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电子信息论文 >

新型铜互连阻挡层材料Ru的CMP研究

发布时间:2019-07-30 08:04
【摘要】:在32 nm技术节点中,采用Ta/TaN作为Cu互连线的粘附扩散阻挡层。但是随着IC技术的不断发展,集成电路向着高集成度和高性能化方向发展。当技术节点达到16 nm以下时,新材料Ru由于具有更低的电阻率,可以实现无籽晶层Cu直接电镀,因此将成为替代Ta/TaN作为Cu互连粘附阻挡层的热门材料。但是关于Ru的化学机械抛光还很少有报道。因此研究Ru的化学机械抛光性能和工艺有着重要的意义。论文首先研究了Ru的化学机械抛光工艺参数,结果表明,使用优化的工艺参数:压力2 psi,流量150 ml/min,抛光头转速60 rpm,抛光盘转速65 rpm,得到Ru的去除率(MRR)为25.6 nm/min,表面粗糙度(RMS)达到1.96?(测试范围:10μm×10μm)。同时,为了得到较高的Ru抛光去除速率,本文研究了FA/OⅠ螯合剂和H2O2氧化剂对Ru的抛光去除速率和静态腐蚀速率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随着H2O2浓度的增加,在抛光过程中,Ru表面形成了致密氧化层,导致Ru的抛光去除速率和静态腐蚀速率先增加后减少。通过电化学方法对Ru表面的腐蚀情况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FA/OⅠ螯合剂能通过与Ru的氧化物((RuO4)2-和RuO4-)形成可溶性胺盐([R(NH3)4](RuO4)2)提高Ru的去除速率。另外,通过调节FA/OⅠ螯合剂和H2O2氧化剂的浓度,可以使Ru与Cu的抛光速率达到1:1,有助于在抛光过程中降低阻挡层的腐蚀,满足工业生产要求。最后,在抛光液中加入了少量的Ⅰ型非离子表面活性剂,有效的降低了金属Ru CMP后表面粗糙度。
【图文】:

新型铜互连阻挡层材料Ru的CMP研究


河 北 工 业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第一章 绪论迁移特性强,电阻率低(1.68 μ .cm),能有效的降低互(RC),因此,在极大规模集成电路(GLSI)中 Cu 布线广泛采用大马士革(双相嵌)结构实现 Cu 布线互连,同扩散阻挡层[2],其典型结构如图 1.1 所示。

新型铜互连阻挡层材料Ru的CMP研究


图 1.2 双大马士革工艺流程Fig 1.2 Dual damascene process flow,随着集成电路技术的不断发展,特征尺寸越来越小,布线层数也不前所应用的 Cu 互连技术也受到了很大的挑战。因此,,对于集成电路面临着两个挑战:一是降低互连引线的延迟时间,提高芯片的响应电迁移、介电应力、温度循环应力和应力迁移等问题,提高芯片的延时主要与互连材料电阻 R 和互连系统分布电容 C 有关[3],因此,电阻是降低 RC 延迟的有效方法之一。要降低 Cu 互连线电阻,可率的金属材料代替 Ta/TaN 扩散阻挡层,通过减小 Cu 扩散阻挡层/的总厚度来增加 Cu 在双镶嵌工艺沟槽中的填充体积,使在相同的具有更低的电阻率。线宽的减小、沟槽深宽比的增加,传统的物理汽相淀积(PVD)淀法逐渐不能满足工艺台阶覆盖的要求,导致下一步双镶嵌工艺中电充沟槽而在 Cu 线中产生空洞[4,6],是引起互连可靠性问题主要原因率、与 Cu 粘附性能好的材料代替 Ta/TaN 扩散阻挡层,可以实现 C去了 PVD 淀积 Cu 籽晶层的步骤,提高了互连线的可靠性[2]。Ru
【学位授予单位】:河北工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TN405.97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李彦磊;段波;周建伟;杨瑞霞;牛新环;;CMP工艺参数对TiO_2薄膜去除速率的影响[J];微纳电子技术;2014年05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陈飞;基于钼基薄膜的铜互连扩散阻挡层及化学机械抛光研究[D];复旦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252076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ianzigongchenglunwen/252076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1d0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