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电子信息论文 >

基于枝节线加载谐振器的可调滤波器设计

发布时间:2020-02-17 02:51
【摘要】:传统基于变容二极管的双频电可调滤波器由于外部容值的加入,该类滤波器的插损变大,同时相对带宽锐减。基于多模谐振器结构,提出了一种新型的工作频段独立、电可调的双频带通滤波器。该滤波器由短路枝节线加载谐振器和一对1/4波长谐振器组成。在各自的谐振器末端加载带有变容二极管的外部偏置电路,1/4波长谐振器构成第一通带,短路枝节线加载谐振器构成第二通带,两通带之间互不干扰,单独调节。应用奇偶模分析法及调节耦合间距的方法,确保双通带均出现两个极点,保证其带宽的稳定性。该电可调滤波器第一通带可调范围为0.7~0.85 GHz,第二通带可调范围为0.9~1.05 GHz,同时双频带的相对带宽基本保持在10%以上,较以往的双频电可调滤波器,该款滤波器的相对带宽有了较为明显的提升。
【图文】:

等效电路图,谐振器,短路,波长


?.85GHz,对应3dB相对带宽大于10%;第二通带调谐范围:0.9~1.05GHz,对应3dB相对带宽大于10%;双频带在可调范围内插入损耗均优于6dB。1电可调滤波器结构分析该款滤波器采用了枝节线加载谐振器(Stub-LoadedResonator,SLR)和1/4波长谐振器结构。通过在SLR和1/4波长谐振器的开路端加载带有变容二极管的外置电路,来调节不同通带的奇偶模工作频率,,从而实现双通带的独立电可调。由于加入了源与负载之间以及谐振器之间的耦合,在获得较好的带内传输特性的同时,也提高了带间的隔离度。1.1短路1/4波长谐振器如图1所示,从1/4波长谐振器一侧看过去的输入导纳Yin为:Yin=jY1W1C1+Y1tanθ1Y1-W1C1tanθ1(1)根据谐振条件IM(Yin)=0,可得:C1=12πfo1z1cot(2πl1εi醨Cfo1)(2)图1短路1/4波长谐振器因此,在介质板材和微带线宽度确定的情况下,该谐振器中第一通带中心频率随变容二极管C1容值的变化而发生改变。1.2短路枝节线加载谐振器由于该谐振器是轴对称结构,可以采用奇偶模分析法进行分析,其等效电路如图2(b)、(c)所示。当奇模激励时,谐振器的对称面等效为电壁,相当于短路,如图2(b)所示。加载带有变容二极管的外置电路后,从传输线一端看过去的输入导纳Yin_odd为:Yin_odd=jY2W2C2+Y2tanθ2Y2-W2C2tanθ2(3)根据谐振条件IM(Yin_odd)=0,可得:C2=12πfo1z2cot(2πl2εi醨Cfe1)(4)(a)短路枝节加载谐振器(b)奇模等效电路(c)偶模等效电路图2短路枝节线加载谐振器及其等效电路偶模激励时,谐振器的对称面等效为磁壁,相当于开路,如图2

等效电路图,谐振器,枝节,短路


1.1短路1/4波长谐振器如图1所示,从1/4波长谐振器一侧看过去的输入导纳Yin为:Yin=jY1W1C1+Y1tanθ1Y1-W1C1tanθ1(1)根据谐振条件IM(Yin)=0,可得:C1=12πfo1z1cot(2πl1εi醨Cfo1)(2)图1短路1/4波长谐振器因此,在介质板材和微带线宽度确定的情况下,该谐振器中第一通带中心频率随变容二极管C1容值的变化而发生改变。1.2短路枝节线加载谐振器由于该谐振器是轴对称结构,可以采用奇偶模分析法进行分析,其等效电路如图2(b)、(c)所示。当奇模激励时,谐振器的对称面等效为电壁,相当于短路,如图2(b)所示。加载带有变容二极管的外置电路后,从传输线一端看过去的输入导纳Yin_odd为:Yin_odd=jY2W2C2+Y2tanθ2Y2-W2C2tanθ2(3)根据谐振条件IM(Yin_odd)=0,可得:C2=12πfo1z2cot(2πl2εi醨Cfe1)(4)(a)短路枝节加载谐振器(b)奇模等效电路(c)偶模等效电路图2短路枝节线加载谐振器及其等效电路偶模激励时,谐振器的对称面等效为磁壁,相当于开路,如图2(c)所示。此处为方便计算,我们取W2=2W1。加载带有变容二极管的外置电路后,从传输线一端看过去的输入导纳Yin_even为:Yin_even=jY2W3C2+Y2tan(θ2+θ3)Y2-W3C2tan(θ2+θ3)(5)当IM(Yin_even)=0时,偶模激励时的谐振条件为:C2=12πfe2Z2cot(2π(l2+l3)εi醨Cfe2)(6)在短路枝节线加载谐振器中,奇模谐振频率fe1与偶模谐振频率fe2同构成通带2,且在介质材料和微带线宽度确定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淼;台面型变容二极管铝帽沿结构的存在及其影响[J];河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76年00期

2 寿松;集成化的变容二极管[J];半导体技术;1988年03期

3 毕无敌,宋其华,孟祥增;变容二极管频率变换作用的数学分析[J];山东工业大学学报;1994年04期

4 伍如云;;部分变容二极管参数[J];电子制作;1998年01期

5 周兴华;变容二极管和电调谐[J];电子世界;2000年06期

6 邹道生;变容二极管直接调谐电路的分析[J];赣南师范学院学报;2000年06期

7 于华;;变容二极管及其压容特性[J];家庭电子;2002年02期

8 羽冬;;瑞萨推出安装面积缩小40%的变容二极管[J];半导体信息;2004年06期

9 翁寿松;;变容二极管的新发展及其应用[J];电子元器件应用;2005年05期

10 刘伟;;变容二极管的结构、符号、外形及检测[J];家电检修技术;2010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3条

1 姜春香;;变容二极管失效分析[A];第五届华北、东北地区理化会议论文集[C];1993年

2 姜海波;赵润;;GaAs超突变结变容二极管的设计[A];全国第19届计算机技术与应用(CACIS)学术会议论文集(上册)[C];2008年

3 杜国宏;唐小宏;肖飞;;可调对偶混合左右手传输线特性研究[A];2009年全国微波毫米波会议论文集(下册)[C];200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条

1 武汉 王绍华;浅谈SMD变容二极管[N];电子报;200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张智

本文编号:258029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ianzigongchenglunwen/258029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c4d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