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电子信息论文 >

高性能有机电致白光器件的研究

发布时间:2018-06-20 07:45

  本文选题:有机电致发光器件 + 载流子复合 ; 参考:《南京邮电大学》2015年硕士论文


【摘要】:有机电致白光器件(WOLED)虽然在器件效率、发光亮度以及器件寿命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仍然存在很多问题有待解决,如器件结构复杂、器件稳定性差、器件效率衰减(roll-off)严重。本文围绕WOLED器件载流子复合区域调控、提高器件效率及稳定性、简化器件结构几方面展开深入研究,具体研究包括以下几个内容:(1)在双层互补色发光层器件中,首次创新性地利用控制有机蒸发源和基片空间位置固定的蒸镀方法实现梯形状的空穴传输层,即空穴传输层材料TAPC在整个发光点中厚度从10nm到30 nm递增,从而导致空穴传输能力呈现递增变化,最终使得载流子复合的位置和形状发生变化。这种载流子的复合形状可以降低发光层中蓝光激子和黄光激子之间的能量传递来提高器件的效率及光谱稳定性,器件的电流效率达到31.4 cd/A。(2)利用新型主体材料DNCzPS和蓝光发光材料Firpic制备及优化出高效的蓝色磷光OLED,系统地研究了发光层主客体掺杂比例、空穴传输层厚度、电子传输层厚度等对器件性能的影响,器件电流效率可以达到39.7 cd/A。所以,我们考虑在此高效蓝光的基础上制备出高效的有机电致白光器件(WOLED)。而且系统地研究了黄光发光层厚度、位置对白光器件性能的影响。发现当黄光发光层厚度为0.25 nm,且距离蓝光发光层3 nm时器件性能达到最佳。器件的电流效率、功率效率、外量子效率分别为40.6 cd/A、32.3 lm/W和16.4%。最后,我们也尝试了用DNCzPS做主体材料掺杂了延迟荧光材料4Cz IPN制备了绿光TADF型器件,获得了不错的器件效果,电流效率、功率效率、外量子效率分别为38.5 cd/A、27.3 lm/W和15.2%。(3)用乙烯基芴苯胺为中心合成的小分子F、FF和聚合物PF制备了结构简单的单分子白光器件。F单分子器件的电流效率为0.79 cd/A,功率效率0.73 lm/W,外量子效率为0.6%,色坐标为(0.32;0.33);FF单分子器件的电流效率为1.75 cd/A,功率效率1.61 lm/W,外量子效率为1.3%,色坐标为(0.26;0.30);PF单分子器件的电流效率为4.5 cd/A,功率效率4.2 lm/W,外量子效率为2.6%,色坐标为(0.32;0.30)。
[Abstract]:Although the organic white light device (WOLED) has made some progress in the aspects of device efficiency luminescence luminance and device lifetime. However, there are still many problems to be solved, such as complex device structure, poor device stability and device efficiency attenuation. In this paper, the carrier recombination region regulation of WOLED devices, the improvement of device efficiency and stability, and the simplification of device structure are studied in detail, including the following contents: 1) in two-layer complementary chromatic light-emitting layer devices. For the first time, the cavitation transport layer with ladder shape is realized by using the method of controlling the organic evaporation source and the fixed space position of the substrate, that is, the thickness of the hole transport layer material increases from 10nm to 30 nm in the whole luminescence point. Therefore, the hole transport capacity changes gradually, and finally the position and shape of carrier recombination change. The complex shape of the carrier can reduce the energy transfer between the blue exciton and the yellow exciton in the luminescence layer to improve the efficiency and spectral stability of the device. The novel host material DNCzPS and the blue luminescent material Firpic are used to prepare and optimize the efficient blue phosphorescence OLED. The doping ratio of host and guest and the thickness of hole transport layer are systematically studied. The effect of the thickness of the electron transport layer on the performance of the device shows that the current efficiency of the device can reach 39.7 CD / A. Therefore, we consider the preparation of high efficiency organic white light device based on the high efficiency blue light. The influence of the thickness and position of yellow luminescent layer on the performance of white light device is studied systematically. It is found that when the thickness of yellow photoluminescence layer is 0.25 nm and the distance from blue luminescence layer is 3 nm, the device performance is optimal. The current efficiency, power efficiency and external quantum efficiency of the device are 40.6 CD / A 32.3 LM / W and 16.4F, respectively. Finally, we also try to fabricate green TADF devices using DNCzPS as main material and delay fluorescence material 4Cz IPN, and get good device effect, current efficiency and power efficiency. The external quantum efficiency is 38.5 CD / A 27.3 lm / W and 15.2mm / W, respectively.) the simple structure of single molecular white light device. F monolayer device has a current efficiency of 0.79 cdA / r and a power efficiency of 0.73 lm / W, which is synthesized by using a small molecule FFFF and a polymer PF with vinyl fluorene aniline as the center. The external quantum efficiency is 0.6, the color coordinate is 0.32 / 0.33 / FF, the current efficiency is 1.75 cd/ A, the power efficiency is 1.61 lm / r, the outer quantum efficiency is 1.3x, the color coordinate is 0.260.30 / PF, the current efficiency is 4.5 cdp / A, the power efficiency is 4.2 lm / Wand, the outer quantum efficiency is 2.6, and the color coordinate is 0.320.30.
【学位授予单位】:南京邮电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TN383.1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春雷;费腾;李峰;马於光;;p型结构的高效有机白光器件[J];物理化学学报;2010年02期

