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合物级联发光器件
[Abstract]:Poly (ethylenedioxythiophene)-poly (styrene sulfonate) (PEDOT:PSS) / zinc oxide (ZnO) / ethoxylation polyethylene imine (PEIE) charge generation layer was prepared by solution processing method. It is found that the conductivity and thickness of the PEDOT:PSS layer have little effect on the current-voltag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device. The effect of different PEDOT:PSS on the luminous efficiency of the device is mainly due to its different quenching effect on the exciton of the emitting layer. The light-emitting efficiency of cascaded devices with PEDOT:PSS thickness of 60 nm is slightly higher than that of cascade devices with PEDOT:PSS thickness of 30 nm, because the surface morphology of cascaded devices with thicker PEDOT:PSS is more uniform than that of cascaded devices with PEDOT:PSS thickness of 30 nm. The light-emitting efficiency and driving voltage of cascaded devices are similar to those of photon-emitting units and driving voltages respectively, indicating that the charge generation layer can effectively generate charges and inject them into photon-emitting units at lower voltages. The photoluminescence spectra of cascaded devices contain the luminescence spectra of two photon emitting units, which indicate that the two photon emitting units can work normally in cascaded devices. The charge accumulation process in the charge generation layer is confirmed by the measurement of the capacitance-voltage (C _ () V) characteristics of the charge generation layer. It is proved that PEDOT:PSS/ZnO/PEIE is an effective charge generation layer. A cascade device consisting of three SY-PPV light emitting units is reported for the first time. The total luminous efficiency of the three photon emitting units is equal to that of the cascaded devices. The maximum luminescence efficiency and external quantum efficiency are 21.7 cd 路A ~ (- 1) and 6.95%, respectively. When the brightness of the device is 5 000 cd 路m ~ (- 2), the luminous efficiency and external quantum efficiency of the device are 20.5 cd 路A ~ (- 1) and 6.6%, respectively. It is shown that the luminous efficiency of cascaded devices is not affected by the increase of the number of photon emitting units. The luminescence spectra of the photons are similar to those of photons-emitting units. By further reducing the effect of hole injection layer on cascade devices in CGL, it is expected to improve the luminous efficiency of cascade devices.
【作者单位】: 西南大学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61177030,11474232)资助
【分类号】:TN383.1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发光与发光器件[J];中国光学与应用光学文摘;2001年06期
2 ;能发各种颜色的新型发光器件[J];感光材料;1978年03期
3 孙膺九;国外注入式半导体发光器件进展[J];国外发光与电光;1978年04期
4 ;国外发光器件进展情况[J];半导体技术;1979年05期
5 朱野根;半导体发光器件产业现状[J];激光与红外;1995年04期
6 ;发光器件及应用[J];中国光学与应用光学文摘;1997年05期
7 ;发光器件及应用[J];中国光学与应用光学文摘;1998年05期
8 ;发光器件及应用[J];中国光学与应用光学文摘;1998年06期
