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电子信息论文 >

电力电子装置电磁兼容传导特性测试方法研究

发布时间:2020-03-20 14:32
【摘要】:随着功率器件朝着高频化方向的发展,大量的电力电子装置产生的传导性电磁干扰问题日益严重。特别是在大功率设备中,电压和电流瞬变是由功率器件的高速开关过程引起的,这给电力电子器件带来了严重的电磁干扰,已成为电力电子技术进步的一个重要瓶颈。基于此,本文着重研究电力电子装置的电磁兼容传导特性测试方法的相关问题,主要工作如下:(1)阐述了国内外电磁兼容的相关标准,并作出了对比。分析了电力电子系统的干扰源、传输路径和敏感设备等问题,并开展了相关测试方法的研究;此外,主要研究了电磁兼容相关测试项目所需测试场地以及测试设备。(2)针对传导抗扰度测试的原理和标准进行了比较、分析与研究,提出了一种基于电磁钳注入的传导抗扰度测试方法。考虑到开关电源是一种典型的电力电子装置,故本文以开关电源(型号FDPS-50A)为研究对象,在不同工况下通过电磁钳注入法进行传导抗扰度试验。通过试验获得了此开关电源的电磁抗扰度性能,进而此方法的有效性被得到验证。该测试方法不仅使其更适用于测试设备的可用性,而且使试验操作更为方便。因此方法具有通用性,故可用于其它系统或零部件的测试中。此测试方法对电力电子设备进行传导电磁抗扰度的预测分析具有一定的实际意义。(3)当电气和电子设备不工作,高压输入侧仍有部分干扰信号经耦合路径传递到低压输出侧,输出侧干扰的强弱由高低压耦合衰减特性描述。目前,尚未有针对电力电子装置耦合衰减特性的测试方法。本文提出了一种通用的耦合衰减测试方法。通过对耦合衰减测试原理和测试方法的研究与分析,以开关电源为研究对象进行了耦合衰减测试实验,测取了不同工况下的实验结果。通过对上述测试结果进行分析,得到高低压耦合衰减特性的测试曲线,进而验证了此方法的正确性及通用性,其可用于其它系统或设备的测试中。该方法完善了电磁兼容测试技术,弥补了在耦合衰减测试领域的空白,有助于工程师更好的了解电气及电子设备的电气特性,测试设备内部间高低压隔离程度,对减少EMC具体问题有很大帮助。
【图文】:

组织结构图,组织结构,电磁兼容标准


第一章 绪论EMS 限制值和 EMI 发送量,用于满足设备在系统中正常而兼容地工作[14]。从国际范围看,电磁兼容标准的制定已经历了七十多年的发展历程。其中,,IEC 是制定电磁兼容标准且在国际上得到广泛认可的组织。IEC 有两个用于专门负责执行它的相关工作的小组委员会,制定的标准是通用标准和基础标准。这两个下属委员会包括电磁兼容性技术委员会(TC77)和国际无线电干扰特别委员会(International SpeciaCommittee on Radio Interference, CISPR)。其中发射频率大于 9kHz 的情况主要由 CISPR适用,其组织结构如图 1-1 所示。IEC 61000 系列不仅能用在全部频带内的抗扰度性能,还可用于由开关动作等导致的高频瞬态发射,以及发射频率低于 9kHz 情况。它由 TC77制定。如图 1-2 所示为 TC77 的组织结构。

组织结构图,组织结构


TC77的组织结构
【学位授予单位】:天津理工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9
【分类号】:TN03;TM1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安全与电磁兼容》2019年征订单[J];安全与电磁兼容;2018年06期

2 Frank Leferink;;电磁兼容的发展趋势[J];安全与电磁兼容;2019年01期

3 刘孟孟;;舰船总体电磁兼容方法研究[J];舰船电子工程;2019年04期

4 朱研;;电磁兼容测试技术研究[J];中国新通信;2019年06期

5 林容芳;杨国荣;;电磁兼容在打印机产品中的测试与研究[J];广东科技;2019年05期

6 ;《安全与电磁兼容》2019年征订单[J];安全与电磁兼容;2019年02期

7 ;《安全与电磁兼容》2018年征订单[J];安全与电磁兼容;2017年06期

8 ;《安全与电磁兼容》2018年征订单[J];安全与电磁兼容;2018年01期

9 陈雪波;;电磁兼容检测与优化研究[J];技术与市场;2018年04期

10 ;《安全与电磁兼容》2018年征订单[J];安全与电磁兼容;2018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2014年全国电磁兼容与防护技术学术会议组织机构[A];2014年全国电磁兼容与防护技术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4年

