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电子信息论文 >

光伏型InSb红外探测器瞬态特性界面陷阱效应

发布时间:2018-03-21 21:30

  本文选题:InSb 切入点:界面陷阱 出处:《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学报》2017年03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界面陷阱会显著影响探测器的瞬态特性,为揭示其内在机理,并为探测器设计提供借鉴,基于二维仿真开展了背照式光伏型InSb红外探测器瞬态特性的界面陷阱效应研究,分析了界面陷阱与空穴浓度、复合率、电场等关键物理参数的相关性.研究表明,随着界面陷阱密度的增加,界面附近的复合率和电场会随之增加,空穴浓度会减小,而在电流密度分布中出现了"黑洞",且该"黑洞"位置逐渐向pn结移动.此外,随着界面陷阱密度的增加,瞬态光响应会逐渐减小.
[Abstract]:Interface traps can significantly affect the transient characteristics of the detector. In order to reveal its intrinsic mechanism and provide reference for the design of the detector, the interfacial trap effect of the transient characteristics of the backlit photovoltaic InSb infrared detector is studied based on two-dimensional simulation.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interface trap and key physical parameters, such as hole concentration, recombination rate, electric field and so on, is analyzed. It is shown that with the increase of interface trap density, the recombination rate and electric field near the interface will increase and the hole concentration will decrease. The "black hole" appears in the current density distribution, and the position of the "black hole" gradually moves to the PN junction. In addition, with the increase of the density of the interface trap, the transient optical response decreases gradually.
【作者单位】: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物理与光电工程学院;工业和信息化部电子第五研究所元器件检测中心;中国空空导弹研究院红外探测器航空科技重点实验室;
【基金】:航空科学基金资助项目(2012*****02)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61307121)
【分类号】:TN215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张晓玲;孟庆端;张立文;耿东峰;吕衍秋;;液氮冲击中锑化铟焦平面探测器形变研究[J];物理学报;2014年15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陈晓冬;杨翠;向培;刘鹏;邵晓鹏;张小雷;吕m秋;;光伏型InSb红外探测器瞬态特性界面陷阱效应[J];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学报;2017年03期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孟庆端;余倩;张立文;吕衍秋;;InSb面阵探测器法线方向力学参数选取研究[J];物理学报;2012年22期

2 孟庆端;张晓玲;张立文;吕衍秋;;128×128 InSb探测器结构模型研究[J];物理学报;2012年19期

3 霍永恒;马文全;张艳华;黄建亮;卫炀;崔凯;陈良惠;;两端叠层结构的中长波量子阱红外探测器[J];物理学报;2011年09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白洪斌;红外探测器在武器系统中的应用[J];航空兵器;2001年03期

2 高;多色红外探测器[J];红外;2001年05期

3 高国龙;美国罗切斯特大学研制出一种极其灵敏和精确的红外探测器[J];红外;2001年12期

4 高;用于监测烷烃的红外探测器[J];红外;2002年12期

5 顾聚兴;用红外探测器探测气体漏泄[J];红外;2002年11期

6 高;热红外探测器列阵及其制备方法[J];红外;2003年02期

7 高;热电红外探测器[J];红外;2003年10期

8 高;红外探测器列阵及其制作方法[J];红外;2005年10期

9 高;被动红外探测器[J];红外;2005年01期

10 高;可改善光谱范围的红外探测器列阵[J];红外;2005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翟厚明;陈永平;马斌;;非制冷红外探测器在航天领域中的应用[A];第九届全国光电技术学术交流会论文集(上册)[C];2010年

2 郑晶;王祖林;赵毅寰;;被动式红外探测器多波段成像的仿真[A];2007年红外探测器及其在系统中的应用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7年

3 李颖文;杨长城;洪韬;程子清;;640×480非制冷红外探测器的测试[A];中国光学学会2010年光学大会论文集[C];2010年

4 孙家龙;步云英;张玲;俞光华;谢礼丽;聂家琪;;红外探测器用蓝宝石窗口片研制[A];第三届中国功能材料及其应用学术会议论文集[C];1998年

5 黄宗坦;李家鹏;赵玉琼;黄伟;陈军;陈晓屏;;半导体制冷器在红外探测器中的应用及发展趋势[A];第九届全国低温工程大会论文集[C];2009年

6 王志强;李艳晓;孔繁峨;;红外探测器的仿真分析[A];第三届红外成像系统仿真、测试与评价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7 葛成良;叶一东;陈天江;郑为民;巫兆龙;;激光对调制盘结构红外探测器的干扰[A];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科技年报(2000)[C];2000年

8 李兰;刘铮;邹德恕;沈光地;;新型室温工作微机械红外探测器[A];首届信息获取与处理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3年

9 刘安生;邵贝羚;安生;刘峥;王敬;;红外探测器中的异质界面和缺陷的研究[A];第十一次全国电子显微学会议论文集[C];2000年

10 程兴奎;周均铭;黄绮;王文新;;宽带量子阱红外探测器[A];第五届全国光学前沿问题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7条

1 王小龙;新型量子点红外探测器灵敏度提高两倍[N];科技日报;2010年

2 四川 柳叶;浅谈红外探测器[N];电子报;2006年

3 本报记者 钱静华;汤定元:离开越久思乡越浓[N];常州日报;2010年

4 姚西蒙;加刊:歼-20战机有隐形障碍[N];国防时报;2011年

5 证券时报记者 冯尧;红外探测器量产将催生高德红外量变[N];证券时报;2013年

6 刘文东 李大光;末敏弹:信息化战场作战“精灵”[N];解放军报;2011年

7 刘鹏程 刘来平;“陆战之王”遭遇新克星[N];解放军报;200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廖开升;硅基阻挡杂质带红外探测器研制及其光电特性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2015年

2 景友亮;量子阱红外探测器的等离激元微腔及波导光耦合[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2016年

3 欧阳程;Mn-Co-Ni-O薄膜及非制冷红外探测器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2016年

4 雷程;双端梁MEMS热电堆红外探测器关键技术研究[D];中北大学;2016年

5 董珊;量子阱红外探测器高偏压下特性的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2年

6 徐峥谊;微机械热电堆红外探测器[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2002年

7 刘红梅;量子点红外探测器特性表征方法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2年

8 朱宪亮;红外探测器组件可靠性试验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2014年

9 吕宇强;氧化钒薄膜材料及非制冷红外探测器微结构设计的研究[D];天津大学;2007年

10 刘希辉;基于子带跃迁量子结构红外探测器的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201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董欣;新型硅基红外探测器的研制[D];北京工业大学;2000年

2 廖颖;红外光电灭火弹敏感模块的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15年

3 江敏;8.5um量子阱红外探测器的光学天线优化[D];南京理工大学;2015年

4 田迎;APD红外探测器结构与外延工艺研究[D];北京工业大学;2015年

5 王仙;基于真空探针台的红外探测器自动测试系统的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4年

6 王梓又;非制冷红外探测器光谱、串音、MTF测试技术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4年

7 王志琛;光导型及光伏型红外探测器多种技术参数检测系统[D];长春理工大学;2014年

8 陈晓勇;锆钛酸铅陶瓷红外探测器制备与性能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4年

9 李朝;非制冷红外探测器的低噪声成像电路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西安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2015年

10 王殿君;CO_2探测仪红外探测器组件热控技术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2015年



本文编号:164560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ianzigongchenglunwen/164560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f92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