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光栅结构的等离子体复合器件的特性及应用研究
本文选题:光栅 + 表面等离子体 ; 参考:《合肥工业大学》2017年硕士论文
【摘要】:近些年来,表面等离子体器件已经成为学术研究的一个重要研究方向和热点。这种等离子器件在光场调控、生物传感和光学缓存等方面有着重要的应用前景。传统的表面等离子体的激发方式如棱镜耦合、波导耦合、近场激发等都有着许多不足之处,阻碍了其在光学方面的发展和应用。而光栅耦合的方式,由于其结构尺寸小、易集成、可精确设计控制等,逐渐成为复合型等离子器件的最佳选择。本文根据等离子体相关理论并借助FDTD数值仿真方法重点研究基于光栅的等离子体复合器件的相关特性及应用。具体研究内容如下:(1)提出了一种基于金属光栅阵列的多光谱、空间选择性的等离子体传感器。通过适当地调整金属光栅阵列的几何参数,可以选择性地在结构的不同区域激发相应的等离子体模式来得到增强的光场。模拟结果显示,这些共振模式可以同时在结构的不同空间位置及不同波长下实现。当生物分子薄膜吸附在光栅内壁时,共振峰有相对大的红移(57nm),相应的强度差也比在金属表面增强近10倍。此外,当单层BSA蛋白分子吸附在光栅内壁时,通过调整内壁宽度可以得到超过80nm的移动。这些结果表明我们所设计的结构可以作为具有空间和频谱选择特性的生物传感器。(2)设计了一种基于增益补偿作用的金属光栅高效折射率传感器。通过分析发现金属欧姆损失效应阻碍了纳米光栅阵列EOT效率的提高。为了补偿金属的固有损耗,我们提出了将金属结构嵌入掺有非线性活性增益物质的媒介中。当增益效率达到相应的阈值时,共振峰λ2对应的品质因素FOM*可以达到39100。这种对环境折射率变化具有超高灵敏度的增益光栅结构将在生物医学及环境探测等方面有广阔的应用。(3)提出了一种基于介质光栅的新型石墨烯等离子体系统。文中系统地研究了石墨烯-渐进硅光栅结构上SPP的局域效应与光学特性。理论及数值结果表明,在一个宽带范围内,不同频率的SPP波将被局域在石墨烯表面的不同位置,可以应用为宽带光谱仪。基于此理论,我们预测了不同频率SPP波在结构表面的局域位置及相应的群速度。通过适当地调节栅压,局域的SPP波可以被释放并继续在石墨烯表面传播或从结构末端输出。接着文中继续研究了该慢光系统的开光特性,结果表明只需调整栅压大小就可动态地控制光开光的“开”和“关”。
[Abstract]:In recent years, surface plasma devices have become an important research direction and hot spot in academic research. This kind of plasma device has important applications in light field control, biosensor and optical buffer. Traditional surface plasma excitation methods such as prism coupling waveguide coupling and near-field excitation have many shortcomings which hinder their development and application in optics. Because of its small size, easy integration, precise design and control, grating coupling has gradually become the best choice for composite plasma devices. Based on plasma correlation theory and FDTD numerical simulation method, this paper focuses on the characteristics and applications of grating-based plasma recombination devices. A multispectral and spatially selective plasma sensor based on metal grating array is proposed. By adjusting the geometric parameters of the metal grating array appropriately, the enhanced light field can be obtained by selectively exciting the corresponding plasma modes in different regions of the structure. The simulation results show that these resonant modes can be realized simultaneously at different spatial positions and different wavelengths of the structure. When the biomolecular film is adsorbed on the inner wall of the grating, the resonance peak has a relatively large red shift of 57 nm, and the corresponding intensity difference is nearly 10 times higher than that on the metal surface. In addition, when the monolayer BSA protein molecules are adsorbed on the inner wall of the grating, the inner wall can be shifted over the 80nm by adjusting the width of the inner wall. These results show that the structure we designed can be used as a biosensor with spatial and spectrum selection characteristics. A metal grating high efficiency refractive index sensor based on gain compensation is designed. It is found that the metal ohmic loss effect hinders the improvement of EOT efficiency of nanocrystalline grating arrays. In order to compensate for the inherent loss of metals, we propose to embed metal structures into media with nonlinear active gain materials. When the gain efficiency reaches the corresponding threshold, the quality factor FOM * corresponding to the resonance peak 位 2 can reach 39100. A novel graphene plasma system based on dielectric grating is proposed, which has high sensitivity to environmental refractive index change and will be widely used in biomedicine and environmental detection. In this paper, the local effect and optical properties of SPP on graphene-progressive silicon grating structure are systematically studied. The theoretical and numerical results show that in a wide band range, SPP waves with different frequencies will be localized at different positions on the surface of graphene and can be used as wideband spectrometers. Based on this theory, we predict the local positions of SPP waves with different frequencies on the structural surface and the corresponding group velocities. By adjusting the gate voltage appropriately, the localized SPP wave can be released and continue to propagate on the surface of graphene or output from the end of the structure. Then the open characteristics of the slow light system are studied.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open" and "turn" of the light can be dynamically controlled by adjusting the gate voltage.
