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电子信息论文 >

超短脉冲激光烧蚀冲量耦合测量方法

发布时间:2018-06-27 09:37

  本文选题:冲量 + 脉冲激光 ; 参考:《红外与激光工程》2017年03期


【摘要】:超短脉冲激光烧蚀靶材产生的冲量耦合效应在激光烧蚀微推力器、激光清除空间碎片等航天应用中有广泛的应用前景,而高精度的冲量测量方法是研究冲量耦合效应的必须手段。采用基于激光干涉法的扭摆系统测量激光烧蚀靶材产生的冲量,并构建测量系统。研究扭摆系统纵轴振动和初始误差角对冲量测量产生的影响,扭摆系统纵轴高频振动导致了激光干涉条纹间距出现不均匀现象;此外,扭摆初始误差角越大,明条纹出现时间将前移,条纹数目变大,导致测量系统精度不高。通过建立的附加高频振动和初始误差角的误差分析模型,提出了基于最小二乘法的实验数据分析方法,该方法能够有效滤除高频测量噪声,解决了冲量测量精度不高的问题,进一步完善了冲量测量方法。
[Abstract]:The impulse coupling effect caused by ultrashort pulse laser ablation target has a wide application prospect in laser ablation micro-thruster, laser space debris removal and other aerospace applications. High precision impulse measurement method is necessary to study impulse coupling effect. A torsion pendulum system based on laser interferometry is used to measure the impulse produced by laser ablation target. The effects of longitudinal axis vibration and initial error angle of torsion pendulum system on impulse measurement are studied. The high frequency vibration of longitudinal axis of torsion pendulum system leads to the nonuniformity of laser interference fringe spacing, in addition, the larger the initial error angle of torsion pendulum is, The appearance time of bright fringe will move forward and the number of fringes will increase, which leads to the low precision of measuring system. Based on the established error analysis model of high frequency vibration and initial error angle, an experimental data analysis method based on least square method is proposed. The method can effectively filter the high frequency measurement noise and solve the problem of low accuracy of impulse measurement. The impulse measurement method is further improved.
【作者单位】: 装备学院激光推进及其应用国家重点实验室;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1502301)
【分类号】:V528;V439;TN249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劲松,,李孟秋;调Q激光烧蚀具有升华特性物质的模型及应用[J];光学精密工程;1996年04期

2 王猛;汤文辉;;连续激光烧蚀效应数值模拟方法研究[J];安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年04期

3 茆军兵;李洋;程黎鹿;周惟公;郑志远;;激光烧蚀推进的研究现状及进展[J];中国科技信息;2008年04期

4 姚顺春;陆继东;卢志民;谢承利;李捷;潘圣华;蒋梅城;李娉;;样品形态对燃煤的激光烧蚀特性影响分析[J];光学学报;2009年04期

5 潘大任;激光烧蚀刻蚀过程的实时监测技术研究[J];中国激光;1989年05期

6 范永昌;613《准分子激光烧蚀进行材料断面元素分布分析技术研究》[J];激光杂志;1995年05期

7 李力钧,刘劲松,洪蕾,金湘中;三维激光烧蚀加工的精度控制[J];应用激光;1998年04期

8 叶文华,张维岩,陈光南,贺贤土;激光烧蚀瑞利-泰勒不稳定性数值研究[J];强激光与粒子束;1999年05期

9 宫琳琳;李爽;;浅谈激光烧蚀技术的应用及研究进展[J];科技资讯;2014年04期

10 李三伟,冯杰,丁永坤,温树槐,何海恩,丁耀南,成金秀,王大海,郑志坚,杨向东,程新路;强激光烧蚀平面靶的实验研究[J];原子与分子物理学报;2000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韩美;胡净宇;;激光烧蚀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技术及其应用进展[A];第七届(2009)中国钢铁年会论文集(下)[C];2009年

2 王立君;赵伊君;漆海滨;周辉;刘泽金;陈雨生;刘晶儒;赵学庆;谢永杰;;复合材料的强激光烧蚀研究概述[A];第9届全国核电子学与核探测技术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8年

3 杨家敏;丁耀南;杨国洪;张保汉;江少恩;张文海;王耀梅;郑志坚;;0.351μm激光烧蚀铝特性实验[A];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科技年报(2000)[C];2000年

4 南宝江;张钢锤;吴平;马喜梅;平丽;张晓卫;;含能工质激光烧蚀推进效率分析[A];庆祝中国力学学会成立50周年暨中国力学学会学术大会’2007论文摘要集(下)[C];2007年

5 孙顺凯;陈发良;;激光烧蚀金属熔融和汽化的数值计算方法研究[A];中国力学学会学术大会'2005论文摘要集(下)[C];2005年

6 朱晓农;张楠;吴泽华;于洋;;飞秒激光烧蚀的三步曲——超短脉冲激光作用下固体靶材烧蚀演化过程的分析与理解[A];第十届全国光电技术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2年

7 孙玉琴;顾援;周关林;傅思祖;王琛;吴江;王伟;董佳钦;;激光烧蚀“印痕”测量系统[A];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科技年报(2000)[C];2000年

8 朱晓农;;飞秒激光烧蚀作用下固体靶物质发生喷射的主要特征[A];中国光学学会2011年学术大会摘要集[C];2011年

9 胡浩丰;王晓雷;吉阳;胡阳;丁晓雁;刘贤文;郭静慧;翟宏琛;;强飞秒激光烧蚀金属铝的热效应分析[A];中国光学学会2010年光学大会论文集[C];2010年

10 叶文华;;激光烧蚀RT不稳定性大变形及混合的高分辨数值模拟[A];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科技年报(2002)[C];200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9条

1 李干;脉冲激光辐照聚合物工质烧蚀推进机理与性能优化研究[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14年

2 袁红;激光烧蚀固体材料引起力学效应的数值模拟研究[D];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2011年

3 范征锋;激光烧蚀瑞利—泰勒不稳定性研究[D];天津大学;2008年

4 王丽梅;飞秒激光烧蚀硅的分子动力学模拟[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08年

5 房然然;高能激光烧蚀靶材动力学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9年

6 金方圆;短脉冲激光烧蚀理论及楔条形阳极加工方法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2015年

7 王新林;飞秒激光烧蚀金属材料特性与微零件制备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7年

8 肖青梅;托卡马克类ITER第一壁材料激光烧蚀光谱和质谱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4年

9 卢渊;导向沉积富集与fs-ns双脉冲激发LIBS增强方法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晓勇;基于GAP含能靶带的激光烧蚀微推进技术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15年

2 郭荣基;不同介质中激光烧蚀微冲量耦合特性实验研究[D];河南师范大学;2015年

3 刘进明;激光烧蚀产生的高电荷态Al离子光谱特性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15年

4 赵爽;kHz重频激光烧蚀等离子体助燃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6年

5 余艺平;低温熔渗反应制备W/ZrC金属陶瓷的高温演变及激光烧蚀特性研究[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14年

6 马靖;281.5-285.5nm区金属样品中铁元素共振激光烧蚀实验研究[D];安徽师范大学;2003年

7 龙城德;小焦斑纳秒激光烧蚀铝靶的数值模拟[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4年

8 王猛;连续激光烧蚀效应数值模拟研究[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03年

9 高海燕;液相环境下飞秒激光烧蚀金属靶材的机理[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10 李霞芬;激光烧蚀—脉冲放电等离子体电子数密度和温度特性研究[D];浙江师范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207348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ianzigongchenglunwen/207348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44b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