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电子信息论文 >

基于双芯光子晶体光纤的高灵敏度椭圆侧芯表面等离子体共振折射率传感特性

发布时间:2018-05-25 05:30

  本文选题:光纤光学 + 表面等离子体共振 ; 参考:《激光与光电子学进展》2017年09期


【摘要】:提出了一种基于双芯光子晶体光纤(PCF)的高灵敏度椭圆侧芯表面等离子体共振(SPR)折射率传感模型。在各向异性的完美匹配层边界条件下利用全矢量有限元法对传感器特性进行了数值仿真。研究发现:在椭圆侧芯中涂覆金属银纳米层可以实现SPR,共振峰对检测孔的折射率变化具有很高的传感灵敏度;与圆形结构相比,所提椭圆侧芯结构中的纤芯基模和金属表面等离子体激元(SPP)模式更易实现相位匹配;当椭圆率为0.7时,灵敏度在1.45~1.50的折射率范围内可达10412nm·RIU~(-1),且传感曲线线性度高;椭圆侧芯结构能够有效抑制高阶SPP模式,避免基模与多个SPP模式耦合形成干扰。
[Abstract]:A high sensitivity elliptical side core surface plasmon resonance (SPR) refractive index sensing model based on two-core photonic crystal fiber (PCF) is proposed. The full vector finite element method is used to simulate the sensor characteristics under anisotropic perfectly matched layer boundary condition. It is found that the SPRR can be realized by coating the silver nano-layer on the elliptical side core, and the resonance peak has a high sensitivity to the refractive index change of the detecting hole, and compared with the circular structure, the resonance peak has a high sensitivity to the change of the refractive index of the hole. It is easier to realize phase matching between the core based mode and the metal surface plasmon SPP mode in the elliptical side core structure, and the sensitivity is within the refractive index range of 1.45 ~ 1.50 when the ellipticity is 0.7, and the linearity of the sensing curve is high. The elliptical side core structure can effectively suppress the high order SPP mode and avoid the interference between the base mode and multiple SPP modes.
【作者单位】: 南昌航空大学无损检测与光电传感技术及应用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南昌航空大学江西省光电检测技术工程实验室;南昌工学院机械与车辆工程学院;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61665007) 江西省自然科学基金(20161BAB202039)
【分类号】:TN253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维彪,徐迈,陈明,马少杰,夏玉学;光子晶体光纤的原理和应用[J];光机电信息;2003年07期

2 马东梅;;特种光子晶体光纤的设计和模拟[J];湖北民族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年03期

3 杨鹏;;高非线性光子晶体光纤的研制[J];光通信技术;2010年01期

4 冀玉领;张聪;周桂耀;李曙光;侯蓝田;;双模光子晶体光纤的模间干涉效应[J];激光杂志;2010年01期

5 龙梅;刘子丽;;光子晶体光纤及其研究现状[J];攀枝花学院学报;2010年03期

6 王栋;陈琰;;光子晶体光纤研究[J];信息技术;2010年10期

7 张蔺蔺;郑风振;刘笑东;;光子晶体光纤的研究现状及其应用[J];天津科技;2010年06期

8 牛静霞;李静;;光子晶体光纤的特性及应用[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2011年08期

9 李书婷;;光子晶体光纤的理论模型研究[J];商洛学院学报;2012年06期

10 李艳秋;;光子晶体光纤的传输模式特性[J];光谱实验室;2013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仲琦;张舒怡;钱小石;徐飞;陆延青;;光子晶体光纤中的模式干涉[A];2009年先进光学技术及其应用研讨会论文集(下册)[C];2009年

2 王智;任国斌;娄淑琴;简水生;;光子晶体光纤器件研究进展[A];全国第十一次光纤通信暨第十二届集成光学学术会议(OFCIO’2003)论文集[C];2003年

3 崔亮;李小英;赵宁波;;基于光子晶体光纤的频谱可控关联光子[A];第十四届全国量子光学学术报告会报告摘要集[C];2010年

4 姜源源;易丽清;魏泳涛;冯国英;;正方形多芯光子晶体光纤的有限元分析[A];中国计算力学大会'2010(CCCM2010)暨第八届南方计算力学学术会议(SCCM8)论文集[C];2010年

5 刘小龙;张霞;黄永清;郑龙;王亚苗;任晓敏;;光子晶体光纤表面增强拉曼散射衬底的研究[A];2009年先进光学技术及其应用研讨会论文集(下册)[C];2009年

6 张靓;陈亚孚;吕景文;;光线量子论研究光子晶体光纤的δ势垒机制[A];全国第十一次光纤通信暨第十二届集成光学学术会议(OFCIO’2003)论文集[C];2003年

7 倪屹;王青;张磊;彭江得;;采用光子晶体光纤进行参量放大的理论模拟[A];全国第十一次光纤通信暨第十二届集成光学学术会议(OFCIO’2003)论文集[C];2003年

8 陈国夫;赵卫;丁广雷;赵鑫;杨植;王屹山;;掺稀土光子晶体光纤高功率、超短激光产生与放大研究[A];中国光学学会2006年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6年

9 唐宇;王洪;;光子晶体光纤的特性研究及其应用[A];2006北京地区高校研究生学术交流会——通信与信息技术会议论文集(上)[C];2006年

10 杨伯君;姚立;;利用光子晶体光纤产生光子纠缠对[A];第十三届全国量子光学学术报告会论文摘要集[C];200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条

1 陈传武;光子晶体光纤项目通过验收[N];中国化工报;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胡晓明;高非线性光子晶体光纤优化设计及其孤子自频移的研究[D];北京邮电大学;2015年

2 李荧;光子晶体光纤中级联四波混频效应研究[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14年

3 姜凌红;保偏光子晶体光纤及其相关偏振器件的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7年

4 吴铭;光子晶体光纤制造工艺与特性的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8年

5 季玲玲;光子晶体光纤中的非线性光学效应[D];华中科技大学;2008年

6 张智华;光子晶体光纤双芯耦合及传感机理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09年

7 郭铁英;新型光子晶体光纤及面向其应用的关键技术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0年

8 李宏雷;新型光子晶体光纤及其实用化相关技术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0年

9 闫贺;基于光子晶体光纤的表面增强拉曼探针的实验研究[D];清华大学;2009年

10 史青;光子晶体光纤及其在传感领域的应用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杨鹏;光子晶体光纤的制备和应用[D];天津大学;2008年

2 白蒙;气孔随机排布的光子晶体光纤特性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1年

3 刘斌;光子晶体光纤的数值模拟及特性分析[D];华中科技大学;2005年

4 吕理想;基于经验公式的光子晶体光纤设计[D];兰州大学;2007年

5 李书婷;光子晶体光纤的数值模拟[D];西北大学;2008年

6 宋德君;光子晶体光纤及其可调谐脉冲产生的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2年

7 常丽华;太赫兹波段光子晶体光纤传感特性[D];天津理工大学;2015年

8 黄玉纯;光子晶体光纤传输特性及其在光通信中的应用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5年

9 訾剑臣;几种新型结构光子晶体光纤及其偏振器件研究[D];燕山大学;2016年

10 李慧;光子晶体光纤偏振特性及其滤波器设计[D];燕山大学;2016年



本文编号:193230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ianzigongchenglunwen/193230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b32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