【学位授予单位】:合肥工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7
【分类号】:TN25;TP212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丽娟;李建龙;傅克祥;张珍辉;;用光栅正负一级衍射效率之比反演光栅参数的数值模拟[J];激光杂志;2007年03期
2 张培琨,李育林,刘家英,乔学光,忽满利,贾宏志;线性啁啾光栅结构参数优化的定量研究方法[J];光子学报;1998年06期
3 陈德伟;;采样光栅设计与衍射行为分析[J];激光杂志;2006年03期
4 叶超;谢永军;付绍军;何世平;;采用弹性基底制作变间距光栅[J];微细加工技术;2006年02期
5 叶锡标;周成刚;张阳;黄文浩;;基于透反式二维绝对零位光栅的光刻对准技术[J];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学报;2007年03期
6 叶燕;陈林森;;埋入式光栅双通道特性及其应用研究[J];光学学报;2008年12期
7 沈洪斌;张雏;司宾强;;基于狭缝方程的二次扭曲光栅的设计与衍射模拟[J];激光杂志;2008年02期
8 方明月;段永远;谌夏;彭姝慧;蒲利春;;非线性光栅器件[J];重庆工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年03期
9 刘荣祁;陈建荣;林宝卿;庄其仁;;浮雕矩形光栅刻槽深度的衍射测量方法[J];应用激光;2009年03期
10 厉以宇;王媛媛;陈浩;朱德喜;胡川;瞿佳;;基于二维结构薄膜的偏振选择相位光栅的研究[J];物理学报;2010年07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刘恒彪;王占山;;纳米光栅结构长度标准研制[A];大珩先生九十华诞文集暨中国光学学会2004年学术大会论文集[C];2004年
2 耿康;陈新荣;吴建宏;;用衍射效率的光谱分布判断多层介质膜光栅掩膜形貌[A];大珩先生九十华诞文集暨中国光学学会2004年学术大会论文集[C];2004年
3 白昱;金玉;刘岳峰;冯晶;孙洪波;;光栅微结构提高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光取出效率的研究[A];全国第15次光纤通信暨第16届集成光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1年
4 李术新;梁东;邢岐荣;徐世祥;郎利影;田震;柴路;王清月;;零级深度金属光栅对太赫兹波透过特性的理论研究[A];光电技术与系统文选——中国光学学会光电技术专业委员会成立二十周年暨第十一届全国光电技术与系统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5年
5 曹召良;卢振武;李凤有;孙强;;亚波长周期结构光栅的制作工艺和理论关系研究[A];2002年中国光学学会年会论文集[C];2002年
6 成希革;黄吉发;尹振宇;李雪玲;;内置多叶光栅集成[A];第八届全国医用加速器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9年
7 杨德兴;王海滨;赵建林;张鹏;郭夏锐;;层状多重体全息光栅的研究[A];中国光学学会2006年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6年
8 周常河;;低密度光栅的飞秒信息处理技术[A];2006年全国强场激光物理会议论文集[C];2006年
9 闵长俊;焦小瑾;王沛;明海;;表面有凹槽的亚波长金属光栅结构中光的透射现象的研究[A];光子科技创新与产业化——长三角光子科技创新论坛暨2006年安徽博士科技论坛论文集[C];2006年
10 赖建军;梁华锋;王彬;翟小锋;;基于金属/介质/金属光栅的窄带红外发射/吸收结构设计[A];中国光学学会2010年光学大会论文集[C];201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姚耀;石墨烯研究取得系列进展[N];中国化工报;2009年
2 刘霞;韩用石墨烯制造出柔性透明触摸屏[N];科技日报;2010年
3 记者 王艳红;“解密”石墨烯到底有多奇妙[N];新华每日电讯;2010年
4 本报记者 李好宇 张們捷(实习) 特约记者 李季;石墨烯未来应用的十大猜想[N];电脑报;2010年
5 证券时报记者 向南;石墨烯贵过黄金15倍 生产不易炒作先行[N];证券时报;2010年
6 本报特约撰稿 吴康迪;石墨烯 何以结缘诺贝尔奖[N];计算机世界;2010年
7 记者 谢荣 通讯员 夏永祥 陈海泉 张光杰;石墨烯在泰实现产业化[N];泰州日报;2010年
8 本报记者 纪爱玲;石墨烯:市场未启 炒作先行[N];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2011年
9 周科竞;再说石墨烯的是与非[N];北京商报;2011年
10 王小龙;新型石墨烯材料薄如纸硬如钢[N];科技日报;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金娃;PCF热传导与形变机理及在熔接和光栅制备中的应用研究[D];燕山大学;2015年
2 武华;面向硅基光子集成的光栅器件研究[D];北京工业大学;2015年
3 吴丽翔;取样光栅的刻蚀深度空间分布微调方法[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5年
4 李朝阳;物像光栅自拼接在超短超强激光中的应用问题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15年
5 廖云飞;大口径精密光栅拼接系统研究[D];重庆大学;2015年
6 刘丽娟;液晶/聚合物光栅激光器性能的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2016年
7 王志文;基于金属纳米光栅的集成偏振导航传感器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6年
8 王瑞;亚波长微偏振光栅探测器的研制方法及其偏振特性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2016年
9 杨帆;基于表面等离子干涉原理的周期减小光刻技术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6年
10 穆鸽;基于磷化铟集成波导光栅的波分复用和路由器件研究[D];浙江大学;201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葛才旺;基于光栅结构的等离子体复合器件的特性及应用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17年
2 何培栋;基于LiNbO_3的波导及光栅的研究[D];天津理工大学;2015年
3 周阳;全息深亚波长光栅技术研究[D];苏州大学;2015年
4 张嘉赫;OCB模式液晶光栅的光学特性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15年
5 卢鹭云;宽光谱光栅侧面耦合集光技术研究[D];浙江大学;2015年
6 陈剑科;新型二维折叠光谱仪的工程化研制及其应用[D];复旦大学;2014年
7 汪瑾;片状光栅内各模式性质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5年
8 胡瑞;基于复合微纳金属光栅—波导结构的双通道带通滤波器的设计[D];大连理工大学;2015年
9 杨倩;基于叠印采样光栅的光码分多址编解码技术研究[D];南京大学;2014年
10 张新彬;偏振分束光栅的设计和制造[D];福建师范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197034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ianzigongchenglunwen/197034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