2 陈双文;王振;周翔;;红光颜色转换层调节的顶发射有机白光器件[J];发光学报;2011年06期

3 何香云;;日本浜松公司研制成新光器件[J];航空电子技术;1987年02期

4 姜文龙;王洪梅;韩强;丁桂英;汪津;王静;王立忠;常喜;;用有机层厚度匹配法制作的有机电致蓝光器件[J];半导体光电;2008年02期

5 姜文龙;王洪梅;丁桂英;汪津;王静;王立忠;常喜;;调整有机层厚度制作高效率的电致蓝光器件[J];光电子.激光;2008年10期

6 E·G·Lean;肖振;;薄膜声-光器件[J];压电与声光;1978年02期

7 Gunnar Stolze;光器件智能化生产测试解决方案[J];邮电设计技术;2002年09期

8 汪磊;雷钢铁;易晓华;;基于荧光与磷光复合的有机电致白光器件[J];化学进展;2008年Z2期

9 徐江涛;程耀进;师宏立;;微光器件铟封漏气因素分析[J];真空电子技术;2008年05期

10 吴丰民;孟彦龙;谢国华;陈平;赵毅;;微腔结构顶发射有机白光器件[J];光电子.激光;2008年10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孔治国;徐占林;徐娜;王秀艳;李文连;;基于磷光铜(Ⅰ)配合物的具有光伏性能的有机电致白光器件[A];第七届中国功能材料及其应用学术会议论文集(第4分册)[C];2010年

2 宋瑞丽;段雨;陈淑芬;杨惠三;王晶;刘式墉;;有机白光器件的研究[A];中国光学学会2006年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6年

3 牛巧利;彭俊彪;曹镛;;高效率聚合物双层白光器件[A];2007年全国高分子学术论文报告会论文摘要集(上册)[C];2007年

4 王春雷;李峰;费腾;刘随军;马於光;;一种结构简单的有机电致白光器件[A];全国第八届有机固体电子过程暨华人有机光电功能材料学术讨论会摘要集[C];2010年

5 张红雨;叶开其;张佐伦;王悦;;酚基吡啶硼配合物白光器件及性能研究[A];中国化学会第二十五届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下册)[C];2006年

6 魏鹏;邱勇;;萘并噻二唑类材料在非掺杂红光器件中的应用[A];中国化学会第二十五届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下册)[C];2006年

7 高志翔;郝玉英;王华;许并社;;有机电致磷光器件界面电荷注入的研究[A];2011中国材料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11年

8 杨伟;吴宏滨;罗洁;孙明亮;陈奇良;曹镛;;白光聚合物及聚合物基白光器件[A];2007年全国高分子学术论文报告会论文摘要集(下册)[C];2007年

9 余辉;江晓清;杨建义;李锡华;王明华;;有机聚合物热光器件的瞬态响应分析[A];大珩先生九十华诞文集暨中国光学学会2004年学术大会论文集[C];2004年

10 王亚飞;刘煜;倪美君;刘明;李小双;朱美香;朱卫国;;双核环金属铂配合物白光材料及其单层聚合物白光器件的研究[A];第七届中国功能材料及其应用学术会议论文集(第7分册)[C];201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张燕玲 陈享郭;品牌营销解冻光器件市场[N];通信产业报;2006年

2 ;2001年中国光器件市场回顾[N];通信产业报;2002年

3 张燕玲;透视光器件厂商三大生存法则[N];通信产业报;2005年

4 本报记者 李培培;光器件亟待突破[N];通信产业报;2014年

5 吉沐、黎万桑;福地日合偏光器件公司投入试生产[N];中国电子报;2000年

6 刘海洋 周仲麒;创新资金短缺困扰光器件产业[N];中国工业报;2005年

7 ;我国光器件技术需要在三个方面实现突破[N];中国电子报;2009年

8 冯健;光芯片是光器件企业竞争关键[N];中国电子报;2009年

9 冯健;光芯片成光器件企业竞争关键[N];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2009年

10 三菱电机半导体高频及光器件研究所光通讯器件部部长 吉田一臣;中国接入网发展促光器件业快速增长[N];中国电子报;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江;新结构高性能有机电致白光器件的研究[D];吉林大学;2007年

2 薛钦;高性能有机电致白光器件的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3 杨刚;有机电致荧光、磷光器件的性能优化与OLED封装技术的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09年

4 谢文法;新结构白光有机电致发光器件[D];吉林大学;2004年

5 程刚;有机白色电致发光器件的研究[D];吉林大学;2004年

6 姜文龙;高性能有机电致发光器件研究[D];吉林大学;2005年

7 李艳虎;基于聚芴为主体材料的高效聚合物电致磷光器件的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3年

8 王金山;有机白光器件主体及发光材料的设计制备与应用[D];北京科技大学;2015年

9 刘红梅;基于溶液法的有机电致发光器件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理化技术研究所);2007年

10 马健;透明及顶发射白光有机电致发光器件理论分析与实验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黄韵;基于新型铱化合物高效有机电致发光器件的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5年

2 杜晓扬;高效荧光/磷光混合白光有机电致发光器件的基础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5年

3 刘庆庆;高性能有机电致白光器件的研究[D];南京邮电大学;2015年

4 吴丰民;顶发射有机电致白光器件中色度调节的研究[D];吉林大学;2008年

5 成城;基于表面等离子体激元效应的分光器件研究[D];南京邮电大学;2014年

6 李艳蕊;有机电致磷光器件亮度影响因素的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08年

7 朴学成;透明白光有机电致发光器件的研究[D];吉林大学;2013年

8 邓红艳;棱镜型偏光器件的光谱特性[D];曲阜师范大学;2006年

9 赵培;晶体偏光器件增透膜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05年

10 关涛;基于新型铱配合物的有机白光器件的研究[D];吉林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204353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ianzigongchenglunwen/204353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b70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