2 王建国;;无线超短波电磁兼容环境监测方法研讨[A];2010第十五届可靠性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3 刘鸿琴;;浅谈电磁兼容及其测试[A];2001年电子测量新技术报告会论文集[C];2001年

4 邓辉;余宗敏;;飞行器遥测系统的电磁兼容(EMC)问题探讨[A];航空装备维修技术及应用研讨会论文集[C];2015年

5 李圭源;张厚;王剑;徐海洋;;一种雷达间电磁兼容预测的天线耦合模型[A];2009年全国天线年会论文集(下)[C];2009年

6 王英;;电磁兼容设计新理念[A];08全国电工测试技术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8年

7 刘德祥;李云山;;指挥控制系统战场电磁兼容研究[A];2013第一届中国指挥控制大会论文集[C];2013年

8 鲍协文;金焘;蔡珍梅;;设备电磁兼容的建标动向[A];第十二届全国电磁兼容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2年

9 刘其凤;张崎;奚秀娟;谢大刚;侯冬云;吴楠;;舰船平台电磁兼容顶层量化预设计方法[A];中国造船工程学会电子技术学术委员会2011年海战场电子信息技术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10 王岚;杨波;;通信中的电磁干扰和电磁兼容[A];1995年全国微波会议论文集(下册)[C];1995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张乃千;集成桅杆:不止是“搭积木”[N];中国国防报;2017年

2 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认证与实验室评审司副司长 谢军;推动我国电磁兼容检测与认证发展[N];中国电子报;2000年

3 朱明杰 吴慎山;欧盟的电磁兼容指令[N];电子资讯时报;2008年

4 本报特约撰稿人 白同云;电磁兼容认证与有关法规[N];中国电子报;2000年

5 本报特约通讯员 张文新 本报记者 张锋;电磁兼容:一个不可忽视的新课题[N];解放军报;2005年

6 ;电磁兼容学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N];科技日报;2004年

7 朱巍;电磁兼容又亮红灯[N];山西科技报;2000年

8 陈露晓;电磁兼容:新的环境课题[N];中华读书报;2003年

9 成都 新鸿 编;电磁兼容和屏蔽[N];电子报;2015年

10 本报记者 朱巍;电磁兼容困扰家电企业[N];中国电子报;200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杨壮壮;快速暂态过电压对二次设备干扰的电磁兼容研究[D];沈阳工业大学;2018年

2 黎淑兰;基于无耗和有耗介质基底的串扰理论研究和分析[D];北京邮电大学;2005年

3 白保东;电磁兼容暗室特性的时域分析研究[D];沈阳工业大学;2006年

4 张金玲;高功率微波器件和电路的电磁兼容研究和设计[D];北京邮电大学;2009年

5 陈曦;基于小波分析理论的电磁兼容测试与诊断技术研究[D];河北工业大学;2001年

6 彭河蒙;电动汽车电机驱动系统电磁干扰预测模型的研究[D];重庆大学;2015年

7 张丹;高速动车组电磁兼容预测建模方法及其应用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7年

8 樊宽刚;轿车发动机点火系统电磁辐射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9 卢中昊;系统级电磁兼容现场测量关键技术研究[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13年

10 张旭锋;传输线理论及电磁兼容计算的半解析方法研究[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娟;电力电子装置电磁兼容传导特性测试方法研究[D];天津理工大学;2019年

2 何海彬;机载医疗设备的电磁兼容与减振设计及实现[D];大连理工大学;2018年

3 邵绪晨;实际机箱系统的电磁兼容仿真分析[D];内蒙古大学;2018年

4 刘天保;2.4G无线AP通信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湖南大学;2018年

5 李福彪;真空度在线检测系统电磁兼容与可靠性设计[D];大连理工大学;2018年

6 范晓巍;SCB火工品电磁兼容的电路仿真与实验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18年

7 梁争;卫星天线布局和电磁兼容预测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18年

8 张书奇;列车高压设备的电磁兼容研究[D];大连交通大学;2018年

9 张忠琪;用于轨道交通电力系统的通信测控一体机研制[D];天津大学;2018年

10 刘祥武;汽车零部件级电磁兼容(EMC)测试技术研究[D];湖南大学;2017年



本文编号:259190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ianzigongchenglunwen/259190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cb1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