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电子信息论文 >

微光机电系统封装芯片粘结剂层温度循环应力应变分析

发布时间:2019-09-28 14:32
【摘要】:对微光机电系统(micro optical electro mechanical systems,MOEMS)芯片粘结剂层进行了温度循环应力应变有限元分析.以粘结剂厚度、溢出高度和溢出宽度三个结构参数作为关键因素,采用正交表设计了25种不同水平组合的粘结剂层,获取了25组应力应变数据并进行方差分析.结果表明,在置信度95%时,粘结层厚度和溢出宽度对应力有显著影响;粘结层厚度对应变有显著影响;各因素对应力应变影响排序为:粘结层厚度影响最大,其次是溢出宽度,最后是溢出高度;粘结剂层内最大应力应变随粘结剂层厚度和溢出宽度的增加而减小.
【图文】:

参考图,芯片封装,有限元模型


第1期梁颖,等:微光机电系统封装芯片粘结剂层温度循环应力应变分析7高度,工艺上通常用百分比来表征粘结剂的溢出高度,,即粘结剂的溢出相对于芯片高度的百分比值[3].参考图1所示,此时模型中粘结剂的溢出高度h为50%,溢出宽度w取为0.2mm(即粘结剂在芯片的长度和宽度方向上均溢出0.2mm),粘结剂厚度b取为0.1mm.图1MOEMS芯片封装有限元模型Fig.1FEAmodelofMOEMSpackage在MOEMS芯片封装结构中,基板的材料为陶瓷,芯片为硅材料,密封环和窗框体材料为KOVAR合金,光窗口材料为Corning7056,各组成部分材料参数见表1所示.芯片粘结剂为聚合物材料,其弹性模量参数选用为随温度变化的弹性模量[4].表1材料参数Table1Materialproperties材料弹性模量E/MPa热膨胀系数αl/10-6℃-1泊松比μ芯片1310002.800.30陶瓷基板3700006.800.22光窗框及密封环205.300.32光窗口9.25.150.21粘结剂见文献[4]中图348.00.40MOEMS芯片封装有限元模型中各个组成部分均采用SOLID45实体单元,划分为65168个单元、79592个节点.对有限元模型施加的温度循环加载条件是:低温保温温度-55℃,高温保温温度125℃,高温和低温的保温时间均为25min,升温和降温的速率均为20℃/min.在周期加载条件下,零应力应变参考温度选取为125℃[5-7].采用5个温度循环周期进行有限元分析计算,对模型施加的边界条件是:陶瓷基板底部四个角点施加全约束.1.2粘结剂层温度循环应力应变有限元分析结果采用范米塞斯等效应力应变(以下简称应力应变)描述MOEMS芯片封装结构内的应力应变分布状态.温度循环加载条件下第五循环周期低温保温结束时刻MOEMS芯片封装结构内应力应变有限元分析结果如图2和图3所示.

云图,粘结层,应变分布,等效应力


条件是:低温保温温度-55℃,高温保温温度125℃,高温和低温的保温时间均为25min,升温和降温的速率均为20℃/min.在周期加载条件下,零应力应变参考温度选取为125℃[5-7].采用5个温度循环周期进行有限元分析计算,对模型施加的边界条件是:陶瓷基板底部四个角点施加全约束.1.2粘结剂层温度循环应力应变有限元分析结果采用范米塞斯等效应力应变(以下简称应力应变)描述MOEMS芯片封装结构内的应力应变分布状态.温度循环加载条件下第五循环周期低温保温结束时刻MOEMS芯片封装结构内应力应变有限元分析结果如图2和图3所示.图2芯片与粘结层等效应力应变分布云图Fig.2Equivalentstressandstraindistributionondieandadhesivefillet图3粘结层等效应力应变分布云图Fig.3Equivalentstressandstraindistributiononadhe-sivefillet图2所示为芯片和粘结层粘接为一体时的等效应力应变分布,图3所示为粘结层内的应力应变分布.从图2和图3中可见,温度循环加载下,MOEMS芯片与粘结层内的等效应力和应变分布是不均匀的,粘结剂层内的应力应变要大于芯片上的应力应变;对于图3所示的粘结剂层而言,最大应力应变出现于与芯片接触的四个角部,并且应力应变从与芯片下端外边缘接触处向中心逐渐减小,最大应力和最大应变分别为74.4MPa和0.010172.由于最大
【作者单位】: 成都航空职业技术学院电子工程系;桂林电子科技大学机电工程学院;桂林航天工业学院汽车与动力工程系;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51465012) 广西壮族自治区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2015GXNSFCA139006,2013GXNSFAA019322) 四川省教育厅科研资助项目(13ZB0052)
【分类号】:TN405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微光机电系统[J];电子工业专用设备;2008年07期

2 梁静秋;微光机电系统国内外研究进展[J];光机电信息;2000年08期

3 张培玉;微光机电系统技术的研究与应用(上)[J];电子产品世界;2001年12期

4 张培玉;微光机电系统技术的研究与应用(下)[J];电子产品世界;2001年14期

5 ;集成微光机电系统研究[J];中国科学院院刊;2001年06期

6 李文军,赵小林,蔡炳初,戴旭涵;微光机电系统及其应用[J];微细加工技术;2001年03期

7 王磊;;国外微光机电系统研究现状与趋势[J];今日科苑;2010年10期

8 赵小林,杨春生,蔡炳初;微光机电系统的微绞链研制[J];微细加工技术;1998年02期

9 周易;纪引虎;;微光机电系统制造工艺综述[J];航空精密制造技术;2008年02期

10 王跃林,王渭源;集成微光机电系统研究现况及其产业化前景[J];功能材料与器件学报;2000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2条

1 闭阗;;用于光网络的微光机电系统制作技术及进展[A];全国第十次光纤通信暨第十一届集成光学学术会议(OFCIO’2001)论文集[C];2001年

2 戴旭涵;赵小林;丁桂甫;汪红;蔡炳初;;非硅表面微机械加工技术及其在微光机电系统中的应用[A];中国光学学会2006年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周燕;自组装微镜面的有限元分析和制作[D];曲阜师范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254336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ianzigongchenglunwen/254336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067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