2015年
3 李进;基于太赫兹时域光谱技术的水蒸汽传输特性研究[D];西南科技大学;2015年
4 王磊;亚波长金属微结构对太赫兹波偏振调制作用的研究[D];复旦大学;2014年
5 吴三统;基于单片集成二极管技术的太赫兹倍频链路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4年
6 孙振龙;太赫兹快速成像系统的研究[D];南京大学;2014年
7 樊霖;太赫兹探测器读出电路设计[D];电子科技大学;2015年
8 谢佳林;基于钽酸锂晶体的热释电太赫兹探测系统的设计[D];电子科技大学;2015年
9 孙琳琳;太赫兹波段基于HEMT人工微结构的制备与基础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5年
10 丁杰;基于表面微结构的太赫兹吸收层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157981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ianzigongchenglunwen/15798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