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电子信息论文 >

量子点发光二极管功能层厚度确定方法

发布时间:2019-09-03 09:26
【摘要】:为改善量子点发光二极管器件载流子注入平衡,提出一种量子点发光二极管各功能层厚度的确定方法.首先选定量子点发光层厚度,基于隧穿模型进行仿真分析确定电子传输层厚度;然后采用空间电荷限制电流模型进行仿真分析确定空穴传输层厚度.采用CdSe/ZnS量子点作为发光层、poly-TPD作为空穴传输层、Alq_3作为电子传输层,按照该方法仿真分析得到各功能层厚度进行旋涂-蒸镀法实物器件制备.对比实验结果表明:当poly-TPD、QDs及Alq_3厚度分别为45nm、25nm及35nm时,获得了较高的发光效率及色纯度,器件性能最好.该方法确定的各功能层厚度有助于减少载流子在发光界面积累,获得载流子的注入平衡,从而改善QLEDs发光性能.
【图文】:

器件结构


基础上,通过仿真分析,优化器件各功能层的厚度来提高载流子注入平衡.其具体步骤为:首先任意设定合理的发光层厚度,后通过隧穿模型确定电子传输层厚度;在此基础上,通过空间电荷限制电流模型确定空穴传输层厚度.按照该方法,,本文根据仿真结果实验制备了具有不同电子传输层厚度的红光量子点发光二极管,并结合仿真对不同器件性能进行了分析.对比仿真与实验结果表明,本文提出的各功能层厚度的确定方法是可行、有效的.1发光机理与载流子注入模型本文对多层结构QLEDs进行了仿真分析,器件结构见图1,器件由阳极(Anode)、空穴注入层(HoleInjectionLayer,HIL)、空穴传输层(HoleTransportLayer,HTL)、量子点发光层(LightEmittingLayer,EL)、电子传输层(ElectronTransportLayer,ETL)以及阴极(Cathode)组成.器件的发光过程主要包括:在外加电场作用下,空穴与电子分别由阳极、阴极注入器件;空穴经过空穴注入层及空穴传输层后到达发光层;由阴极注入电子传输层的电子进入发光层;电子与空穴在发光层内形成激子,通过激子的辐射复合发光.器件中载流子的注入与传输受到界面势垒、载流子传输层厚度、材料介电常数、载流子迁移率等因素的制约[9].器件能级见图2,空穴注入层的引入不仅降低了空穴由阳极注入空穴传输层的势垒还起到了改善阳极的表面形态的作用.载流子传输层的引入解决了正负电极的功函数与发光层不匹配的问题,使得载流子更易于注入发光层,很大程度上减少了载流子在电极附近的积累,既解决了载流子注入平衡的问题,又使得发

能级图,能级,器件,发光层


EmittingLayer,EL)、电子传输层(ElectronTransportLayer,ETL)以及阴极(Cathode)组成.器件的发光过程主要包括:在外加电场作用下,空穴与电子分别由阳极、阴极注入器件;空穴经过空穴注入层及空穴传输层后到达发光层;由阴极注入电子传输层的电子进入发光层;电子与空穴在发光层内形成激子,通过激子的辐射复合发光.器件中载流子的注入与传输受到界面势垒、载流子传输层厚度、材料介电常数、载流子迁移率等因素的制约[9].器件能级见图2,空穴注入层的引入不仅降低了空穴由阳极注入空穴传输层的势垒还起到了改善阳极的表面形态的作用.载流子传输层的引入解决了正负电极的功函数与发光层不匹配的问题,使得载流子更易于注入发光层,很大程度上减少了载流子在电极附近的积累,既解决了载流子注入平衡的问题,又使得发光层远离电极,有效防止了电极对发光的淬灭[13].图1器件结构Fig.1SchematicdiagramofQLED图2器件能级Fig.2Energy-banddiagramofQLED0823002-2
【作者单位】: 北京信息科技大学自动化学院;北京交通大学电子信息工程学院;
【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No.2015CB654605)资助~~
【分类号】:TN312.8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玉敏;俞重远;杨红波;黄永箴;;应变自组织量子点的几何形态对应变场分布的影响[J];半导体学报;2005年12期

