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电子信息论文 >

基于新型螺芴衍生物主体的高效蓝光有机发光二极管

发布时间:2018-11-14 13:13
【摘要】:近些年来,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因其响应速度快、无需背光源和能够实现柔性弯曲等诸多优点而备受关注。目前,OLED全彩显示及固态照明已经应用到了我们实际生活中。但是,由于蓝光磷光客体的三线态能级较高,具有高三线态能级主体材料的匮乏造成了目前蓝光OLED性能较差的现象,进而影响了OLED的整体发展进程。目前用于提升蓝光OLED性能的方法有发展新的主体材料和改善器件结构两大类。其中,因可以从根源上解决器件性能差的问题,发展新的主体材料是目前效果最明显,也是最常用的改善OLED器件性能的方法。本课题中,以金属钯为催化剂,通过偶联反应,我们首先合成了一种新的螺二芴衍生物材料PF-SBF。然后在对PF-SBF进行了一系列的表征后,以其为发光材料和主体材料制备了多类蓝光OLED。具体如下:(1)分别以PF-SBF作发光材料和单主体材料制备了两类简单的OLED,但两类器件的性能均不尽如人意;(2)利用空穴传输材料TAPC与PF-SBF作双主体,对结构进行优化后制备的蓝光OLED的最大亮度和最大电流效率分别为7857 cd/m2和16.70 cd/A;(3)以TAPC和PF-SBF作双主体,采用类似结构制备的绿光OLED的最大亮度和最大电流效率分别高达23390 cd/m2和50.50 cd/A。虽然经过优化,基于PF-SBF主体的蓝光OLED在性能上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提升,但是由于PF-SBF三线态能级较低,此蓝光器件的性能只能算是差强人意。为进一步获得性能更高的蓝光器件,在PF-SBF的基础上,我们以类似的方法合成了一系列三线态能级更高的螺芴氧杂蒽衍生物PF-SFX、C8OPF-SFX、C8OPF-SFX-C8OPF和4C8OPF-SFX,并分别以其为主体制备了多类蓝光OLED。具体如下:(1)以PF-SFX作单主体制备的简单蓝光OLED展现出了启亮电压、最大亮度和最大电流效率分别为6.80 V、3247 cd/m2和8.74 cd/A的性能;(2)采用与TAPC:PF-SBF作双主体体系的相似结构,将PF-SBF替换成PF-SFX、C8OPF-SFX、C8OPF-SFX-C8OPF和4C8OPF-SFX时,蓝光器件的最大电流效率分别达到了22.56、25.93、19.06和19.43 cd/A,最大亮度分别为6421、6196、5806和2257 cd/m2。研究结果表明,打断碳碳键并引入氧后可以增大主体的三线态能级,与常用的磷光客体三线态能级更加匹配,大幅提升了蓝光发光效率。
[Abstract]:In recent years, organic light-emitting diode (OLED) has attracted much attention because of its high response speed, no backlight and flexible bending. At present, OLED full-color display and solid-state lighting have been applied to our real life. However, due to the high three-wire energy level of the blue photoluminescence guest, the lack of the host material with the high three-line state results in the poor performance of the blue OLED, which affects the overall development of OLED. At present, there are two methods to improve the performance of Blu-ray OLED: to develop new main materials and to improve device structure. The development of new main materials is the most effective and the most commonly used method to improve the performance of OLED devices. In this paper, a new spirodifluorene derivative material, PF-SBF., was synthesized by coupling reaction with palladium as catalyst. Then, after a series of characterization of PF-SBF, a series of blue light OLED. was prepared using it as luminescent material and host material. The main contents are as follows: (1) two kinds of simple OLED, have been prepared by using PF-SBF as luminescent material and single host material respectively, but the performance of the two kinds of devices is not satisfactory; (2) the maximum brightness and current efficiency of blue light OLED prepared by optimizing the structure of TAPC and PF-SBF were 7857 cd/m2 and 16.70 cd/A;, respectively. (3) the maximum brightness and current efficiency of green light OLED prepared by using TAPC and PF-SBF as double main body are as high as 23390 cd/m2 and 50.50 cd/A., respectively. Although the performance of Blu-ray OLED based on PF-SBF has been greatly improved after optimization, the performance of this blue-ray device can only be considered as unsatisfactory because of the low three-wire energy level of PF-SBF. In order to obtain higher performance blue light devices, we synthesized a series of spirofluorene oxyanthracene derivatives PF-SFX,C8OPF-SFX-C8OPF and 4C8OPF-SFX in a similar way based on PF-SBF. The blue light OLED. was prepared by using it as the main body. The main results are as follows: (1) A simple blue light OLED with PF-SFX as a single main body shows the performance of the turn-on voltage, the maximum brightness and the maximum current efficiency are 6.80 Vt 3247 cd/m2 and 8.74 cd/A, respectively; (2) when the PF-SBF is replaced by PF-SFX,C8OPF-SFX-C8OPF and 4C8OPF-SFX by using a similar structure to TAPC:PF-SBF as a two-body system, The maximum current efficiency of blue light devices is 22.56U 25.93C 19.06 and 19.43 cd/A, respectively, and the maximum luminance is 6421C 6196C 5806 and 2257 cd/m2., respectively. The results show that breaking the carbon-carbon bond and introducing oxygen can increase the three-wire energy level of the host, which is more consistent with the commonly used three-wire energy level of the phosphorescence guest, and greatly improves the blue luminescence efficiency.
【学位授予单位】:南京邮电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7
【分类号】:TN383.1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余艳玲 ,李祥;有机发光二极管展示美好[J];电子产品世界;2002年Z2期

