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电子信息论文 >

面向双模态红外图像融合的拟态变换原理研究

发布时间:2020-03-20 06:12
【摘要】:红外光强图像主要反映了目标的形状、亮度以及位置信息;红外偏振图像主要反映目标的边缘和细节信息。二者融合能够更全面的描述场景信息,提高图像视觉效果,在空间探测、目标识别、安全检测、高性能空天一体化网络检测、公共安全视频监控等方面都有很重要的应用。如何更好地将不同源图像间互补信息综合到一幅图像从而提高目标探测识别水平对实际应用具有重要意义与价值。随着红外探测技术的不断发展,场景信息日益复杂,现有红外光强与偏振图像融合算法不能根据图像差异特征变化进行动态调整并且缺乏考虑融合需求,造成图像部分差异特征融合效果不理想甚至失效。如何解决该问题成为当今红外图像融合领域的重点。本研究根据拟态仿生学思想,借鉴拟态章鱼的多拟态过程,提出面向双模态红外图像融合的拟态变换原理。本研究利用拟态变换的思想动态调整融合算法各变元组及其组内变元选择和不同变元的组合方式,并为其组合提供理论基础与依据,利用提出了拟态融合框架下的图像特征感知,将感知到的图像特征主次顺序输入到拟态变换框架中,最终得到最优融合算法。本方法的提出充分发挥各变元组的优势,显著提高融合图像质量,使原始图像中的主要差异特征均得到很好的融合,提升融合图像视觉效果。本文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多拟态过程与融合过程分析:通过分析拟态章鱼具有多拟态过程的原因,得到其具有多拟态特性的深层原因。分析常见图像融合算法的一般性过程,找到融合过程中可以相互独立且对融合效果具有影响的部分,分析拟态章鱼多拟态过程与图像融合过程之间的相关性,并建立两者之间的对应关系。(2)拟态融合框架下变元组及组内变元选择与组合:图像拟态融合过程中,其变元组是由最小变换单元构成,变元组之间的不同组合作用于图像的拟态融合过程。将拟态融合过程拆分成如下四类变元组:多尺度分解变元、融合规则变元、融合参数变元、融合结构变元。通过分析组内变元对于不同图像特征的融合效果,得到变元与图像特征之间的融合效果关系,为后续建立拟态变换原理提供理论支撑。(3)拟态变换框架下的图像特征感知:重点研究目标场景和图像特征之间的关系,利用可能性分布合成的方法解决样本数量少、感知特征概率和不为1的问题。通过对原始图像进行特征提取并量化,得到每类图像特征与场景目标之间的关系,并建立其概率分布。利用可能性理论,将概率分布转化为可能性分布,利用合成规则将可能性分布进行合成得到合成分布,利用该分布对场景信息进行场景感知,为解决融合需求问题以及后续建立拟态变换原理、融合算法的动态调整奠定基础。(4)双模态红外图像融合的拟态变换原理:首先分析不同变元组内变元对图像特征的融合效果,并提出比较融合度的概念,进而确定针对不同图像特征的有效融合变元和无效融合变元。利用单映射的方法建立多变元组与图像特征之间的映射关系,并进一步优化得到多集值映射关系,采用数学建模的思想,利用矩阵方法对所得到关系进行建模,达到从图形化到函数化的表示,进而得到拟态变换原理。该原理的提出可以为变元的选择及其组合方式提供依据,避免了现有的经验选择主观性过强的问题,并且可以提高融合效果。不仅解决了传统融合算法不能随图像特征变换而动态调整的问题,也解决了缺乏考虑融合需求的问题。
【图文】:

示意图,图像融合,过程,示意图


图 1.1 图像融合过程示意图一种非常重要的研究手段,,许多研究成果都是利、蜂群算法、神经网络算法等都是利用生物仿好地解决大量实际问题。受到生物仿生学的启

融合算法


三层次融合算法的关系
【学位授予单位】:中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TP391.41;TN219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晏菁;;产品拟态化:产品创新的革命[J];销售与市场(管理版);2010年10期

2 姜国君;;信用风险中的拟态现象及其识别[J];北方经济;2007年08期

3 刘桂敏;关于拟声拟态语(五)[J];日语知识;1998年03期

4 华腾飞;;生物拟态有妙用[J];少儿科技;2012年03期

5 何永忠;陈美玲;;基于协议的拟态研究综述[J];北京交通大学学报;2016年05期

6 蒂莫·马伦;汤黎;;生物拟态的符号学阐释[J];鄱阳湖学刊;2014年04期

7 王科奇;;基于感知自然物象的建筑创作方法——拟态建筑[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11年06期

