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响应和串音识别焦平面探测器相连缺陷元研究
本文选题:焦平面探测器 + 相连缺陷元 ; 参考:《红外与激光工程》2017年04期
【摘要】:采用高倍光学显微镜和焦平面探测器测试系统对焦平面探测器相连缺陷元进行了测试分析,研究了焦平面探测器相连缺陷元的成因。研究结果表明:借助高倍光学显微镜很难识别相连缺陷元;采用焦平面探测器响应测试系统进行测试时,相连缺陷元的响应电压与正常元基本相同,相连缺陷元无法被识别;采用焦平面探测器串音测试系统进行测试时,相连缺陷元之间串音为100%,明显不同于正常元,此时两元相连缺陷元响应电压是正常元响应电压的二分之一,相连缺陷元可以被有效识别。光刻腐蚀引入的台面或电极相连,以及光刻剥离引入的铟柱相连导致了缺陷元的产生;通过光刻腐蚀、剥离工艺优化,可以有效减少焦平面探测器相连缺陷元。
[Abstract]:The defect elements connected to focal plane detectors are tested and analyzed by using high-power optical microscope and focal plane detector testing system, and the causes of the connected defect elements of focal plane detectors are studied.The results show that it is difficult to identify the connected defect elements with the help of high-power optical microscope, and the response voltage of the connected defect elements is basically the same as that of the normal elements when the focal plane detector response test system is used.When using the focal plane detector crosstalk test system, the crosstalk between the connected defect elements is 100, which is obviously different from the normal element. At this time, the response voltage of the two-element connected defect element is 1/2 of the normal element response voltage.Linked defect elements can be effectively identified.The table or electrode connected by lithography and the indium column connected by lithography lead to the generation of defect elements. Through lithography etching and optimization of stripping process the defect elements connected with focal plane detectors can be effectively reduced.
【作者单位】: 西北工业大学电子信息学院;中国空空导弹研究院;红外探测器技术航空科技重点实验室;
【基金】:航空创新基金(2011D01406)
【分类号】:TN215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麦绿波;金伟其;;焦平面探测器基型化的优化方法[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2007年08期
2 何雯瑾;杨培志;太云见;杨春丽;袁俊;杨宇;;非制冷焦平面探测器牺牲层制备工艺研究[J];红外技术;2006年01期
3 王巍;龚启兵;林磊;傅跃农;郭强;;积分时间和工作电压对焦平面探测器性能的影响[J];航空兵器;2006年02期
4 陈良惠;;Ⅲ-Ⅴ族半导体全(多)光谱焦平面探测器新进展[J];红外与激光工程;2008年01期
5 孙桂林;杨帆;李志广;;288×4焦平面探测器阵列输出信号及其预处理分析[J];红外技术;2006年12期
6 袁俊;太云见;李龙;秦强;魏虹;任华;;适用于非制冷焦平面探测器的氧化钒薄膜制备研究[J];红外技术;2009年06期
7 黄江平,杨春丽,黎力,杨登全,张丽华,李玉英;128×128混合式热释电非致冷焦平面探测器列阵铟膜及铟柱制备工艺研究[J];红外技术;2003年06期
8 金伟其,张未强,王春勇;基于288×4焦平面探测器的二代热成像系统分析[J];红外技术;2004年02期
9 李卫华,吴常泳,吴东,刘士建;面阵焦平面探测器扫描图像模糊的退化模型及复原[J];激光与光电子学进展;2005年10期
10 张莹;刘塑;;国外红外焦平面探测器组件可靠性研究综述[J];红外技术;2012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6条
1 黄江平;杨春丽;黎力;袁斌;;混合式热释电非致冷焦平面探测器列阵铟膜制备及实用[A];第八届真空技术应用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5年
2 金伟其;曹扬;刘崇亮;刘秀;董立泉;张长泉;;一种具有自适应非均匀校正功能的非制冷焦平面探测器组件[A];第十七届十三省(市)光学学术年会暨“五省一市光学联合年会”论文集[C];2008年
3 胡旭;白丕绩;;长波320×240热释电非制冷焦平面探测器[A];2007年红外探测器及其在系统中的应用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7年
4 杨晓阳;袁永刚;王继强;陈伯良;李向阳;;128元高速InSb线列焦平面探测器[A];第十届全国光电技术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2年
5 曹光明;耿东峰;徐淑丽;蒲季春;杨雪锋;李龙;何英杰;吴伟;张国栋;付浩;;应力制约的InSb焦平面探测器均匀性[A];2007年红外探测器及其在系统中的应用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7年
6 朱颖峰;李建林;;工程化微型金属杜瓦批量生产实践[A];2007年红外探测器及其在系统中的应用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隋修宝;非制冷凝视热像仪成像理论以及关键技术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范文龙;采用焦平面探测器的长波红外推扫成像信息获取与处理技术[D];复旦大学;2014年
2 李冬雪;InGaAs焦平面探测器电串音性能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5年
3 白波;采用焦平面探测器的红外搜索跟踪系统关键技术研究[D];西安工业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174623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ianzigongchenglunwen/174623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