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间信息码本和粒子滤波相结合目标跟踪算法
【图文】:
>)=true,colordist(xt,vi)≤ε2,其中ε2为检测阈值,通常情况下ε1<ε2;Step6若码字ci与xt匹配,则xt=background,并更新码字ci;否则,xt=foreground;同时对xt进行以下操作:Step6.1若在xt码本的8邻域相邻码本中,存在ci与之平匹配,则count++;Step6.2若count++≥K,K为设定阈值,则xt=background;否则,xt=foreground。1.3前景检测结果对比采用PETS视频数据库中Camera和Lab两组视频进行实验,分别对室外和室内场景进行前景检测对比。如图1所示,Camera中左侧存在树枝晃动,以及车辆经过引起沿途车窗光线变化,这些干扰都引起了标准码本的误检。同样,Lab中人体经过引起室内光线突变更是引起了标准码本较大范围的误检噪声。而空间信息的码本在初步检测出前景之后又与背景码本进行融合比较,进一步精确判断前景像素,很好地适应了环境中的噪声和背景干扰。图1前景检测结果对比2基于前景检测的粒子滤波跟踪算法2.1核函数加权颜色特征提取复杂背景、光照等干扰影响对目标的正确描述,本文采用核函数加权[10]颜色特征对检测出的前景目标提取HSV颜色特征作为粒子滤波观测模型,以减少复杂背景对观测值的影响,即目标中心区域分配较大权值,而目标边缘区域分配较小权值。其中H和S分量对光照不敏感各划分为16个量化级,而V分量对光照明感划分为4个量化级,直方图颜色共被划分为16×16×4个量化级。首先通过码本前景检测得到准确目标前景并求得外接矩形H0=[x0,y0,w,h],其中(x0,y0)为矩形框中心坐标,w、h为矩形框宽和高,可得以矩形区域(x0,y0)为中心归一化加权直方图:q(u)=C∑ni=1k‖x1-x
Step5读取下一帧,重新进行粒子初始化。3实验结果及分析为验证本文算法前景约束下粒子采样的稳定性和跟踪效果的鲁棒性,与空间信息码本特征提取状态下复杂背景跟踪的有效性,分别进行了在交叉遮挡环境下同文献[8]算法对比,与复杂背景环境下同文献[2]标准粒子滤波算法对比。实验采用VS2010+OpenCV2.0,环境为i5(2.60GHz),内存2GB的笔记本电脑。(1)实验一:文献[8]算法交叉遮挡实验对比实验采用两个目标由接近、交叉到分开的视频(跟踪粒子数为100),对比文献[8]和本文两种算法的跟踪效果与粒子采样状态。如图2(a)所示,由于文献[8]中粒子的采样空间是随机的,所以其粒子发散比较大,两目标交叉过程中发散尤为严重。图2(b)为本文算法的粒子采样状态,由于采用了检测出的前景区域为粒子滤波观测样本,且粒子围绕目标中心采样,故粒子状态较稳定。图2(c)为本文算法的最大权重粒子状态即最终的跟踪结果。图2跟踪效果对比根据图2两目标交叉时的第188帧跟踪结果,,设定粒子矩形框的中心与目标实际中心的像素距离表征粒子的采样状态即发散程度,两种算法粒子序号为1-100,采样状态统计如图3所示,整个跟踪过程数据对比如表1所示。图3第188帧粒子采样状态统计
【作者单位】: 重庆邮电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重庆市软件质量保证与测评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基金】:重庆市教委科学技术研究项目(KJ1402001) 重庆市科委基础与前沿项目(cstc2014jcyjA 1347) 重庆市高校优秀成果转化项目(KJZH14219)
【分类号】:TN713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姜波;吴壮;;“数字哈尔滨”与城市基础空间信息标准[J];科技咨询导报;2007年20期
2 ;“北京首届空间信息产业论坛”成功召开——改革开放三十年,北京空间信息产业领跑全国[J];遥感信息;2009年01期
3 杜清运;;空间信息共享与服务的新趋势[J];地理信息世界;2009年04期
4 钟志勇,陈鹰;空间信息数据集成分析方法的研究[J];遥感信息;2000年04期
5 ;25亿元丰满数字北京——北京空间信息工程已经启动[J];每周电脑报;2001年47期
6 ;设计城市——北京空间信息工程定标准建机构[J];每周电脑报;2001年49期
7 袁正午,程承旗,汤井田,翟战强,吴杰;空间信息移动技术的发展现状与趋势[J];计算机工程与应用;2003年09期
8 曹桂发;空间信息移动用户服务系统[J];地球信息科学;2003年02期
9 苗前军;空间信息产业的形成与发展[J];测绘科学;2004年S1期
10 黄皖毅;空间信息共享的原理与技术[J];西南林学院学报;2004年S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陈述彭;;对地理与空间信息协调工作的建议[A];地理空间信息技术与数字江苏论坛文集[C];2001年
2 杜清运;;空间信息的结构、表达及其理解机制[A];面向21世纪的科技进步与社会经济发展(上册)[C];1999年
3 闫怡冲;孙中平;彭军还;魏斌;姜俊;洪运富;张雪;;环境空间信息共享与服务管理机制研究[A];2011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三卷)[C];2011年
4 浦甲伦;李腾;;一种面向任务的多层次多维度空间信息网络系统结构设计[A];中国系统工程学会第十八届学术年会论文集——A12系统科学与系统工程理论在各个领域中的应用研究[C];2014年
