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红外光学元件微弱吸收实现微米分辨率的表征
本文选题:中红外 + 光学元件 ; 参考:《中国激光》2017年07期
【摘要】:正在光电对抗、激光制导、环境监测等需求的牵引下,中红外激光系统的应用日益广泛,中红外光学元件的吸收特性备受关注。尤其在中红外强激光系统中,强光元件的吸收性能直接关系到整个激光系统的可靠性。目前中红外光学元件的吸收率已降至10-6量级,难以准确表征其二维吸收分布。2016年国防科学技术大学光电学院与合肥知常光电科技有限公司结合自身优势,分别突破了高品质中红外激光器技术和微弱光热信号检测处理技术,基于光热测量法合作研发了中红外波段的光学元件微弱吸
[Abstract]:Due to the demands of optoelectronic countermeasure, laser guidance and environmental monitoring, the application of the mid-infrared laser system is becoming more and more extensive, and the absorption characteristics of the mid-infrared optical elements have attracted much attention.Especially in the mid-infrared intense laser system, the absorption performance of the strong light element is directly related to the reliability of the whole laser system.At present, the absorptivity of mid-infrared optical elements has been reduced to 10-6 order of magnitude, and it is difficult to accurately characterize its two-dimensional absorption distribution. In 2016, the Optoelectronic Institute of National University of National Defense and Hefei Zhichang Optoelectronic Technology Co., Ltd. combined their own advantages.The high quality mid-infrared laser technology and the weak photothermal signal detection and processing technology are broken respectively. Based on the photothermal measurement method, the weak absorption of optical elements in the mid-infrared band has been developed.
【作者单位】: 国防科学技术大学光电科学与工程学院;合肥知常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分类号】:TN214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徐景智,杨景发,陈永申,赵庆勋,葛大勇;中红外与短波红光综合治疗仪的研制[J];红外;2000年05期
2 何徐;;可调谐中红外有效源[J];激光与光电子学进展;1982年09期
3 杨景发,刘玉颖,李同锴;中红外与短波红光综合治疗仪的临床应用与实验研究[J];红外技术;2002年03期
4 邓颖;朱启华;曾小明;王凤蕊;王逍;张颖;谢旭东;王方;黄征;郭仪;孙立;;超短中红外激光脉冲的产生及其发展状况[J];激光与光电子学进展;2006年08期
5 陈东;刘文清;张玉钧;刘建国;崔小娟;阚瑞峰;王敏;夏慧;崔益本;;外腔调谐激光泵浦的差频中红外宽调谐激光光谱系统[J];量子电子学报;2008年01期
6 肖庆山;英开发一种新一代的光发射二极管装置[J];科技导报;1995年10期
7 张栋,付卫星,王淑友;动物实验中红外热成象方法的使用[J];红外技术;1997年01期
8 崔小娟;刘文清;陈东;张玉钧;阮俊;王敏;夏慧;何莹;阚瑞峰;;差频产生中红外激光光谱检测系统研究[J];大气与环境光学学报;2008年02期
9 林学春,李瑞宁,孔宇鹏,张瑛,姚爱云,崔大复,许祖彦,李健;高功率中红外宽调谐全固态周期性极化铌酸锂光参量振荡器[J];中国激光;2003年03期
10 傅志中,李晓峰,李在铭;复杂环境中红外亚图像动目标识别跟踪[J];信号处理;2002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胡和方;范有余;冯际田;林凤英;;在可见光到中红外5μm波段具有高透过率的玻璃[A];中国硅酸盐学会2003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3年
2 陈长水;;利用气体精细吸收光谱进行单频中红外激光波长锁定研究[A];中国光学学会2011年学术大会摘要集[C];2011年
3 陈长水;刘颂豪;;中红外光源技术和痕量物质检测研究[A];中国光学学会2011年学术大会摘要集[C];2011年
4 刘建国;刘文清;张玉钧;陈东;阚瑞峰;;差频中红外激光光谱技术探测大气甲醛污染研究[A];2006年全国光电技术学术交流会会议文集(B 光学系统设计与制造技术专题)[C];2006年
5 曹振松;Dirk Richter;Petter Weibring;Alan Fried;;基于中红外差频光源的高精度二氧化碳同位素探测[A];S8 大气探测与仪器新技术、新方法[C];2012年
6 魏星斌;彭跃峰;王卫民;李德明;;高功率中红外可调谐光参量振荡器[A];全国光电子与量子电子学技术大会论文集[C];2011年
7 彭跃峰;;高效率中红外可调谐激光器[A];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科技年报(2009年版)[C];2010年
8 钱列加;袁鹏;谢国强;;基于OPCPA过程的高功率可调谐中红外飞秒激光技术[A];第十届全国光电技术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2年
9 卢本强;刘启明;侯亚男;赵修建;;Dy~(3+)掺杂GeS_2-Ga_2S_3-CsI玻璃中红外发光性能研究[A];第七届全国稀土发光材料学术研讨会会议论文摘要集[C];2011年
10 卞进田;聂劲松;孙晓泉;;中红外激光技术及其进展[A];2006年全国光电技术学术交流会会议文集(C 激光技术与应用专题)[C];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7条
1 仲海洋;中红外碲酸盐激光玻璃中稀土离子的光学跃迁与能量传递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12年
2 刘晓东;无序介质的中红外光子局域化和Z-扫描技术研究[D];燕山大学;2002年
3 夏林中;宽带连续可调谐的中红外激光器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9年
4 张学智;中红外硅基环形谐振腔中若干非线性效应及其应用研究[D];南开大学;2012年
5 陈小明;高功率短脉冲固体激光及其泵浦的中红外周期极化铌酸锂光学参量振荡器特性研究[D];西北大学;2014年
6 孙启兵;近红外及中红外波段激光非线性频率变换技术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西安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2010年
7 石立超;中红外空心布拉格光纤及其痕量气体传感应用[D];清华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奕辰;基于光学超晶格可用于气体探测的中红外光学参量振荡器研究[D];南京大学;2016年
2 周观香;ZnS:Cr的制备与可调近中红外发光性能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6年
3 郭跃;基于MgO:PPLN晶体的中红外差频产生激光光源研究[D];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16年
4 项乐强;硅基中红外光开关器件的研究[D];浙江大学;2015年
5 葛琦;水雾的近、中红外消光性能研究[D];武汉大学;2004年
6 秦雪飞;基于PPLN晶体的中红外差频激光技术研究[D];浙江师范大学;2013年
7 马芬;载波包络相位稳定的中红外OPCPA机理与技术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西安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2013年
8 边莎莎;基于周期性畴极化反转掺镁铌酸锂晶体的新型中红外激光器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9 戴威;基于亚波长直径氧化锌线的中红外快响应探测研究[D];浙江大学;2010年
10 邓颖;超连续谱注入光参量放大法产生超短中红外激光脉冲技术研究[D];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2007年
,本文编号:175015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ianzigongchenglunwen/175015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