8 张华;;“生物拟态”——中国小企业生存模式探索[J];当代经济(下半月);2007年06期

9 刘桂敏;关于拟声拟态语(六)[J];日语知识;1998年04期

10 邹秋林;拟态种种[J];生物学通报;1999年09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梅鑫;陈银生;陈芙蓉;陈忠平;;运用免疫荧光方法分析人脑胶质母细胞瘤拟态管道[A];第八届中国肿瘤学术大会暨第十三届海峡两岸肿瘤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4年

2 张弥弘;;基于数字技术的建筑拟态创作研究[A];数字建构文化——2015年全国建筑院系建筑数字技术教学研讨会论文集[C];2015年

3 徐媛;刘皋林;;化疗药物及血管抑制剂对血管拟态的作用[A];2011医学科学前沿论坛第十二届全国肿瘤药理与化疗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1年

4 柳继勇;张聘义;肖仁鑫;胡海双;周立钢;;一种偏振红外图像的像素级融合算法[A];2007年光电探测与制导技术的发展与应用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5 魏新;;红外图像处理技术[A];中国光学学会2011年学术大会摘要集[C];2011年

6 李卓;李平;;动态红外图像生成技术综述[A];2006年全国光电技术学术交流会会议文集(A 光电系统总体技术专题)[C];2006年

7 刘松涛;周晓东;杨绍清;;基于元胞自动机的红外图像增强新方法[A];2006年全国光电技术学术交流会会议文集(D 光电信息处理技术专题)[C];2006年

8 张秀丽;李琦;王骐;;红外主被动图像融合的三维视觉预处理[A];图像图形技术与应用进展——第三届图像图形技术与应用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8年

9 郭永胜;谷峰;;CCD近红外图像特征研究[A];图像图形技术研究与应用2009——第四届图像图形技术与应用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9年

10 张云峰;;红外图像实时增强系统的设计与研究[A];中国空间科学学会2013年空间光学与机电技术研讨会会议论文集[C];2013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记者 范毅 通讯员 杨大伟;全球首个成套拟态防御设备上线[N];人民邮电;2018年

2 记者 张建松;我成功研制世界首台拟态计算机[N];人民日报;2013年

3 记者 王艳红;科学家证实蟹蛛的拟态能力[N];光明日报;2002年

4 ;世界首台拟态计算机研制成功[N];电脑报;2013年

5 张玉洁;动物的拟态[N];云南日报;2004年

6 常丽君;中美科学家开发出光电拟态系统[N];科技日报;2014年

7 斯雪明 苑超;拟态防御,构筑网络安全新长城[N];中国国防报;2016年

8 记者 王春;我成功研制世界首台拟态计算机[N];科技日报;2013年

9 中国工程院院士 邬江兴;网络安全不平衡需拟态防御[N];中国信息化周报;2016年

10 记者 唐先武 通讯员 杨克功 刘昂;拟态防御将改变网络安全游戏规则[N];科技日报;201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周娟;“消费精英”空间生产:权力场域中的媒介拟态消费环境建构[D];武汉大学;2010年

2 张雷;面向拟态变换的异类红外图像融合算法协同嵌接方法研究[D];中北大学;2018年

3 李青峰;轴突导向因子Netrin-1在肺癌血管拟态和血管新生中的作用及机制的初步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4 王艳;多目标拟态物理学优化算法及其应用研究[D];兰州理工大学;2011年

5 田思;微光与红外图像实时融合关键技术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10年

6 孙涵;基于红外图像的道路识别与运动目标跟踪[D];南京理工大学;2005年

7 李江;红外图像人脸识别方法研究[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05年

8 郑欣;红外图像无参考图评价方法及应用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5年

9 刘涛;红外图像非均匀性校正算法及图像质量评价的研究[D];浙江大学;2017年

10 王晓宇;红外图像分析关键技术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吕胜;面向双模态红外图像融合的拟态变换原理研究[D];中北大学;2018年

2 徐泓颖;关于宫泽贤治作品中拟声拟态语的翻译研究报告[D];吉林大学;2013年

3 伍永波;传粉拟态系统模型的稳定性分析与仿真[D];重庆邮电大学;2017年

4 金爱花;韩日拟声拟态语比较研究[D];延边大学;2011年

5 邢运芳;关于日语中拟声拟态语的音韵和形态特征[D];湖南师范大学;2008年

6 张艳丽;探析体育内涵在拟态真实中的实现[D];吉林大学;2009年

7 王龙江;基于网络编码的数据拟态化存储关键技术研究[D];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2017年

8 常晶;新闻发言人制度对中国拟态国家形象的影响与塑造[D];外交学院;2015年

9 张斐;基于约束保持法的矢量拟态物理学约束优化算法研究[D];太原科技大学;2011年

10 谭健;基于拟态计算机的全流水架构MD5算法及口令恢复研究[D];郑州大学;2017年



本文编号:259137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ianzigongchenglunwen/259137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2eb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