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分流扬声器的吸声结构研究
本文选题:分流扬声器 切入点:组合吸声结构 出处:《南京大学》2015年硕士论文 论文类型:学位论文
【摘要】:对分流扬声器的吸声性能进行研究,提出两种基于分流扬声器的组合吸声结构,并分析分流电路对组合结构吸声特性的影响。首先,介绍国内外分流扬声器的相关研究,并将已有的研究整理分类。理论推导分流扬声器的吸声系数公式,数值分析分流电路相关参数对吸声系数的影响,改变电容、电感,调节共振频率,即吸声系数峰值对应的频率:改变电阻对吸声系数峰值以及吸声峰的形状进行调节。其次,提出一种基于分流扬声器和微穿孔板的组合吸声结构,运用等效电路法求解其吸声系数,并进行数值分析;通过调节分流电路的参数(电容、电感),调节共振频率,增加低频吸声特性;配合微穿孔板改善中高频吸声性能,从而在较宽的频率范围内获得较好的吸声效果。最后,基于分流电路设计提出一种具有双共振吸声特性的分流扬声器。该结构利用负电阻、正电容、正电感构成分流电路,使扬声器在两个特定频率上有较高的吸声系数,从而有效地吸收变压器噪声等有若干个单频成分的噪声。
[Abstract]:Study on the sound absorption performance of shunt speakers, puts forward two kinds of combination of sound absorption structure based on shunt speakers, and to analyze the impact of shunt circuit on sound absorption characteristic of the composite structure. Firstly, introduces the related research at home and abroad shunt speakers, and the existing research classification. The sound absorption coefficient formula derivation of shunt shunt circuit loudspeaker, numerical analysis the relevant parameters, the absorption coefficient changes the capacitance, inductance, adjusting the resonance frequency, the sound absorption coefficient corresponding to the peak frequency: changing the resistance on the sound absorption peak and absorption peak shape is adjusted. Secondly, based on shunt speakers and micro perforated plate combination absorption structure, using the equivalent circuit method for calculating the absorption coefficient, and numerical analysis; by adjusting parameters of the shunt circuit (capacitance, inductance), adjusting the resonance frequency increase with low frequency sound absorption characteristics; Micro perforated plate to improve the high-frequency absorption performance, so as to obtain better absorption effect in a wide frequency range. Finally, put forward a kind of shunt loudspeaker with double resonance sound absorption characteristics of the shunt circuit design based on the structure. Using negative resistance, it is composed of capacitor, inductor shunt circuit, the loudspeaker has high absorption coefficient at two specific frequencies, so as to effectively absorb noise of transformer noise with a plurality of single frequency components.
【学位授予单位】:南京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TN643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肖明;天生尤物——四款扬声器点评[J];视听技术;2000年11期
2 王润礼;电视机用扬声器的技术发展动态[J];电声技术;2001年01期
3 王大庆;扬声器的流行趋势[J];电声技术;2001年11期
4 王润礼;介绍几种新型扬声器[J];电声技术;2002年02期
5 董校庭;基于状态变量分析法的扬声器非线性测试[J];电声技术;2003年06期
6 邱永胜;中国车用扬声器最新发展动态及其新产品[J];电声技术;2003年10期
7 胡涂;;全频扬声器的大花园[J];音响技术;2005年06期
8 俞锦元;何伟成;;家用扬声器展望[J];电声技术;2006年07期
9 管善群;;对我国扬声器研究与产业发展的建议之管见[J];应用声学;2007年06期
10 六一;;一般电动式扬声器的手工制作[J];当代汽车;2008年09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杨定军;;消费电子产品(整机)对扬声器的要求—观察和思索[A];2008年声频工程学术交流年会论文集[C];2008年
2 沈勇;;扬声器研究新进展[A];2012年电声行业专家组会议论文集[C];2012年
3 杨定军;;扬声器的霍夫曼铁定原则及有关的讨论[A];2009年声频工程学术交流年会论文集[C];2009年
4 刘成;沈勇;;微型扬声器蠕变效应与小信号参数研究[A];2009年浙苏黑鲁津四省一市声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9年
5 陈小平;;双耳信号的扬声器重放[A];中国电影电视技术学会影视科技论文集[C];2002年
6 胡新;蔡禄军;;扬声器的可靠性和可靠性试验[A];2005年声频工程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5年
7 马登永;纪伟;杨军;;实现可听声场聚焦的扬声器阵列系统设计[A];2008年全国声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8年
8 王齐祥;;扬声器阵列灵敏度特性初探[A];2008年声频工程学术交流年会论文集[C];2008年
9 Wolfgang Klippel;王刚平;;扬声器单元振动和声辐射的力学分布式参数[A];2012年电声行业专家组会议论文集[C];2012年
10 俞锦元;;扩声用扬声器技术发展动态[A];2013年电声行业专家组会议论文集[C];2013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四川 刘英;公共广播系统用扬声器简介[N];电子报;2003年
2 邱永胜 编译;家庭影院扬声器市场硝烟渐浓(上)[N];中国电子报;2001年
3 广东 陈江旭;耳机也有煲机问题[N];电子报;2007年
4 王润礼;车用扬声器技术升级 产品创新成为潮流[N];中国电子报;2007年
5 邱永胜;家庭影院扬声器市场硝烟渐浓(下)[N];中国电子报;2001年
6 本报记者 马名伟 实习记者 沈静;奥古斯汀闪亮登场引起业界青睐[N];中国电子报;2003年
7 本报记者 临风;走马观花上海影音展[N];中国电子报;2002年
8 陆倩倩邋叶听听;出口电子产品应规范“功率”标识[N];宁波日报;2007年
9 吴德强;能嵌入墙里的扬声器[N];北京科技报;2004年
10 ;精品纷呈[N];中国电脑教育报;200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关键;散布式扬声器音板的组成和结构与声学特性关系的研究[D];四川大学;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井瑞祥;基于分流扬声器的吸声结构研究[D];南京大学;2015年
2 赵斯培;扬声器阵列空间声场控制研究[D];南京大学;2015年
3 王思俊;基于时频分析的扬声器故障在线检测方法研究[D];天津科技大学;2008年
4 韩斌;基于扬声器阵列的声音信号定向传播研究[D];西北工业大学;2006年
5 黄波超;基于扬声器阵列的声场定向技术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1年
6 赵子龙;扬声器定心支片的形状设计[D];苏州大学;2013年
7 张Y罾钭,
本文编号:158444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ianzigongchenglunwen/158444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