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电子信息论文 >

一种快速检测单晶硅亚表面损伤层厚度的方法

发布时间:2018-04-14 08:56

  本文选题:摩擦学 + 微观磨损 ; 参考:《机械工程学报》2016年11期


【摘要】:为了保证单晶硅晶圆在精研与抛光过程中的品质与质量,亟待寻求一种快速、简单、经济的硅材料亚表面损伤程度的检测方法。基于HF溶液对单晶硅损伤层的选择性刻蚀特性,提出一种快速检测单晶硅亚表面损伤层厚度的方法。透射电镜观测结果显示,HF溶液能选择性地刻蚀单晶硅划痕区域的亚表面损伤层,证实了该方法检测结果的有效性。利用该方法研究了载荷和速度对单晶硅亚表面划痕损伤的影响。结果表明,当外加载荷为单晶硅临界屈服载荷的1.1倍及以下时,单晶硅亚表面的划痕损伤层厚度随刻画速度的增大而减小;而当外加载荷达到临界屈服载荷的12.5倍时,单晶硅亚表面的划痕损伤对刻画速度的变化不敏感。该方法可方便快捷地检测单晶硅划痕区域亚表面的损伤层厚度,有望应用于单晶硅晶圆平坦化过程的损伤检测与控制。
[Abstract]:In order to ensure the quality and quality of monocrystalline silicon wafer in the process of finishing and polishing, it is urgent to seek a rapid, simple and economical method to detect the degree of subsurface damage of silicon material.Based on the selective etching characteristics of monocrystalline silicon damage layer in HF solution, a rapid method for measuring the thickness of single crystal silicon subsurface damage layer is proposed.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y (TEM) results show that the HF solution can selectively etch the subsurface damage layer in the scratch region of monocrystalline silicon, which proves the effectiveness of the method.The effects of load and velocity on the scratch damage of single crystal silicon subsurface were studied by using this method.The results show that when the applied load is 1.1 times of the critical yield load of monocrystalline silicon, the thickness of the scratch damage layer decreases with the increase of the depiction velocity, and when the applied load reaches 12.5 times of the critical yield load,The scratch damage on the subsurface of monocrystalline silicon is insensitive to the variation of the characterization speed.This method can be used to detect the thickness of the damage layer in the scratch area of monocrystalline silicon. It is expected to be applied to the damage detection and control of wafer flattening process of monocrystalline silicon.
【作者单位】: 西南交通大学牵引动力国家重点实验室;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91323302,51375409)
【分类号】:TN304.12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金涛;刘子勇;;基于静力悬浮原理的单晶硅球间微量密度差异精密测量方法研究[J];物理学报;2013年03期

2 徐飞飞;张效栋;房丰洲;;金刚石刀具单点切削单晶硅加工表面特性[J];纳米技术与精密工程;2013年06期

3 蔡传荣,张琼;单晶硅硬度压痕裂纹的特征[J];电子显微学报;1996年06期

4 李东升,杨德仁,阙端麟;单晶硅材料机械性能研究及进展[J];材料科学与工程;2000年03期

5 程祥;高斌;杨先海;刘军营;田忠强;;微细塑性铣削单晶硅实验研究[J];山东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年04期

6 牟军;具有500倍过压保护能力的单晶硅压力传感器[J];测控技术;1991年01期

7 李愿杰;李智伟;;单晶硅中替位碳含量的常/低温红外光谱对比研究[J];东方电气评论;2013年04期

8 胡兴雷;孙雅洲;梁迎春;陈家轩;;单晶硅微纳构件加工表面性能的时变性研究[J];物理学报;2013年22期

9 徐清兰,伍凡,吴时彬,王家金,雷柏平,兰秀清,张晶;单晶硅镜面超光滑表面工艺技术研究[J];光电工程;2003年05期

10 David Lammers;;异质CMOS的研发正在进行[J];集成电路应用;2008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7条

1 蒋娜;袁小武;张才勇;;单晶硅生长技术研究进展[A];第二十八届全国化学与物理电源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2 孙蓉;于淑会;杜如虚;薛群基;;单晶硅材料摩擦摩擦磨损行为研究[A];第八届全国摩擦学大会论文集[C];2007年

3 何庆;索智群;乔东海;;单晶硅电容式低频传声器的设计和制作[A];2009’中国西部地区声学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9年

4 陈官璧;汪蕾;杨德仁;;热处理对p型单晶硅非晶SiC:H钝化效果的影响[A];第十届中国太阳能光伏会议论文集:迎接光伏发电新时代[C];2008年

5 尹韶辉;徐志强;;小口径单晶硅非球面复合超精密加工工艺[A];中国光学学会2011年学术大会摘要集[C];2011年

6 肖清华;王敬;屠海令;;质子注入单晶硅中的结构演化[A];中国有色金属学会第五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3年

7 余学功;杨德仁;;铸造准单晶硅的生长及其太阳电池的性能研究[A];中国晶体学会第五届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大会(晶体生长分会场)论文摘要集[C];2012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张剑英邋刘仲平;1500吨单晶硅项目在榆林开建[N];陕西日报;2007年

2 记者 张晓博;银川隆基启动500兆瓦单晶硅棒项目[N];银川晚报;2012年

3 吴宜平 邹平飞 特约记者 张家峰;庐山区:区熔单晶硅项目进展顺利[N];九江日报;2009年

4 段同刚;打造最具竞争力光伏产品[N];中国电子报;2011年

5 段同刚 撰稿;晶龙模式:让创新“跑赢”市场[N];河北日报;2011年

6 韩粉琴 刘世领;国际投资机构 “绣球”抛向高邮民企[N];新华日报;2007年

7 通讯员 张世平;益阳晶鑫科技生产出第一根“晶棒”[N];益阳日报;2007年

8 本报记者 丁鑫;过分依赖海外市场及产能过剩 掣肘光伏产业成长脚步[N];证券日报;2011年

9 黄女瑛 DigiTimes;太阳能产业生辉 茂迪、益通逐日[N];电子资讯时报;2006年

10 杨红雷;晶龙集团打造高科技民营企业[N];河北经济日报;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6条

1 余家欣;单晶硅的切向纳动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1年

2 陈贵锋;高能粒子辐照单晶硅辐照效应的研究[D];河北工业大学;2009年

3 陈磊;单晶硅纳米磨损的湿度/速度效应及防护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3年

4 刘春阳;纳秒脉冲激光诱导单晶硅材料荧光效应的研究[D];天津大学;2012年

5 王晓东;不同湿度和水下单晶硅的纳米磨损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4年

6 曹建伟;直拉式单晶硅生长炉的关键技术研究[D];浙江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徐相杰;不同接触尺度下单晶硅的摩擦磨损性能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2年

2 徐乐;基于HF溶液选择性刻蚀的单晶硅亚表面非晶损伤层探测方法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5年

3 赵前润;单晶硅表面微结构的制备及应用[D];云南师范大学;2015年

4 朱帮迎;单晶硅超精密切削仿真与实验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5年

5 艾小忱;大尺寸单晶硅阵列窄沟槽磨削加工技术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5年

6 刘秀;基于双重预测PI的单晶硅直径控制系统[D];东华大学;2016年

7 余继军;单晶硅材料动态压痕试验系统的建立及试验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6年

8 吕扬;单晶硅晶体特性的压痕仿真与试验研究[D];吉林大学;2013年

9 温军战;单晶硅反应激波刻蚀试验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08年

10 于楠;单晶硅纳米加工仿真及实验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174857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ianzigongchenglunwen/174857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82d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