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电子信息论文 >

L波段空间行波管优化设计

发布时间:2018-06-23 02:18

  本文选题:非线性失真 + 饱和相移 ; 参考:《真空科学与技术学报》2017年09期


【摘要】:螺旋慢波结构是螺旋线行波管进行驻波互作用的场所,它的参数设计直接决定了行波管成品的性能,此结构不仅决定了行波管的功率、增益、效率等主特性,也对线性度等副特性的好坏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为了解决L波段行波管的非线性优化问题,本文探究了行波管设计参数对于非线性失真的具体影响。在模拟样管的基础上,主要讨论了工作电压、电流、电子注填充比及各段螺径对群时延失真、调幅调相转换、相移等非线性参量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分段螺径分布提高行波管线性度的设计方法,通过软件MTSS的仿真证明,在基本保障主特性的同时,对线性度的改善效果明显,从而为今后的设计提供了一定的指导意义。
[Abstract]:The helical slow-wave structure is the place where the helical traveling-wave tube interacts with standing wave. Its parameter design directly determines the performance of the finished TWT. This structure not only determines the main characteristics of the TWT, such as power, gain, efficiency, etc. It also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linearity and other sub-characteristics. In order to solve the nonlinear optimization problem of L-band TWT, the influence of TWT design parameters on nonlinear distortion is investigated in this paper. On the basis of analogue sample tube, the effects of working voltage, current, electron beam filling ratio and screw diameter on group delay distortion, amplitude modulation and phase modulation conversion, phase shift and other nonlinear parameters are discussed. On this basis, a design method of improving the linearity of TWT by piecewise spiral diameter distribution is put forward. The simulation of MTSS software proves that the linear degree is improved obviously while the main characteristics are basically guaranteed. Thus, it provides a certain guiding significance for the future design.
【作者单位】: 中国科学院电子学研究所空间行波管研究发展中心;中国科学院大学;
【分类号】:TN124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欧阳勤;空间行波管[J];真空电子技术;2003年02期

2 王自成;王莉;李海强;戴志浩;李镇淮;宋培德;杨勇;;引起行波管增益幅度相位波动的一种原因[J];真空电子技术;2006年02期

3 梁国恩;解安国;;行波管关断方式对应用系统可靠性的影响[J];电子工程师;2007年05期

4 钟国俭;;行波管失效分析及其发射机可靠性的提高[J];雷达与对抗;2007年03期

5 张勇;何小琦;宋芳芳;;行波管可靠性研究探讨[J];电子质量;2008年06期

6 刘军华;;不断发展中的行波管技术[J];真空电子技术;2010年04期

7 王忠林;冯进军;;行波管研制知识管理框架[J];真空电子技术;2011年01期

8 官朝晖;;行波管技术现状与发展趋势[J];真空电子技术;2011年06期

9 王军军;陈晶晶;;行波管发射机调试探究[J];无线互联科技;2012年07期

10 李卓成;;国外空间行波管放大器现状与发展[J];空间电子技术;2012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苏小保;姚刘聪;樊会明;;栅控行波管栅发射的产生及抑制[A];中国电子学会真空电子学分会第十三届学术年会论文集(下)[C];2001年

2 范培云;冯西贤;;空间行波管应用进展及前景[A];中国电子学会真空电子学分会第十九届学术年会论文集(上册)[C];2013年

3 陈宁;;行波管可靠性预计模型研究[A];中国电子学会真空电子学分会第十九届学术年会论文集(上册)[C];2013年

4 孙添飞;李想;孙萌;倪盈盛;;一种大功率脉冲行波管热态输出驻波比的测量方法[A];第八届华东三省一市真空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3年

5 葛永基;陈淑华;;应用微机的行波管扫频热测系统[A];1985年全国微波会议论文集[C];1985年

6 赵洪;罗马奇;陈炳荣;;行波管测量的行波形成新算法[A];2010’中国西部声学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0年

7 陈银杏;邬显平;;TWT中的混沌现象的实验观察[A];中国电子学会真空电子学分会第十二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9年

8 宫玉彬;王文祥;;脊加载环板行波管的二维非线性理论研究[A];中国电子学会真空电子学分会第十二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9年

9 蔡绍伦;;卫星地面站用通信行波管的高频设计[A];中国电子学会真空电子学分会第十一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7年

10 李庆绩;赵士录;;增加行波管线性工作范围的研究[A];中国电子学会真空电子学分会第十一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颜胜美;多注太赫兹折叠波导行波管技术研究[D];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2015年

2 刘国;G波段带状束返波管及Ku波段带状束行波管高频结构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5年

3 诸葛天祥;新型平面型级联行波管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5年

4 颜卫忠;折叠波导行波管注波互作用理论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6年

5 魏望和;带状束新型螺旋线行波管的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6年

6 廖明亮;V波段曲折波导行波管及新结构的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6年

7 郑源;交错双栅带状束行波管的研究与设计[D];电子科技大学;2016年

8 石先宝;带状电子注行波管的理论与实验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7年

9 李建清;行波管三维非线性理论及其网络并行计算[D];电子科技大学;2003年

10 李斌;行波管幅相一致特性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0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之畅;高可靠行波管结构分析技术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1年

2 李鹏;大功率行波管及材料的显微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2年

3 肖小义;曲折波导行波管互作用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5年

4 张新娜;某种Ku波段脉冲行波管的高效率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4年

5 王春;Q波段高效率折叠波导行波管的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4年

6 刘敏玉;行波管电子光学系统仿真计算软件设计与实现[D];电子科技大学;2014年

7 陈昌年;宽带行波管返波振荡及谐波抑制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5年

8 刘奇佳;行波管微波非线性参数测试技术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5年

9 邓刚;大功率栅控连续波行波管自激现象的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4年

10 刘荣荣;耦合腔行波管电子效率的仿真优化与实验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205530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ianzigongchenglunwen/205530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c6c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