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电子信息论文 >

超声电铸提高金属微流控芯片模具的均匀性

发布时间:2019-02-15 21:20
【摘要】:利用微电铸技术制作的微流控芯片模具往往存在沉积厚度不均匀的缺陷,这种缺陷会影响模具的尺寸精度及使用性能,并增加模具的制作成本。为了制得厚度均匀的微流控芯片模具,研究了超声电铸对模具均匀性的影响。首先,采用有限元软件COMSOL Multiphysics建立微流控芯片模具的微电铸模型,分析电铸2h后的模具的厚度分布。并根据该仿真结果,设计掩模版。然后,在自主搭建的超声电铸装置中进行一系列电铸实验,来研究超声搅拌对模具均匀性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电铸过程中添加超声搅拌可以改善微流控芯片模具的均匀性。超声功率为200 W时,超声频率改善模具均匀性的程度为200kHz80kHz120kHz。超声频率为200kHz时,超声功率改善模具均匀性的程度为500 W200 W100 W。当超声的频率和功率分别为200kHz和500 W时,与无超声电铸相比,模具的均匀性提高约30%。
[Abstract]:The microfluidic chip die made by microelectroforming technology often has the defect of uneven deposition thickness, which will affect the dimensional accuracy and performance of the die, and increase the cost of making the die. The influence of ultrasonic electroforming on the uniformity of microfluidic chip die was studied. Firstly, the microelectroforming model of microfluidic chip die was established by finite element software COMSOL Multiphysics, and the thickness distribution of the die was analyzed after 2 hours of electroforming. According to the simulation results, the mask plate is designed. Then, a series of electroforming experiments were carried out to study the influence of ultrasonic stirring on the uniformity of die.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show that the uniformity of microfluidic chip dies can be improved by adding ultrasonic stirring in electroforming process. When the ultrasonic power is 200 W, the degree of improving the uniformity of mould by ultrasonic frequency is 200 kHz 80 kHz 120 kHz. When ultrasonic frequency is 200kHz, the degree of improving die uniformity by ultrasonic power is 500 W 200 W 100 W. When the frequency and power of ultrasonic are 200kHz and 500W respectively, the uniformity of the die is increased by about 300.compared with the non-ultrasonic electroforming.
【作者单位】: 大连理工大学精密与特种加工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大连理工大学辽宁省微纳米及系统重点实验室;博奥生物有限公司;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1375077) 国家高技术发展计划项目(2012AA040406)
【分类号】:TN492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林金明,李海芳,苏荣国;微流控芯片的研制及其相关仪器的集成化研究[J];生命科学仪器;2005年02期

2 ;体检只需“一滴血”测试芯片研制成功[J];电力电子;2006年03期

3 刘康栋;邹志清;冉瑞;庄贵生;金庆辉;赵建龙;杨梦苏;;微流控芯片表面修饰及在蛋白质富集中的应用[J];功能材料与器件学报;2007年01期

4 ;美国应用生物推出全新微流控芯片产品[J];生命科学仪器;2007年02期

5 王金光;李明;刘剑峰;周晓峰;李睿瑜;;微流控芯片在医学检测中的应用[J];现代科学仪器;2007年06期

6 罗国安;;芯片上的实验室——评《图解微流控芯片实验室》[J];科学通报;2008年21期

7 杨秀娟;李想;童艳丽;李偶连;刘翠;陈缵光;;微流控芯片在细胞分析中的应用[J];细胞生物学杂志;2008年06期

8 李偶连;刘翠;陈缵光;蓝悠;杨秀娟;;微流控芯片技术及在药物分析中的应用研究进展[J];分析科学学报;2008年04期

9 骆亦奇;;微流控芯片在表面等离子体共振生物传感器中的应用[J];大学化学;2010年01期

10 庞中华;宋满仓;刘莹;张金营;;微流控芯片技术的现状与发展[J];塑料;2010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童艳丽;陈缵光;;微流控芯片非接触电导检测在手性药物拆分检测中的应用[A];中国化学会第十五届全国有机分析及生物分析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2 岳婉晴;徐涛;李卓荣;杨梦苏;;基于传统丝印技术快速制备低成本微流控芯片方法的研究[A];中国化学会第27届学术年会第09分会场摘要集[C];2010年

3 周莹;申洁;郑春红;庞玉宏;黄岩谊;;高通量集成细胞培养微流控芯片[A];第一届全国生物物理化学会议暨生物物理化学发展战略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10年

4 傅新;谢海波;杨华勇;;集成微泵式微流控芯片的设计与测试[A];全球化、信息化、绿色化提升中国制造业——2003年中国机械工程学会年会论文集(微纳制造技术应用专题)[C];2003年

5 富景林;方群;黄艳贞;;一种简单的微流控芯片正交型激光诱导荧光检测系统[A];第二届全国微全分析系统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4年

6 梁爱叶;毛秀丽;刘晓君;盖宏伟;林炳承;;糖蛋白的糖形分析及糖与蛋白质相互作用的微流控芯片研究[A];中国资源生物技术与糖工程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7 林炳承;;微流控芯片实验室及其功能化[A];第十五次全国色谱学术报告会文集(上册)[C];2005年

8 林炳承;;微流控芯片实验室及其功能化[A];中国化学会第十三届有机分析与生物分析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5年

9 林炳承;;微流控芯片实验室及其功能化[A];第三届全国微全分析系统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5年

10 刘爱林;陆钰;夏兴华;;微酶反应器微流控芯片的集成及酶反应动力学研究[A];第三届全国微全分析系统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5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3条

1 慧聪;体检只需“一滴血”测试芯片研制成功[N];医药经济报;2006年

2 大学生记者团 安薪竹 记者 任晶惠;体检有望只需“一滴血”[N];大连日报;2006年

3 记者 罗冰 通讯员 胡永峰;微流控芯片可测出SARS病毒[N];科技日报;200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史绵红;用于疾病诊断及环境毒物检测的微阵列及微流控芯片新方法研究[D];复旦大学;2006年

2 周围;基于微流控芯片的细胞内钙离子检测及细胞驱动技术的研究[D];河北工业大学;2010年

3 魏慧斌;微流控芯片—质谱联用技术用于细胞代谢及相互作用研究[D];清华大学;2011年

4 徐涛;多功能微流控芯片在悬浮细胞通讯研究中的应用[D];清华大学;2010年

5 汪志芳;生化样品的微流控芯片在线富集及检测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2年

6 吴元庆;基于流式细胞技术的微流控芯片的研究[D];天津大学;2012年

7 柳葆;用于细胞内钙离子检测的微流控芯片关键技术与实验研究[D];河北工业大学;2012年

8 王桐;干细胞微流控芯片的设计、制备、检测与应用研究[D];北京工业大学;2013年

9 张瑞巧;基于磁场集成微流控芯片的禽流感病毒荧光检测[D];武汉大学;2013年

10 李志勇;基于微流控芯片的微纳光纤传感器研究[D];浙江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242370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ianzigongchenglunwen/242370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dc2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