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电子信息论文 >

大功率行波管两级降压收集极的设计

发布时间:2019-09-10 12:13
【摘要】:主要介绍了某X波段大功率耦合腔脉冲行波管两级降压收集极的CAD分析、结构设计及研制结果。通过使用国营第七七二厂2.5维互作用程序软件包(TWTC软件)对行波管输出端96条电子轨迹的半径,轴向、径向速度模拟并分析,判断电子注层流性情况,然后对两级降压收集极进行光学设计、结构设计和热分析,装管验证结果表明:实测值结果与理论计算的两级降压收集极各电极电流分配比例、收集极效率等参数接近。
【图文】:

段结构,轨迹,层流性,信息


-2Fig.1Structurewitharefocusingsegment图1再聚焦段结构图为负值,说明该轨迹偏向轴而不是远离轴,后果是电子注投向轴,电子注出现交叉,层流性变差,并在进入降压电极的减速电场作用下,极有可能返回到慢波线,,形成返流电子注。由表1可知:96条电子轨迹中36条有负的径向速度vr,占37.5%,说明层流性较差,需要对层流性进行改善。1.2电子注层流性的改善为了改善电子注的层流性,设计一段再聚焦段,添加再聚焦段后的结构如图1所示。对经过再聚焦段作用后的96条电子轨迹的分析数据,如表2所示。表296条电子注的轨迹信息Table2Trajectoriesinformationof96electronbeamstimeT/sradiusR/maxialvelocityvz/(m·s-1)radialvelocityvr/(m·s-1)currentΔI/A0.3252×10-80.1153×10-20.8614×108-0.7224×1070.519×10-10.3253×10-80.1467×10-20.8574×1080.9718×1070.519×10-1……………0.3358×10-80.1685×10-20.8206×1080.9908×1070.519×10-10.3359×10-80.9245×10-20.8108×108-0.5247×1070.519×10-1powerout/WpowerlossinSWS/Wacceler

电子轨迹,能量分布,动态


对应的电位值为Veff,则eVeff=12m(v2z+v2r)(2)式中:e为电子电荷,单位为C;m为电子质量,单位为kg。Fig.2Electronbeamstrajectoryandenergydistributionatdynamicstate图2动态情况下电子轨迹及能量分布1.3收集极CAD光学设计增加再聚焦段后,96条轨迹经TWTC软件计算,仿真考虑二次电子情况下动态的电子分布情况及其功率谱密度情况如图2所示。由图2容易发现,增加一段再聚焦段后,96条轨迹能较均匀地散开在两个降压电极的内圆柱表面上,有利于散热。1.4降压收集极的效率分析根据整机的要求,结合各电极降压对总效率的影响,第一收集极电压Vc1k(相对阴极)工作电压取值17kV,第二收集极电压Vc2k(相对阴极)工作电压取值11.3kV。通过从再聚焦段末端得到96条轨迹的半径、径向及轴向速度,计算每条轨迹的等效电压。由表2得到的96条轨迹等效电压分类如表3所示。由表3并结合所研大功率脉冲行波管加电条件可看出,如果第二降压收集极有足够大的孔径,且离降压区强激光与粒子束
【作者单位】: 南京三乐集团有限公司;
【基金】:国家专项基金项目
【分类号】:TN124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孟晓君;魏义学;马玉连;;微型化四级降压收集极设计[J];真空电子技术;2007年05期

2 冯西贤;李实;;多级降压收集极优化设计[J];科学技术与工程;2010年10期

3 王薇;丁宇杰;张宁江;孙自强;丁晟;史召臣;;“磁脉冲挤压法”组合降压收集极的新工艺[J];电子器件;2012年03期

4 骆岷;李瑶;;小型化多级降压收集极引线瓷封件研究[J];真空电子技术;2012年05期

5 李彦宾;王刚;魏义学;;微型多级降压收集极的电、热及动力学优化设计[J];真空电子技术;2008年04期

6 李实;冯西贤;唐康淞;;多级降压收集极入口电子速度分布研究与应用[J];微波学报;2010年S1期

7 郭际;尚新文;肖刘;刘濮鲲;王书见;;多级降压收集极的优化设计[J];微波学报;2012年S2期

8 郭际;尚新文;李飞;肖刘;刘濮鲲;王书见;;非轴对称磁场对多级降压收集极性能的影响[J];真空科学与技术学报;2013年08期

9 孙瑜;;用于线性注管的一种新型静电聚焦降压收集极[J];电子管技术;1978年03期

10 周文表,宋培德,鲁佩菊;计算机设计的降压收集极的实验验证[J];电子学通讯;1982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寇建勇;廖复疆;;多级降压收集极初始条件的研究[A];中国电子学会真空电子学分会——第十四届年会论文集[C];2004年

2 寇建勇;邬显平;孙瑜;;多级降压收集极再聚焦区的研究[A];中国电子学会真空电子学分会——第十四届年会论文集[C];2004年

3 易红霞;刘濮鲲;肖刘;李飞;万晓声;;收集极过渡区轴对称磁场等效电流环参数的计算[A];2011年全国微波毫米波会议论文集(下册)[C];2011年

4 寇建勇;;为什么用静态程序仿真多级降压收集极[A];中国电子学会真空电子学分会——第十四届年会论文集[C];2004年

5 崔建玲;陈宁;邵淑伟;;电子阱在多级降压收集极中的应用[A];真空电子与专用金属材料、陶瓷——金属封接专辑[C];2011年

6 骆岷;杨定义;周明干;;一种应用于两级降压收集极的绝缘导热瓷件的结构设计[A];真空电子与专用金属材料、陶瓷—金属封接专辑[C];2012年

7 叶菊芳;刘重贵;;氧化铍瓷收集极封接试验研究[A];第一届陶瓷与金属封接会议论文集[C];1990年

8 李桂芳;林兰香;;美制速调管收集极的解剖分析[A];第五届华北、东北地区理化会议论文集[C];1993年

9 朱源;孙昊;李志良;冯进军;;回旋管收集极热分析[A];中国电子学会真空电子学分会第十九届学术年会论文集(下册)[C];2013年

10 金勇兵;杨中海;黄桃;胡权;秦钰昆;杨德欣;;二次电子发射模型在多级降压收集极CAD中的应用[A];第九届真空技术应用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荀涛;清洁强流真空二极管相关技术研究[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陈辉;回旋管输出系统及收集级热分析技术[D];电子科技大学;2015年

2 张晓冉;三注行波管多级降压收集极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5年

3 吴瑶;相对论速调管收集极的散热技术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6年

4 戴文骏;行波管电子枪及收集极的热分析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6年

5 李贺伟;高性能收集极优化设计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6年

6 尚艳华;空间行波管辐射式收集极散热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6年

7 刘明辉;多级降压收集极的模拟与实验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2年

8 蔡竺吟;行波管多级降压收集极计算机模拟设计[D];合肥工业大学;2006年

9 王军峰;行波管降压收集极的研究及热分析[D];电子科技大学;2009年

10 马亚林;行波管多级降压收集极辅助设计计算及其次级电子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253402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ianzigongchenglunwen/253402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6e6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