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电子信息论文 >

高功率微波孔缝耦合的研究

发布时间:2018-05-13 19:16

  本文选题:高功率微波 + 孔缝耦合 ; 参考:《华东师范大学》2015年硕士论文


【摘要】:高功率微波(HPM)的能量很大,一旦通过设备表面孔缝耦合进入设备内部,将产生很大的破坏。因此,高功率微波与带有孔缝腔体的耦合问题一直是电磁兼容领域的研究热点。本文根据电磁兼容原理,通过红外制导导弹的近似模型,研究高功率微波的孔缝耦合及其防护技术。首先建立红外制导导弹腔体及其内部装置和电路系统的近似模型,利用HFSS电磁仿真软件,对近似模型进行高功率微波孔缝耦合效应的数值仿真,获得了红外制导导弹腔体及其内部电路系统的电磁场分布。研究结果表明,耦合进入模型内部的电磁场场强很大,将对模型内部设备以及电路系统造成破坏。考虑到模型结构的特殊性,本文对截止圆波导阵列金属铜网等六种电磁干扰的防护结构进行了研究。研究发现,防护结构中圆波导的孔径、相邻间距以及结构的厚度等都会对屏蔽效能产生一定的影响,六种防护结构中有四种结构都能实现对高功率微波良好的防护。其中双层孔阵错位排列的截止圆波导阵列金属铜网结构和截止圆波导阵列金属铜网一金属铜膜的混合结构防护效果更好。
[Abstract]:The energy of high power microwave (HPM) is very large. Once the HPMs are coupled through the holes in the surface of the equipment, they will cause great damage. Therefore, the coupling between high power microwave and cavity with holes and slits has been a hot topic in the field of electromagnetic compatibility (EMC). According to the principle of electromagnetic compatibility and the approximate model of infrared guided missile, the aperture and slot coupling of high power microwave and its protection technology are studied in this paper. At first, the approximate model of infrared guided missile cavity, its internal device and circuit system is established, and the numerical simulation of high power microwave aperture coupling effect is carried out by using HFSS electromagnetic simulation software. The electromagnetic field distribution of infrared guided missile cavity and its internal circuit system is obtained.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electromagnetic field intensity which is coupled into the model is very large, which will destroy the internal equipment and circuit system of the model. Considering the particularity of the model structure, six kinds of electromagnetic interference protection structures, such as cutoff circular waveguide array metal copper mesh, are studied in this paper. It is found that the aperture of circular waveguide, the distance between adjacent waveguides and the thickness of the structure have a certain influence on the shielding efficiency. Four of the six structures can achieve good protection against high power microwave. The protective effect is better for the cutoff circular waveguide array metal copper mesh structure with double hole array misalignment and the mixed structure of cutoff circular waveguide array metal copper mesh and metal copper film.
【学位授予单位】:华东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TJ760;TN03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林竞羽,侯德亭;高功率微波技术发展概述[J];航天电子对抗;2003年04期

2 时兆峰;美国评估欧洲的高功率微波装置[J];飞航导弹;2005年03期

3 蒋琪;葛悦涛;张冬青;;高功率微波导弹武器发展情况分析[J];战术导弹技术;2013年06期

4 D.E.彼得森;张鸿良;;采用以水为主的冷却剂冷却高功率微波管[J];国外舰船技术.雷达与对抗;1983年06期

5 赵玉洁;;高功率微波定向能量武器[J];无线电工程;1992年02期

6 王瑛,欧阳立新,张国春;高功率微波弹发展现状浅析[J];微波学报;1998年01期

7 钱宝良 ,钟辉煌 ,张建德;国外高功率微波的研究进展[J];国防科技参考;1999年04期

8 郝西伟;张冠军;秋实;侯清;黄文华;;真空中高功率微波下介质材料击穿破坏的实验研究[J];电工电能新技术;2009年02期

9 田晓凌;汪卫华;宣源;;高功率微波脉冲与目标耦合效应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J];飞航导弹;2009年04期

10 黄志雄;姚建明;窦恭伟;;高功率微波的模式测量[J];内燃机与动力装置;2009年S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袁忠才;时家明;;高功率微波脉冲与等离子体相互作用的理论研究和数值模拟[A];第十五届全国等离子体科学技术会议会议摘要集[C];2011年

2 王艳;马弘舸;孟凡宝;蔡武川;李科;曹学军;陈冀;赵刚;;计算机系统高功率微波效应[A];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科技年报(2005)[C];2005年

3 周坦然;罗勇;吴蕾蕾;;用于高功率微波测量的小孔耦合的研究[A];四川省电子学会高能电子学专业委员会第四届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5年

4 唐涛;廖成;赵朋程;;高功率微波大气击穿条件下的频谱数值分析[A];2009年全国天线年会论文集(上)[C];2009年

5 薛谦忠;刘濮鲲;;HPM在大气的传输问题研究及应用[A];全国电磁兼容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1年

6 舒挺;习锋;李继健;;高功率微波的远场测量[A];第六届全国激光科学技术青年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1年

7 刘国治;;高功率微波技术研究进展及发展趋势浅析[A];第三届全国加速器技术学术交流会论文摘要集[C];2007年

8 钟哲夫;李浩;;高功率微波输出窗的介质物理光学分析[A];四川省电子学会高能电子学专业委员会第四届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5年

9 周前红;董志伟;;两束高功率微波相交区域大气击穿的理论研究[A];第十六届全国等离子体科学技术会议暨第一届全国等离子体医学研讨会会议摘要集[C];2013年

10 杨一明;朱占平;曾继来;钱宝良;;高功率微波与电子系统电路单元相互作用的理论分析[A];第三届全国粒子加速器技术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7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2条

1 李新;无影利剑——高功率微波[N];科技日报;2013年

2 孙国至 本报记者 柴永忠;电磁打击:瞄准未来信息化战争的“软肋”[N];解放军报;200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8条

1 唐涛;高功率微波大气传播非线性问题的数值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1年

2 杨丹;高功率微波脉冲的耦合与传播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5年

3 张强;高功率微波多管合成双波段辐射系统关键技术研究[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12年

4 秋实;高功率微波窗口击穿及馈源技术[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0年

5 李国林;高功率微波多路耦合输出的研究[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10年

6 张政权;新型能量变换与控制技术在高功率微波系统中的应用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2年

7 袁成卫;新型高功率微波共轴模式转换器及模式转换天线研究[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06年

8 牛新建;高功率微波传输线及模式变换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0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刁振河;高功率微波防护的相关问题研究[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06年

2 曾继来;计算机的高功率微波效应研究[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07年

3 李瀚宇;高功率微波混合模式辐射特性研究[D];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2006年

4 张海伟;射频电路抗高功率微波关键技术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2年

5 陈依军;高功率微波器件及热效应分析软件设计[D];四川大学;2006年

6 郭新宝;电子设备的高功率微波防护技术[D];电子科技大学;2012年

7 陈权;集成器件的高功率微波效应研究与相应防护[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3年

8 刘国朝;高功率微波馈源输出窗的热性能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05年

9 傅文杰;高功率微波在等离子体中的非线性效应[D];电子科技大学;2006年

10 朱连燕;重复频率高功率微波脉冲大气击穿的理论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4年



本文编号:188445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ianzigongchenglunwen/188445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72c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