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电子信息论文 >

镜像和反镜像高斯谢尔模光束在湍流介质中的传输特性研究

发布时间:2017-03-17 16:02

  本文关键词:镜像和反镜像高斯谢尔模光束在湍流介质中的传输特性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自1960年世界上第一台红宝石激光器问世以来,激光便以极好的方向性、单色性、相干性和高亮度的特征在各个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特别是由于近些年光通信、遥感等实际应用的需求,各种激光束通过各类光学系统和介质的传输特性得到了国内外学者的广泛研究。镜像光束的概念于1988年被Gori等人首次提出,但在之后的很长时间里并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直到最近才被Partanen等人扩展到二维的情形,并提出了反镜像光束的概念。这种光束表现出奇特的统计光学特性,具有一定的潜在应用价值,例如不久前Guo等人将此光束用于粒子捕获的研究,除此之外,镜像光束和反镜像光束在其他领域的应用还是一片空白。于此背景下,本论文重点研究了镜像高斯谢尔模光束和反镜像高斯谢尔模光束在自由空间、大气和海洋湍流传输中的统计光学特性,并得到了一些有意义的结论。全文共分四章,安排如下:第一章为绪论部分,首先从三个方面介绍了研究的背景和现状,分别为:光束传输的研究对实际应用的价值;一些常见的湍流介质及影响湍流强弱的因素;镜像光束和反镜像光束的特点及发展现状。其次介绍了本论文研究中所要用到的一些基本理论和研究方法,包括:交叉谱密度函数、广义惠更斯-菲涅耳衍射积分、光束在湍流介质中传输的基本理论、non-kolmogorov大气湍流模型、海洋湍流模型、镜像光束和反镜像光束的产生原理。第二章推导得出了各向异性镜像高斯谢尔模光束和反镜像高斯谢尔模光束在non-Kolmogorov湍流大气传输中的交叉谱密度函数表达式。通过该表达式模拟计算了传输过程中光谱密度和光谱相干度的变化。研究发现,湍流大气会显著影响反镜像高斯谢尔模光束在传输过程中的归一化谱密度分布,并破坏镜像光束的镜像性质和反镜像光束的反镜像性质,使反镜像高斯谢尔模光束的相干度呈现出异于镜像高斯谢尔模光束的分布。第三章推导了各向同性镜像高斯谢尔模光束和反镜像高斯谢尔模光束在海洋湍流传输中的交叉谱密度函数。并基于该表达式重点研究了海洋湍流的强弱和光束本身的性质对传输过程中光谱密度和光谱相干度的影响。模拟计算结果表明,在海洋湍流的传输中,光束的统计特性呈现出类似于在大气中的演化规律,且较强的海洋湍流会加剧这一演化进程,并在相同的传输距离下导致更宽的光束扩展。相干性较差的光束受海洋湍流的影响更为显著,但相干性的改变并不会导致传输过程中光斑尺寸的明显变化。第四章对本论文的研究工作进行了总结,并对今后的工作做出了展望。
【关键词】:镜像高斯谢尔模光束 反镜像高斯谢尔模光束 光谱密度 光谱相干度 大气湍流 海洋湍流
【学位授予单位】:浙江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O357.5;TN24
【目录】:
  • 摘要6-8
  • Abstract8-12
  • 第一章 绪论12-23
  • 1.1 研究背景和现状12-13
  • 1.2 研究方法和理论基础13-18
  • 1.2.1 交叉谱密度函数13-14
  • 1.2.2 广义惠更斯-菲涅耳衍射积分14-15
  • 1.2.3 随机电磁光束在湍流介质中的传输15-16
  • 1.2.4 Non-kolmogorov大气湍流模型16
  • 1.2.5 海洋湍流模型16-17
  • 1.2.6 镜像光束和反镜像光束17-18
  • 1.3 本章小结18-19
  • 参考文献19-23
  • 第二章 镜像和反镜像高斯谢尔模光束在湍流大气中的传输23-36
  • 2.1 引言23
  • 2.2 镜像和反镜像高斯谢尔模光束的产生23-24
  • 2.3 镜像和反镜像高斯谢尔模光束在大气湍流中的传输24-27
  • 2.4 数值模拟与分析27-32
  • 2.5 本章小结32
  • 参考文献32-36
  • 第三章 海洋湍流对镜像和反镜像高斯谢尔模光束传输特性的影响36-48
  • 3.1 引言36
  • 3.2 各向同性镜像和反镜像高斯谢尔模光束的产生36-37
  • 3.3 镜像和反镜像高斯谢尔模光束在海洋湍流中的传输37-40
  • 3.4 数值模拟和分析40-45
  • 3.5 本章小结45
  • 参考文献45-48
  • 第四章 总结48-50
  • 4.1 已经完成的工作和创新点48
  • 4.2 未来工作展望48-50
  • 硕士期间主要研究成果50-51
  • 致谢51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卢光山,胡巍,傅喜泉,邓冬梅,郭弘;环形光束的聚焦性质研究[J];光子学报;2003年02期

2 梅掌荣;赵道木;顾菊观;;矢量可控空心光束的非傍轴传输[J];光学学报;2009年06期

3 邓锡铭,方洪烈,林卫平;计算光束衍射传输的一种新方法[J];光学学报;1981年01期

4 邓锡铭,林伟平,方洪烈;傍轴光束传输的动力学分析[J];光学学报;1981年05期

5 程祖海,岳超瑜,李再光;气动激光窗口的光束传输特性[J];中国激光;1987年03期

6 过巳吉,石顺祥,关义春,安毓英;光致折射晶体中高速调制光束传输和放大的理论研究[J];光学学报;1990年04期

7 郭弘,邓锡铭;稳态光束传输的动力学分析[J];物理学报;1995年04期

8 曹清,邓锡铭;非傍轴光束的光束质量因子.I特性分析[J];光学学报;1996年10期

9 黎昌金;吕百达;;非傍轴矢量异常空心光束的传输特性[J];强激光与粒子束;2008年12期

10 凌农;;非傍轴光束传输的研究方法[J];宜宾学院学报;2008年1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叶一东;李建民;颜宏;王锋;雒仲祥;;光束衍射传输的数值仿真方法[A];第十七届全国激光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5年

2 李阳月;蒲继雄;;涡旋光束通过角向分布狭缝的干涉特性[A];中国光学学会2010年光学大会论文集[C];2010年

3 冯博;甘雪涛;赵建林;;阶梯相位型涡旋光束传输特性研究[A];2010年西部光子学学术会议摘要集[C];2010年

4 钱勇;张宇;魏荣;王育竹;;单角锥准直空心光势阱的理论与实验研究[A];大珩先生九十华诞文集暨中国光学学会2004年学术大会论文集[C];2004年

5 陆璇辉;陈和;赵承良;;涡旋光束和光学涡旋的研究[A];2007年先进激光技术发展与应用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曲双平;神奇的光束传输技术[N];电脑报;200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卢芳;阵列光束在湍流大气中的传输及目标散射回波特性[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6年

2 高麒麟;多模光纤中基于受激布里渊散射的光束净化效应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6年

3 冯世鹏;激光在振动环境中的传输及指向控制研究[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14年

4 徐腾;激光惯性约束核聚变中直接驱动方式光束排布优化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4年

5 董渊;双半高斯空心光束的形成、传输及控制技术研究[D];长春理工大学;2010年

6 董一鸣;部分相干柱偏振矢量光束的表征、传输及应用基础研究[D];苏州大学;2014年

7 段_";有限光束在平面微结构中的共振传输[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西安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2008年

8 姚e

本文编号:25309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ianzigongchenglunwen/25309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d63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