9 从征;用硅酸铕薄膜制作电发光器件[J];激光与光电子学进展;1999年11期
10 ;发光与发光器件[J];中国光学与应用光学文摘;2000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王伟;牛萍娟;郭维廉;于欣;杨广华;李晓云;;与标准CMOS工艺兼容的硅基发光器件的研究[A];第十六届全国半导体物理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2 莫晓亮;陈国荣;沟黑登志子;Claire Heck;谷垣宣孝;平贺隆;;用基于真空喷雾法制备的梯度结构来提高聚合物发光器件的光强[A];第六届华东三省一市真空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9年
3 陈弘达;孙增辉;毛陆虹;陈永权;;用标准CMOS工艺制备的硅基发光器件[A];大珩先生九十华诞文集暨中国光学学会2004年学术大会论文集[C];2004年
4 曹镛;曾文进;张赤;黄飞;吴宏滨;;用导电银胶作阴极的全印刷聚合物发光器件[A];2007年全国高分子学术论文报告会论文摘要集(上册)[C];2007年
5 熊绍珍;吴春亚;郝云;杨恢东;陈有素;王跃;周祯华;YU Gang;;聚合物发光器件中缺陷态的行为表现[A];第九届全国发光学术会议摘要集[C];2001年
6 罗玮;马晓红;赵华凤;;基于半导体发光器件的波长识别技术[A];光电技术与系统文选——中国光学学会光电技术专业委员会成立二十周年暨第十一届全国光电技术与系统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5年
7 ;国内简讯[A];北京光学学会第五次会员代表大会会议摘要集[C];2002年
8 马良;周刚;刘俊;杨君维;谢志元;王利祥;;界面修饰改善蓝光聚芴发光器件性能[A];中国化学会第二十五届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下册)[C];2006年
9 王万录;廖克俊;;有机半导体发光器件稳定性的研究[A];第三届中国功能材料及其应用学术会议论文集[C];1998年
10 于贵;徐新军;陈仕艳;狄重安;刘云圻;;多苯基化合物的合成及在发光器件中的应用[A];中国化学会第二十五届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上册)[C];200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8条
1 记者 赵晓琳;兆驰股份斥资2亿加码LED产业[N];上海证券报;2010年
2 中玉;中国半导体发光器件研究获突破[N];中国有色金属报;2002年
3 于洋 柏林;高分子发光器件组装评价系统问世[N];中国化工报;2006年
4 见习记者 马红云 通讯员 韩富强;曲周LED发光器件项目奠基[N];河北经济日报;2009年
5 记者 郑惠华 通讯员 丁少义 赵志民;曲周LED发光器件项目投产[N];河北经济日报;2011年
6 龚华萍;没有科研秘书的院士[N];科技日报;2011年
7 Avaya Labs TC Tan 博士;DMD测试与万兆多模光缆[N];中国计算机报;2002年
8 靖士宽 任爱青;我半导体发光器件外延工艺与管芯技术获突破[N];中国电子报;200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卢英杰;锂氮共掺杂p型氧化锌基薄膜制备及其光电器件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2015年
2 蔡新;ZnO:Cu薄膜生长和氢处理以及相关发光器件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5年
3 刘吉山;锂氮共掺杂ρ型氧化锌基薄膜制备及其发光器件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2013年
4 何为;几种酞菁的合成、性质及其近红外发光器件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8年
5 白青龙;四取代芳氧基酞菁的合成、光电性质和近红外发光器件[D];大连理工大学;2012年
6 范昭奇;基于酞菁的有机近红外发光器件与太阳能电池[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7 周军红;基于溶液加工工艺的有机高效电致白光发光器件及其应用的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2年
8 刘兴宇;高性能氧化锌基发光器件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2014年
9 徐英添;ZnO微米线异质结发光器件的制备及研究[D];吉林大学;2014年
10 吴国光;InN材料的RF-MBE法生长及其发光器件研究[D];吉林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谢章熠;基于氧化锌的材料和纳米器件研究[D];复旦大学;2014年
2 冯岩松;二氟代吡啶基吡啶铱配合物的合成及电致发光性能研究[D];吉林大学;2016年
3 李宁;有机 MEH-PPV 与无机纳米晶复合材料发光特性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6年
4 阳秀;聚合物发光器件的制备及性能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06年
5 韩磊;硅基发光器件及其构成的光互连系统研究[D];天津大学;2012年
6 翟自洋;半导体发光器件特性综合测试实验系统的研究[D];浙江大学;2005年
7 吕清华;发光器件I/V特性自动测量装置及数据分析[D];吉林大学;2005年
8 王卉;表面等离子体晶体在半导体发光器件中的应用[D];复旦大学;2008年
9 曹艳;ZnO薄膜及其发光器件的PLD法制备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08年
10 表会川;掺杂聚(3,4-二氧乙烯基噻吩)在发光器件中的应用[D];北京交通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246007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ianzigongchenglunwen/246007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