损耗媒质内部及界面电磁波传播特性研究
本文选题:损耗媒质 切入点:反射 出处:《南京邮电大学》2015年硕士论文
【摘要】:超材料(metamaterials)及其独特的电磁特性,如左手材料和负折射行为等的研究越来越引人关注。另一方面,电磁波各频段在太空探测、海洋海底探测、地下遥感等方面有着广泛的应用。在这些研究和应用中往往涉及电磁损耗,因此电磁损耗对电磁波在媒质内部及界面的传播行为的影响成为一个不得不考虑的问题。在损耗媒质中,电磁波电场和磁场参量不同步变化,会导致新颖的传播性质,可用电损耗角ea和磁损耗角ma来描述。典型地,在均匀各向同性媒质中,电磁波平均能流密度矢量S与波矢量R e(k)的点积可表示为显然的符号可用来判断材料的手性。有别于左手材料和右手材料,本文将侧重考察满足条件S×Re(k)=0,特别是
[Abstract]:Metamaterials) and its unique electromagnetic properties, such as left-handed materials and negative refraction, etc., on the other hand, electromagnetic waves in space exploration, ocean bottom exploration, Underground remote sensing has a wide range of applications. In these studies and applications, electromagnetic losses are often involved, Therefore, the influence of electromagnetic loss on the propagation behavior of electromagnetic wave in the medium and interface has become a problem to be considered. In the lossy medium, the variation of electromagnetic field and magnetic field parameters in the lossy medium will lead to novel propagation properties. It can be described by electric loss angle EA and magnetic loss angle ma. Typically, in homogeneous isotropic medium, The dot product of electromagnetic wave mean energy current density vector S and wave vector R ek can be expressed as obvious symbols which can be used to judge the chirality of materials. Different from left-handed and right-handed materials, this paper will focus on the study of satisfying the condition S 脳 Rek / 0, especially
【学位授予单位】:南京邮电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TN011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林美;震前电磁波异常研究[J];华南地震;1985年03期
2 黄永修,,李金铭,李铁盘;测定电磁波速度的一种简易方法[J];物理实验;1994年02期
3 陈波;杨德强;潘锦;;电磁波传播特性创新实验设计[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9年04期
4 董子良;肖伟成;;关于电磁波的探讨[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1年05期
5 张起晶;孙桂芝;边莉;;电磁场与电磁波课程教学改革研究[J];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2011年10期
6 毛雷鸣;;提高“电磁场与电磁波”课堂教学效果的实践研究[J];中国科技信息;2012年21期
7 田瑞;;电磁场与电磁波教改理论的尝试[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2年34期
8 李长胜;林志立;冯丽爽;;“电磁场与电磁波”课程内容的修改建议[J];电气电子教学学报;2012年06期
9 肖汉光;;《电磁场与电磁波》的课程教学研究与探索[J];教育教学论坛;2013年13期
10 郑强;杨日杰;;电磁波在海水中的传播特性研究[J];电声技术;2013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陈将伟;孙敏;;界面电流对电磁波传播性质的可能影响[A];第七届中国功能材料及其应用学术会议论文集(第3分册)[C];2010年
2 武桦;贾怀义;;空圆隧道中高频电磁波传播特性[A];2005'中国通信学会无线及移动通信委员会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5年
3 扈罗全;朱洪波;;电磁波传播的概率模型:二维无耗传播情形[A];2006通信理论与技术新进展——第十一届全国青年通信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6年
4 刘爽;;电磁波的发射和接收[A];河北省教师教育学会第二届中小学教师教学案例展论文集[C];2013年
5 田子建;;《矿井电磁波传播与分析》课程主要教学内容探讨[A];煤矿自动化与信息化——第20届全国煤矿自动化与信息化学术会议暨第2届中国煤矿信息化与自动化高层论坛论文集[C];2010年
6 孙超;王红霞;傅关新;李磐石;孙振;;电磁波在雨中的传输衰减特性研究[A];国家安全地球物理丛书(七)——地球物理与核探测[C];2011年
7 孙贤明;王海华;刘万强;;“电磁场与电磁波”课程教学研究[A];中国光学学会2010年光学大会论文集[C];2010年
8 吴鑫;;九江5.7级地震电磁波异常传播路径初探[A];中国地震学会成立三十年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9 葛广顶;王秉中;;时间反演电磁波的传播特性及其应用[A];2009年全国微波毫米波会议论文集(下册)[C];2009年
10 吴鑫;陈鹏;朱曲杰;李瑞丽;徐焕锰;;2000年7月16日台湾兰屿6.6级地震电磁波传播路径初探[A];中国地球物理2010——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二十六届年会、中国地震学会第十三次学术大会论文集[C];201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4条
1 本报驻法国记者 李钊;它时刻跟着你,你怕吗![N];科技日报;2009年
2 新疆 赵振强;电磁波常识ABC[N];电子报;2004年
3 张开逊;回望人类发明之路[N];大众科技报;2004年
4 王荣梓;对“电子—电磁场波双锥螺旋结构”的探索[N];科技日报;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弓树宏;电磁波在对流层中传输与散射若干问题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08年
2 冷毅;旋转环境下电磁波传播及其在胎压监测中的应用[D];华中科技大学;2008年
3 李虎;复杂介质随钻方位电磁波测井数值模拟与应用基础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华东);2013年
4 姚善化;复杂矿井巷道中电磁波传播特性及相关技术研究[D];安徽大学;2010年
5 臧小飞;基于单向性效应和变换光学的电磁波调控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2年
6 张姝;电磁波在非均匀大气等离子体中的传播低气压电容耦合等离子体的实验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7年
7 王毅;极低频电磁波时域方法的理论研究及其应用[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2年
8 邬云骅;可见电磁波在金属/空气界面传输特性实验研究[D];复旦大学;2008年
9 王海龙;分层圆柱及球形介质模型中电磁波特性的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8年
10 夏丹;电磁波与运动媒质的机电相互作用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有林;介质带电对电磁波衰减及交叉去极化实验研究[D];兰州大学;2015年
2 刘增明;基于OSG的战场视景仿真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4年
3 谷卓;等离子体对电磁波衰减的优化模拟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5年
4 赵弘远;基于人工电磁材料的宽带电磁波完美吸收理论和设计[D];南京大学;2015年
5 丁腾欢;等离子体对电磁波的反射作用及应用分析[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4年
6 宋黎浩;等离子体对电磁波吸收及反射的研究及应用[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4年
7 孙楠;损耗媒质内部及界面电磁波传播特性研究[D];南京邮电大学;2015年
8 法朋亭;电磁波在强碰撞弱电离等离子体中的衰减[D];大连理工大学;2008年
9 齐致远;电磁波穿透空间等离子体的两点法数值模拟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1年
10 赵静;基于有限元法的矿井电磁波传播特性研究[D];安徽理工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165446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ianzigongchenglunwen/165446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