5 曹桂发;;空间信息移动用户服务系统[A];地图学与GIS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2年
6 李德仁;朱欣焰;龚健雅;;从数字地图到空间信息网格——空间信息多级网格理论思考[A];中国地理信息系统协会第三次代表大会暨第七届年会论文集[C];2003年
7 杨永国;谭海樵;岳建华;;数字矿区”——地测空间信息平台构建与开发研究[A];认识地理过程 关注人类家园——中国地理学会2003年学术年会文集[C];2003年
8 孙建中;;空间信息与公共产品的遥感——物质与信息同体记载的点源方法[A];中国遥感应用协会2010年会暨区域遥感发展与产业高层论坛论文集[C];2010年
9 刘全明;陈亚新;魏占民;;空间信息特异值的识别、处理及调控[A];第七届全国数学地质与地学信息学术会议论文摘要汇编[C];2004年
10 周万村;宋述军;;基于分布式服务的空间信息共享技术研究及其应用[A];中国地理学会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7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记者 杨君 通讯员 程学军;我国首个空间信息水利应用研发中心诞生[N];人民长江报;2010年
2 记者 祝桂峰 通讯员 管豪斌;广东:推动空间信息云服务模式[N];中国测绘报;2012年
3 记者 陈江 通讯员 黎霞;广西空间信息与测绘重点实验室获国家863计划资助[N];广西日报;2013年
4 北大天创信息技术公司首席科学家 邬伦;大力发展我国空间信息产业[N];光明日报;2001年
5 记者 丁全利;可实际运行的国家地质空间信息平台建成[N];地质勘查导报;2006年
6 记者 李大庆;北京空间信息产业领跑全国[N];科技日报;2008年
7 本报记者 刘恕;让地质空间信息自由流动[N];科技日报;2005年
8 未来;LBS:电信增值业务的新领域[N];人民邮电;2003年
9 李敬;空间信息产业走向整合[N];计算机世界;2007年
10 记者 祝桂峰 通讯员 管豪斌;研发数字广东空间信息云服务技术[N];中国国土资源报;201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强;空间信息的色彩管理机制研究[D];武汉大学;2005年
2 尚建嘎;室内空间信息及其模型支持下的行人位置感知计算方法[D];华中科技大学;2015年
3 白玉琪;空间信息搜索引擎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遥感应用研究所);2003年
4 梁娟珠;空间信息服务链构建关键技术研究及应用[D];福州大学;2011年
5 张海堂;空间信息移动服务模型、算法与传输技术研究[D];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2005年
6 薛丰昌;空间信息复合分析模型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08年
7 李卫江;电子政务与空间信息集成的理论及实践[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8 乐小虬;非结构化网络空间信息智能搜索与服务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遥感应用研究所);2006年
9 孟小亮;分布式环境下的空间信息服务链组合研究[D];武汉大学;2009年
10 鲁铭;基于本体的异构导航数据库集成与空间信息语义服务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云宗;高性能的空间信息计算系统设计与开发[D];上海交通大学;2014年
2 徐婷;基于用户模型的空间信息智能服务方法[D];成都理工大学;2015年
3 高晖;面向空间信息网络的容时容断网络仿真平台设计与实现[D];南京大学;2016年
4 丁振芳;空间信息共享模型研究与应用[D];河海大学;2005年
5 张洪珍;浦东新区空间信息产业发展现状与对策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6 李雪瑞;基于语义网的空间信息共享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2005年
7 曹彦波;基于本体的资源环境空间信息集成与共享技术研究[D];云南师范大学;2006年
8 周玉科;基于网格环境的空间信息服务集成[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9 王涛;空间信息移动服务客户端若干技术的研究与实现[D];中国人民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2005年
10 呙维;空间信息工作流若干关键技术研究[D];武汉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254704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ianzigongchenglunwen/254704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