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电子信息论文 >

太阳电池用多晶硅锭红外检测中阴影的表征分析

发布时间:2018-03-26 21:32

  本文选题:多晶硅铸锭 切入点:红外检测 出处:《半导体技术》2017年07期


【摘要】:研究了多晶硅铸锭过程中,硅锭内部红外探伤测试中显示黑斑位置晶体缺陷的杂质组成,并根据杂质成分推导了此种缺陷的形成机理和条件。采用光致发光(PL)技术、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X射线能谱仪(EDS)对杂质进行了表征与分析。结果显示,形成阴影的夹杂在晶界中存在的形态主要为针状或薄片状,其组成成分主要为C,N和Si元素。而Si_3N_4的出现可能有两个原因:一是Si_3N_4涂层脱落而沉积在晶界中;二是溶解在液相中的N局部过饱和。此外,结晶过程中,SiC也随之成核并生长,在晶界上形成夹杂物,同时伴随着微缺陷的增加。据此提出了去除多晶硅锭内部阴影的几点措施。
[Abstract]:In the process of polycrystalline silicon ingot, the impurity composition of crystal defect at black spot position in infrared flaw detection test of silicon ingot was studied, and the formation mechanism and condition of the defect were deduced according to the impurity composition. Photoluminescence (PL) technique was used. The impurity was characterized and analyzed by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 (SEM) and X-ray energy spectrometer (EDS). The main components are Con N and Si elements. There may be two reasons for the appearance of Si_3N_4: one is that Si_3N_4 coating is deposited in grain boundary, the other is partial supersaturation of N dissolved in liquid phase. In addition, sic also nucleates and grows during crystallization. Inclusions are formed at grain boundaries and accompanied by the increase of microdefects. Accordingly, some measures to remove the internal shadow of polycrystalline silicon ingot are proposed.
【作者单位】: 光伏材料与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英利能源(中国)有限公司;
【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资助项目(2015AA050301)
【分类号】:TM914.4;TN304.12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周文涛;李东利;罗开信;;红外检测技术应用研究[J];天津电力技术;2011年02期

2 吴玉宝;;红外检测电路的设计和制作[J];电子制作;2006年08期

3 ;红外检测诊断技术分析研究[J];云南电力技术;2009年06期

4 赵墨林,张景生,阎军,张桂怀,牛继荣;温差比理论的确立及其在红外检测中的应用[J];中国电力;1998年05期

5 闫军;浅谈红外检测诊断技术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J];内蒙古电力技术;1999年06期

6 邱东晓;陈永根;刘伟;倪X;;影响带电设备红外检测及诊断的因素[J];电力安全技术;2011年09期

7 林树新;红外检测与诊断技术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J];机电工程技术;2004年08期

8 熊炜;;对某变电设备红外检测异常的判断与思考[J];机电信息;2012年12期

9 李艳红;赵跃进;张存林;;半透明材料涂层的红外检测[J];光学精密工程;2009年07期

10 贺素群;董俊贤;汪滔;;红外检测在设备状态检修中的应用[J];云南电力技术;2011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7条

1 赵璐;;关于提高电力设备红外检测和诊断工作准确度的对策和建议[A];2009年全国输变电设备状态检修技术交流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2 杨公达;邱家明;;彩电焊点的激光/红外检测[A];中国电子学会生产技术学会理化分析四届年会论文集下册[C];1991年

3 杨蕾;曹恒;;一种新型NDT技术——双频红外检测的研究与应用[A];中国仪器仪表学会第五届青年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3年

4 李景飞;;集成电路红外检测研究[A];科技创新与节能减排——吉林省第五届科学技术学术年会论文集(上册)[C];2008年

5 丁子虎;方修睦;;保温层缺失墙体的红外检测所需最小温差分析[A];城市化进程中的建筑与城市物理环境:第十届全国建筑物理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8年

6 周军;邰子厚;陆祖宏;韦珏;;一种制备红外检测材料的新方法[A];第二届中国功能材料及其应用学术会议论文集[C];1995年

7 应伟国;陈辉;;红外检测输电线路导线连接节点发热隐患时应注意的事项[A];2009年全国输变电设备状态检修技术交流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条

1 成都 宏单;实用的近距红外检测电路[N];电子报;200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马永贺;红外检测在高压输电线路上的应用[D];东北石油大学;2015年

2 孙超;多模式红外检测热激励装置的研制[D];南昌航空大学;2016年

3 宋芬芬;低温压力容器缺陷红外检测及热激励影响分析[D];东北石油大学;2012年

4 徐威;基于红外检测和压电传感相结合的车型自动分类技术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04年



本文编号:166970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ianzigongchenglunwen/166970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543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