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电子信息论文 >

应用于激光诱导荧光检测的微透镜阵列

发布时间:2018-11-27 06:47
【摘要】:基于激光诱导荧光检测技术的微流控系统广泛应用于生物化学检测领域。针对微流控系统中检测样本较少,诱导荧光强度较弱的问题,设计并制作了一种集成有微透镜阵列(MLA)的微流控芯片来提高荧光检测强度。采用热熔技术制备直径变异系数为0.36%的8×8光刻胶微透镜阵列模具。采用软光刻工艺,制造集成有聚二甲基硅氧烷微透镜阵列的盖片,焦距均匀性误差为7%。制造具有微通道的基片,并采用氧等离子键合技术封装盖片和基片。将浓度为10μmol·L~(-1)的异硫氰酸荧光素荧光染料溶液注入微流控芯片,利用荧光显微镜检测芯片的荧光强度。结果表明,透镜处的荧光强度比无透镜时提高了约2.2倍。
[Abstract]:The microfluidic system based on laser induced fluorescence detection technique is widely used in the field of biochemical detection. A microfluidic chip integrated with microlens array (MLA) is designed and fabricated to improve the intensity of fluorescence detection, aiming at the problem that there are fewer samples and weak induced fluorescence intensity in the microfluidic system. An 8 脳 8 photoresist microlens array mould with a coefficient of variation of 0.36% was fabricated by hot melt technique. Using the soft lithography process, the cover plate integrated with polydimethylsiloxane microlens array is fabricated, and the focal length uniformity error is 7. The substrate with microchannel is fabricated, and the cover and substrate are encapsulated by oxygen plasma bonding technology. The fluorescent dye solution of fluorescein isothiocyanate (10 渭 mol L ~ (-1) was implanted into the microfluidic chip. The fluorescence intensity of the chip was measured by fluorescence microscope.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fluorescence intensity at the lens is about 2.2 times higher than that without the lens.
【作者单位】: 大连理工大学机械工程学院;大连理工大学辽宁省微纳米技术及系统重点实验室;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51375076,51475079);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创新研究群体项目(51621064)
【分类号】:TN247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高应俊,覃亚丽;两种离子交换型变折射率微透镜[J];光学学报;1990年01期

2 许乔,叶钧,包正康,侯西云;热熔微透镜阵列的综合性能测试[J];仪器仪表学报;1996年S1期

3 刘德森,梅锁海;球形自聚焦平面微透镜阵列研究[J];光学学报;1992年06期

4 刘德森,高应俊,朱传贵,宋光年,高凤,姚胜利,闫国安;自聚焦平面微透镜阵列的制作及其基本特性[J];高技术通讯;1996年04期

5 张勇;张斌珍;吴淑娟;姚德启;范新磊;;主光轴平行于基底的微透镜阵列制作与测试[J];微纳电子技术;2013年01期

6 高爱华,朱传贵;仿复眼成像的实验模拟研究[J];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8年02期

7 李光晓;微透镜阵列[J];光电子技术与信息;1998年04期

8 刘志辉;石振东;杨欢;李国俊;方亮;周崇喜;;衍射微透镜阵列用于半导体激光光束匀化[J];红外与激光工程;2014年07期

9 贾正根;微透镜阵列[J];微电子技术;1998年03期

10 ;微透镜阵列[J];光机电信息;1999年08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刘德森;;方形微透镜阵列的制作及像差分析[A];中国光学学会2006年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蒋小平;仿复眼六角形孔径掩埋式变折型曲面微透镜阵列研究[D];苏州大学;2011年

2 王贞福;微透镜集成大功率垂直腔面发射激光器[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陈宽;基于微透镜阵列的激光光束整形技术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15年

2 廖明星;非球面双焦距微透镜的制造技术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6年

3 张宝昊;方形孔径平面微透镜阵列的泰伯效应及莫尔显示研究[D];西南大学;2016年

4 刘丽红;基于非成像光学的微透镜阵列激光整形器件优化设计[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2013年

5 崔崧;微透镜阵列光刻投影系统的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西安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2002年

6 张凤军;方形平面微透镜阵列的实验研究及理论初探[D];西南大学;2011年

7 刘志辉;大口径菲涅耳衍射微透镜阵列高功率半导体激光光束匀化[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光电技术研究所);2014年

8 陈洁;方形孔径平面微透镜阵列的折射率分布研究[D];西南大学;2013年

9 周芳;微透镜阵列薄膜在OLED中的应用研究[D];苏州大学;2010年

10 郝劲波;基于微透镜阵列的三维物体识别[D];西北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235974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ianzigongchenglunwen/235974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47c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