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电子信息论文 >

一种自适应的混合型无线NoC拓扑结构

发布时间:2018-04-30 01:00

  本文选题:无线片上网络 + 自适应拓扑 ; 参考:《电子学报》2016年06期


【摘要】:针对传统大规模片上网络(Network-on-Chip,No C)远距离核间多跳通信所带来的高能耗与延时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虚Torus的自适应的混合型无线No C拓扑结构(VT-AWi No C).该结构通过引入链路拥塞测度作为感知参数,基于此采用热点无线链路自动探测与带宽动态分配机制,并设计实现发送器动态分配的控制电路模块,以达到根据不同的通信流量模型,于片内自适应地调整拓扑结构及链路带宽的目的.通过建立混合型无线No C的延时与功耗评估模型,对该结构的无线No C进行性能评估.实验结果表明,该自适应拓扑与其它混合型无线No C相比,在随机流量模型下,网络平均延时降低了16.52~23.27%;在20%的热点流量模型下,包平均能耗节省了39.19%;以真实应用FFT作为基准测试,平均延时降低了17.20%~21.68%,并节省了23.49%的包平均能耗.该结构以较小的面积开销获得了更优的性能.
[Abstract]:Aiming at the problem of high energy consumption and delay caused by the traditional large-scale on-chip network (Network-on-ChipNo No) communication between long distance cores, an adaptive hybrid wireless No C topology based on virtual Torus is proposed. This structure adopts the link congestion measure as the sensing parameter, adopts the hot wireless link automatic detection and the bandwidth dynamic allocation mechanism based on this, and designs the control circuit module of the transmitter dynamic allocation. In order to adjust the topology and link bandwidth adaptively according to different traffic models. The performance of the hybrid wireless No C is evaluated by establishing a delay and power evaluation model of the hybrid wireless No C.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show that compared with other hybrid wireless No C, the network average delay is reduced by 16.52% and 23.27 in the random traffic model, and 20% in the hot traffic model. The average energy consumption of the package was saved by 39.19, and the average delay was reduced by 17.20% and 23.49% by using FFT as the benchmark. The structure achieves better performance with smaller area overhead.
【作者单位】: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电子信息工程学院;台州学院计算机应用研究所;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No.61376025) 江苏省产学研前瞻性联合研究项目(No.BY2013003-11) 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No.LY13F020012)
【分类号】:TN47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陈华 ,丁杰伟;自适应坐标格绘制的实现[J];电脑编程技巧与维护;2000年12期

2 邵任翔;自适应网络考试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广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年02期

3 侯勇严,孙瑜,郭文强;一种自适应模糊PID控制器的仿真研究[J];陕西科技大学学报;2004年02期

4 申利民;汪新俊;;一个自适应Web站点构架的设计[J];计算机技术与发展;2006年02期

5 曹冕;胡晨;姚国良;;嵌入式系统中自适应背光的设计与实现[J];电子器件;2007年01期

6 周建华;王加阳;贺文华;;基于移动Agent的自适应动态取证系统[J];微计算机信息;2007年06期

7 王华;应晶;蒋涛;;基于审查不确定性的预见式软件自适应[J];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2010年01期

8 冯凯平;;自适应测试在计算机基础课考试中的应用[J];信息与电脑(理论版);2011年01期

9 高新建;李艳玲;张明强;栾玉环;孙丰荣;姚桂华;;实时心肌声学造影图像的自适应时空滤波[J];计算机工程;2011年S1期

10 徐玉华;蔡丽红;刘政;杨涛;;用延迟和非延迟自适应匹配的复杂动力网络自适应同步(英文)[J];郧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2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卢志刚;易之光;赵翠俭;李兵;吴士昌;;一种新型的自适应逆扰动消除器[A];第二届全国信息获取与处理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4年

2 黄鹤;张丹;于伟东;严灏景;;功能自适应纺织品[A];第七届功能性纺织品及纳米技术应用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3 王蓬;宋明玉;张林芳;王新远;;广义自适应相干累积算法改进及其在线谱增强中的应用[A];中国声学学会2007年青年学术会议论文集(上)[C];2007年

4 于慧君;陈章位;;道路模拟试验自适应时域复现控制方法研究[A];第九届全国振动理论及应用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5 路迎晨;李兵;;一类自适应预测算法的全局收敛性[A];04'中国企业自动化和信息化建设论坛暨中南六省区自动化学会学术年会专辑[C];2004年

6 陈博;方滨兴;云晓春;;一种自适应的蠕虫检测和遏制方法的研究[A];全国网络与信息安全技术研讨会'2005论文集(上册)[C];2005年

7 李国;张心珂;杨国庆;高庆吉;;一种自适应的运动目标实时跟踪算法[A];2006年首届ICT大会信息、知识、智能及其转换理论第一次高峰论坛会议论文集[C];2006年

8 杨寒光;;电子地图中的自适应注记[A];工程设计与计算机技术:第十五届全国工程设计计算机应用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0年

9 孟宏;刘玉;;基于复调制的自适应细化谱算法[A];2008中国仪器仪表与测控技术进展大会论文集(Ⅰ)[C];2008年

10 王平;冯海朋;李勇;康燕;;一种工业无线网络的自适应节能机制[A];2009中国仪器仪表与测控技术大会论文集[C];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史晓雨;数据中心中自适应绿色控制技术研究及其应用[D];电子科技大学;2015年

2 陈思佳;非均匀强杂波下的目标检测问题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4年

3 李航标;基于数字负载最小能耗的自适应电压调节技术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4年

4 王蓉芳;基于协同进化优化和图像先验的分块自适应压缩感知[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4年

5 王胜春;自适应时频分析技术及其在故障诊断中的应用研究[D];山东大学;2007年

6 刘亚;复杂非线性系统的智能自适应重构控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03年

7 马国成;车辆自适应巡航跟随控制技术研究[D];北京理工大学;2014年

8 吴礼福;脉冲噪声自适应有源控制算法研究[D];南京大学;2012年

9 梁凌宇;人脸图像的自适应美化与渲染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4年

10 叶镇清;自适应聚类算法挖掘网络模块结构及其在酵母蛋白作用网络中的应用[D];浙江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赵昆鹏;管道实时在线自适应仿真技术研究[D];西安石油大学;2015年

2 吕铖杰;串联弹性关节控制与交互刚度辨识[D];浙江大学;2015年

3 王波;两种基于万有引力定律自适应算法[D];渤海大学;2015年

4 韦翔鸿;雷达定量降水估测自适应优化算法研究[D];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15年

5 查志远;自适应范数约束图像正则化重建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15年

6 李威;射频一体式EAS抗干扰研究与设计[D];郑州大学;2015年

7 费强;多功能自适应伪装装置的研究与设计[D];南京理工大学;2015年

8 张宁;图像引导的体外自适应放疗在宫颈癌治疗中的应用研究[D];安徽医科大学;2015年

9 王帅;基于自适应重启的压缩感知算法[D];华中师范大学;2015年

10 刘金荣;种子流视觉检测系统自适应标定的软件研制[D];山西农业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182234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ianzigongchenglunwen/182234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041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