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电子信息论文 >

高稳定紧凑型内腔连续光参量振荡器

发布时间:2018-05-26 23:13

  本文选题:光参量振荡器 + 内腔 ; 参考:《红外与激光工程》2017年04期


【摘要】:为了改善内腔连续光参量振荡器(IC-OPO)输出功率不稳定,弛豫振荡严重等问题,对ICOPO进行了改进:(1)采用热透镜补偿设计,改善模式匹配;(2)使用光阑限模,抑制高阶模振荡;(3)在腔内加入KTP晶体,利用二次谐波产生(SHG)过程的非线性损耗抑制弛豫振荡。通过改进,获得了稳定的紧凑型2.2~4.2μm的可调谐连续波中红外光源。输出功率波动标准偏差(RMS)0.52%,峰值波动范围1.8%,光束质量因子M~2=1.72,弛豫振荡得到有效抑制。当腔内不加入KTP晶体时,阈值(808 nm)仅为1.5 W。据笔者所知,该阈值为国内相关工作报道中的最低值。
[Abstract]:In order to improve the instability of output power and serious relaxation oscillation of intracavity CW optical parametric oscillator (IC-OPO), the ICOPO is improved by using thermal lens compensation design, and mode matching is improved. The KTP crystal is added into the cavity to suppress the nonlinear loss during the second harmonic generation process. A stable compact 2.2 渭 m tunable CW mid-infrared light source with 4.2 渭 m was obtained. The standard deviation of the output power fluctuation is 0.52, the peak fluctuation range is 1.8 and the beam quality factor MJ is 1.72. The relaxation oscillation is effectively suppressed. When the KTP crystal is not added into the cavity, the threshold value of 808 nm is only 1.5 W. As far as I know, this threshold is the lowest value in the domestic related work reports.
【作者单位】: 南京大学现代工程与应用科学学院;
【基金】:国家重大科学仪器设备开发专项(2011YQ030127) 港澳台科技合作专项(S2014GAT015)
【分类号】:TN753.91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阮鹏;谢冀江;;中红外光参量振荡器的最新进展[J];激光杂志;2010年04期

2 张雨东,毛宏伟,谢发利,崔传鹏,蒋捷;快速调谐光参量振荡器[J];中国激光;1998年12期

3 柳强,王月珠,王骐;发展中的光参量振荡器技术[J];激光杂志;1999年02期

4 姚宝权,王月珠,王骐;中红外光参量振荡器发展状况分析[J];激光技术;2002年03期

5 李少成,于清旭;利用光参量振荡器测量腔内增强吸收光谱(英文)[J];光电子·激光;2003年05期

6 李朝阳,黄骝,蔡山;纳秒光参量振荡器的综述[J];激光技术;2003年02期

7 邓诚先,李正佳,朱长虹;具有腔内光放大的单共振光参量振荡器[J];物理学报;2005年10期

8 吴波;蔡双双;沈剑威;沈永行;;基于镁掺杂的周期性畴反转铌酸锂的宽调谐光参量振荡器[J];物理学报;2007年05期

9 刁述妍;;温度调谐宽波段光参量振荡器的实验研究[J];激光技术;2009年03期

10 ;一种新型太赫兹波参量振荡器调谐技术的研究[J];光学与光电技术;2009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9条

1 李世光;李环环;马秀华;王君涛;朱小磊;陈卫标;;走离补偿结构的纳秒脉冲光参量振荡器[A];第十届全国光电技术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2年

2 刘通;汪晓波;刘磊;李霄;侯静;;基于周期极化掺镁铌酸锂晶体的中红外同步抽运皮秒光参量振荡器[A];中国光学学会2011年学术大会摘要集[C];2011年

3 任钢;钟鸣;李彤;牛瑞华;曾钦勇;龚赤坤;何衡湘;于淑范;王滨;;光参量振荡器在红外对抗中的应用研究[A];2006年全国光电技术学术交流会会议文集(A 光电系统总体技术专题)[C];2006年

4 凌文;;基于腔相位匹配的微片光参量振荡器[A];中国光学学会2011年学术大会摘要集[C];2011年

5 任钢;蔡邦维;钟鸣;曾钦勇;李彤;牛瑞华;;3~4μm KTA光参量振荡器的理论设计[A];第十七届全国激光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5年

6 兰伟霞;王青圃;刘兆军;张行愚;白芬;沈洪斌;高亮;;LD端泵Nd:YAG/KTA3.5μm中红外光参量振荡器[A];第十届全国光电技术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2年

7 朱江峰;钟欣;滕浩;孙敬华;魏志义;;利用MgO-PPLN实现同步泵浦的飞秒光参量振荡器[A];2007年先进激光技术发展与应用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8 魏星斌;彭跃峰;王卫民;李德明;;高功率中红外PPMgLN光参量振荡器[A];中国光学学会2010年光学大会论文集[C];2010年

9 张维;西迪科;李卓;;用参量方法通过LiNbO_3晶体产生太赫兹的理论设计[A];光电技术与系统文选——中国光学学会光电技术专业委员会成立二十周年暨第十一届全国光电技术与系统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任钢;中红外光参量振荡器及其应用技术的研究[D];四川大学;2006年

2 贾宝申;基于化学计量比钽酸锂中红外光参量振荡器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1年

3 陈滔;基于准相位匹配技术的高性能光参量振荡器研究[D];浙江大学;2014年

4 董延涛;大功率中红外参量振荡器的理论模拟与实验研究[D];浙江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宇昕;超低阈值集成化中红外连续内腔光参量振荡器[D];南京大学;2016年

2 莫其金;基于介电超晶格的回音壁模式光参量振荡器[D];南京大学;2016年

3 王彬;高重频高效率2.1μm KTP光参量振荡器研究[D];长春理工大学;2016年

4 彭玲;红外宽带光参量振荡器及其应用的研究[D];四川大学;2003年

5 罗特;光纤参量振荡器稳定性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2年

6 乐天芝;磁控光纤参量振荡器的时钟提取及整形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2年

7 赵华军;飞秒光参量振荡器及声光可编程色散滤波器的研究[D];天津大学;2004年

8 李奇志;飞秒光参量振荡器的腔内倍频[D];北京工业大学;2012年

9 苏新武;THz波参量振荡器产生THz波理论分析[D];西安理工大学;2008年

10 肖炅;太赫兹参量振荡器的研究和晶体受激发射截面的测量[D];山东大学;2014年



本文编号:193933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ianzigongchenglunwen/193933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31e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