2 周月;柔性有机发光二极管[J];光机电信息;2002年02期

3 ;新型有机发光二极管[J];光机电信息;2002年10期

4 ;科学家研究开发新型有机发光二极管[J];水利电力机械;2002年05期

5 黄俊峰;有机发光二极管市场前景乐观[J];光机电信息;2003年03期

6 本刊编辑部;科学家研发新型有机发光二极管[J];工业安全与环保;2003年01期

7 申建;;有机发光二极管正寻求市场销路[J];光机电信息;2006年07期

8 ;高效白光有机发光二极管[J];激光与光电子学进展;2008年04期

9 ;有机发光二极管制造技术取得突破[J];企业技术开发;2008年04期

10 ;有机发光二极管制造技术取得突破[J];稀土信息;2008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全球最薄可弯曲有机发光二极管问世[A];陶瓷金属封接和真空电子与专用金属材料分会年会专辑[C];2013年

2 马东阁;;高效率白光有机发光二极管[A];全国第八届有机固体电子过程暨华人有机光电功能材料学术讨论会摘要集[C];2010年

3 廖良生;;级联有机发光二极管及其在固态照明中的应用[A];全国第八届有机固体电子过程暨华人有机光电功能材料学术讨论会摘要集[C];2010年

4 王建浦;刘旭;叶辉;徐慎刚;杨幕杰;;一种使用聚酰亚胺的新型有机发光二极管的研究[A];第三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2年

5 仲飞;吴敬;刘彭义;;有机发光二极管载流子注入缓冲层研究[A];全国第十二次光纤通信暨第十三届集成光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5年

6 陈军武;曹镛;;硅杂环戊二烯杂环共轭聚合物的合成及其有机发光二极管、太阳能电池性能[A];2007年全国高分子学术论文报告会论文摘要集(下册)[C];2007年

7 杜春燕;叶尚辉;刘云圻;于贵;;新颖的芴苯并噻吩类化合物的合成及其在有机发光二极管中的应用[A];全国第八届有机固体电子过程暨华人有机光电功能材料学术讨论会摘要集[C];2010年

8 华玉林;冯秀岚;ChangShengWang;Gun-YoungJung;M.R.Brycl;M.C.Petty;;含新型VA二唑类电子传输层的有机发光二极管性能研究[A];第九届全国发光学术会议摘要集[C];2001年

9 苏文明;李文连;辛琦;孙小燕;李天乐;;磷光染料共掺杂方法提高红光有机发光二极管性能的研究(英文)[A];第六届中国功能材料及其应用学术会议论文集(1)[C];2007年

10 马东阁;;高效率白光有机发光二极管的研究[A];2009年全国高分子学术论文报告会论文摘要集(下册)[C];200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记者 华凌;有机发光二极管制造技术取得突破[N];科技日报;2008年

2 魏利希;基于有机发光二极管的平面显示器[N];福建科技报;2008年

3 冯卫东;德开发出超高效有机发光二极管[N];科技日报;2009年

4 本报记者 徐建华;二极管新光空前亮[N];中国质量报;2009年

5 记者 顾钢;德发明新型有机发光二极管[N];科技日报;2000年

6 记者  杜华斌;柔性有机发光二极管让显示屏收卷自如[N];科技日报;2006年

7 王月 周莹;扬州启动OLED技术研发[N];江苏经济报;2010年

8 张钊;发光壁纸有望取代灯泡[N];经济参考报;2010年

9 吉林 袁弘封编译;OLED 柔性电视浅析[N];电子报;2013年

10 本报记者 华凌;出门穿上信息衣[N];科技日报;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陈亚文;浸渍提拉工艺在有机发光二极管以及聚合物太阳能电池中的应用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5年

2 朱键卓;高显色指数白光有机发光二极管的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2010年

3 张松涛;有机发光二极管中载流子注入和传输机制的研究[D];复旦大学;2004年

4 陶祥臣;核黄素/蓝光(440nm)紫外线兔巩膜胶原交联的生物力学研究[D];山东大学;2015年

5 陈学文;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及其他层状纳米结构的发光性质与设计研究[D];浙江大学;2008年

6 朱小光;有机发光二极管及太阳能电池中的界面调控[D];华中科技大学;2015年

7 江志雄;溶液加工型高性能电致荧光白光器件的研究及其应用[D];华南理工大学;2014年

8 李庆端;有机小分子本体异质结太阳电池的性能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5年

9 李立胜;卟啉小分子体异质结太阳能电池和光电探测器的活性层形貌调控及器件性能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5年

10 李畅;聚合物/无机纳米复合体系太阳能电池光伏性能研究[D];北京理工大学;201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关玉巧;基于新型螺芴衍生物主体的高效蓝光有机发光二极管[D];南京邮电大学;2017年

2 张小飞;具有聚集诱导发光效应的有机分子的合成及其应用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5年

3 刘虹;有机发光二极管中有机磁场效应的调控[D];西南大学;2015年

4 欧清东;微纳结构光调控的高效有机发光二极管研究[D];苏州大学;2015年

5 袁晓冬;新型高效蓝光主体的设计、合成及其性能研究[D];苏州大学;2015年

6 谢跃民;高效有机发光二极管的器件结构及制备方法的研究[D];苏州大学;2016年

7 相恒阳;基于嵌入式银网格透明电极的柔性高效有机发光二极管[D];苏州大学;2016年

8 邓雅丽;高效旋涂有机发光二极管的研究[D];苏州大学;2016年

9 吕孝鹏;基于延迟荧光材料的高效率有机发光二极管的研究[D];苏州大学;2016年

10 夏连朋;利用界面层提高蓝光有机发光二极管性能研究[D];暨南大学;2016年



本文编号:233125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ianzigongchenglunwen/233125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13d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