2 杨红波;俞重远;刘玉敏;;2×2自组织量子点阵列应变场分布的有限元分析[J];北京邮电大学学报;2005年06期

3 吴峰;蔡继业;;基于量子点的荧光共振能量转移的应用[J];化学与生物工程;2007年01期

4 季雷华;高素莲;张斌;;量子点的合成、毒理学及其应用[J];环境化学;2008年05期

5 王天琪;俞重远;刘玉敏;芦鹏飞;;有限元法分析不同形状量子点的应变能及弛豫度变化[J];物理学报;2009年08期

6 张文龙;陈莉华;;量子点在定量分析中的应用研究综述[J];吉首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年04期

7 ;量子点研究有望改写内存历史[J];激光与光电子学进展;2009年08期

8 韩晶;李鹏;张迪;;三端耦合多量子点体系的电输运[J];黑龙江工程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01期

9 王富;刘春艳;;发光碳量子点的合成及应用[J];影像科学与光化学;2011年04期

10 伊魁宇;王猛;邵明云;;量子点作为离子探针的分析应用[J];广州化工;2012年1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宋涛;逯超亮;宫晓群;杨秋花;李云红;常津;;量子点荧光编码微球的制备[A];天津市生物医学工程学会第30次学术年会暨生物医学工程前沿科学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2 杨久敏;宫晓群;张琦;宋涛;刘铁根;李迎新;常津;;小波变换在量子点编码识别中的应用[A];天津市生物医学工程学会第30次学术年会暨生物医学工程前沿科学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3 何治柯;;小粒经近红外低毒水溶性量子点的合成及应用研究[A];中国化学会第十届全国发光分析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4 王金嫒;王琛;付国;刘力;王桂英;;量子点的三维取向探测[A];2006年全国强场激光物理会议论文集[C];2006年

5 原凤英;蒋最敏;陆f ;;锗硅双层量子点耦合效应的研究[A];第十六届全国半导体物理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6 李曦;方婷婷;罗慧;王启岁;刘鹏;胡善洲;;几种不同粒径的量子点对四膜虫的作用研究[A];中国化学会成立80周年第十六届全国化学热力学和热分析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2年

7 张建奇;张智明;;利用自组装量子点系统制备W态[A];第十三届全国量子光学学术报告会论文摘要集[C];2008年

8 古丽姗;王东升;彭勇刚;郑雨军;;单量子点在双脉冲激发下偏振光子发射的统计特性[A];第十六届全国原子与分子物理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11年

9 胡若欣;晋卫军;;合成成条件和壳层厚度对核壳量子点荧光性质的影响[A];第八届全国光生物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13年

10 庞代文;谢海燕;张志凌;;半导体荧光量子点标记技术[A];第五届全国化学生物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5条

1 卞晨光 陈丹;成功连接量子点 精确探测电子态[N];科技日报;2001年

2 ;新发光体研制有突破[N];计算机世界;2003年

3 中国科学院半导体研究所,半导体材料科学重点实验室 王占国;纳米半导体材料的评价技术[N];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2002年

4 记者 刘霞;量子点与经典数据流可在光纤内同行[N];科技日报;2011年

5 刘霞;美首次制造出不使用半导体的晶体管[N];科技日报;201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立民;量子点分子及量子点团簇的电子结构[D];北京师范大学;2002年

2 王解兵;Ⅱ-Ⅵ族油溶性量子点的制备、修饰及应用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3年

3 周宏明;核壳型量子点的能带结构及其光学非线性[D];武汉大学;2013年

4 潘佳奇;半导体ZnSe量子点和碳量子点的制备及其应用[D];兰州大学;2015年

5 胡思怡;基于微流控技术的功能型量子点的合成及应用[D];长春理工大学;2015年

6 彭益炜;量子点—腔系统的量子态调控与发光性质[D];北京邮电大学;2015年

7 邹维科;在光场作用下量子点系统中的散粒噪声[D];北京理工大学;2015年

8 闫龙;胶体硒化铅量子点发光二极管的研制及其应用[D];吉林大学;2016年

9 黎瑞锋;半导体胶体量子点异质结与双光子吸收的研究[D];浙江大学;2016年

10 王s

本文编号:253125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ianzigongchenglunwen/253125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437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