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外自适应系统中双波段望远镜与红外物镜设计
本文选题:双波段 + 可见光 ; 参考:《应用光学》2017年01期
【摘要】:大孔径红外光学系统往往易受自重和环境温度影响造成像质恶化,引入自适应光学技术的红外自适应系统能够很好地解决该问题,为此设计了一个用于Hartmann-Shack波前检测的红外自适应光学系统。重点设计了10×可见光与中波红外双波段望远镜,物镜为卡赛格林反射物镜组,无需消色差,在可见光与中波红外2个波段实现了消色差目镜设计;还设计了红外成像中继光学系统,可实现100%冷光阑效率,并补偿望远镜在中波红外波段的残余像差,使最终设计的光学系统MTF接近衍射极限,达到了0.5以上,满足设计指标要求。
[Abstract]:Large aperture infrared optical systems are often susceptible to the degradation of image quality due to the effects of self-weight and ambient temperature. The infrared adaptive system with adaptive optics technology can solve this problem very well. An infrared adaptive optical system for Hartmann-Shack wavefront detection is designed. A 10 脳 visible and medium wave infrared dual-band telescope is designed. The objective lens is a Casegren reflection objective with no need for achromatic aberration. The design of the achromatic eyepiece is realized in the two bands of visible light and medium wave infrared. The infrared imaging relay optical system is also designed, which can realize the efficiency of 100% cold aperture and compensate the residual aberration of the telescope in the mid-wave infrared band. The final design of the optical system MTF is close to the diffraction limit, reaching above 0. 5. Meet the design requirements.
【作者单位】: 西安应用光学研究所;
【分类号】:TN216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晓刚,付冬梅;红外热像检测技术在石化工业中的应用[J];激光与红外;2000年05期
2 张洁龙 ,杜红秀 ,张雄;火灾损伤混凝土结构红外热像检测与评估[J];高技术通讯;2002年02期
3 高攀峰,崔慧娟,唐昆;红外热像去除水平噪声的算法研究[J];计算机工程与应用;2003年21期
4 ;《红外技术》第32卷(2010年)总目次索引[J];红外技术;2010年12期
5 李培玉;王团结;郝明金;;连铸坯红外热像表面自动探伤系统[J];组合机床与自动化加工技术;2011年07期
6 张玉波;黎大健;张炜;张磊;;红外热像远程集中监控技术的研究及应用[J];广西电力;2013年02期
7 王永臣,王秀兰;提高红外热像医疗诊断系统的性能[J];激光与红外;1993年03期
8 ;国内红外与光电子[J];红外;1995年03期
9 宣益民,刘俊才,韩玉阁;车辆热特征分析及红外热像模拟[J];红外与毫米波学报;1998年06期
10 周群;复杂表面的红外热像监测[J];红外技术;2000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陶宁;曾智;冯立春;孔德娟;张存林;;基于脉冲红外热像法的表面下识别的有限元模拟和实验研究[A];中国光学学会2011年学术大会摘要集[C];2011年
2 李莉;唐伟伟;吴士明;;医用远红外热像在健康体检中的应用分析[A];中华医学会疼痛学分会第八届年会暨CASP成立二十周年论文集[C];2009年
3 安里千;范世民;李建辉;张拥军;;锚杆与围岩相互作用的红外热像处理技术研究[A];第十二届全国图象图形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5年
4 张雄;韩继红;;建筑物红外热像检测技术研究[A];吴中伟院士从事科教工作六十年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4年
5 韩继红;张雄;;建筑物红外热像检测技术研究[A];第六届全国建筑工程无损检测技术学术会议论文集[C];1999年
6 周双锋;刘战捷;;红外热像检测在线路板元器件虚焊焊点上的应用及研究[A];第三届空间材料及其应用技术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1年
7 高兰香;沈国土;蔡继光;高景;董占海;;红外热像理论建模中的体效应研究[A];2007年光电探测与制导技术的发展与应用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8 吕少文;李红;赵丽君;何文彤;;人体红外热像图的分析与理解[A];第五届全国生物医学体视学学术会议、第八届全军军事病理学学术会议、第四届全军定量病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2年
9 厚磊;李洪娟;王健;;红外热像监测HIV感染者脏腑功能[A];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与自主创新——第十二届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年会(第三卷)[C];2010年
10 王述红;谭志宏;唐春安;徐涛;;岩石破裂过程红外热像试验[A];第八次全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术大会论文集[C];2004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4条
1 小方;上海 拓展红外热像检测技术在建筑领域的应用[N];建筑时报;2007年
2 本报记者 飞笛资讯研究员 陈红霞;红外热像系统平民化“破冰”[N];21世纪经济报道;2014年
3 本报记者 樊哲高;构筑抗击“非典”新防线[N];中国电子报;2003年
4 ;一秒体温监测仪研制成功[N];今日信息报;200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刘旭龙;基于红外热像图的Bell面瘫客观评估与选穴方法研究[D];燕山大学;2013年
2 闫志峰;基于红外热像法镁合金及其焊接接头疲劳行为及评定理论研究[D];太原理工大学;201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聂旭萌;航天器用网格面板蜂窝夹层结构红外热像检测技术研究[D];北华航天工业学院;2015年
2 位佳佳;基于红外热像的钢水温度测量[D];华北理工大学;2015年
3 杜鹏;承压设备红外热像无损检测技术的研究[D];福州大学;2013年
4 卢弘扬;红外热像检测低温液氨压力管道微泄漏的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6年
5 刘俊秘;基于红外热像的钢水测温模型研究[D];华北理工大学;2016年
6 李赞;金属结构件裂纹超声红外热像检测及其激励参数影响规律研究[D];湖南科技大学;2016年
7 迮强;利用红外热像检测技术诊断电力设备故障的研究与应用[D];大连理工大学;2015年
8 刘栋栋;阵列式智能红外模拟靶标系统研究[D];长春理工大学;2008年
9 胡斌;医用红外热图处理及辅助诊断系统的设计[D];天津大学;2006年
10 金学元;持续热激励红外热像无损检测技术的研究及应用[D];首都师范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195052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ianzigongchenglunwen/195052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