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电子信息论文 >

基于非线性效应的全光模数转换器的研究

发布时间:2020-04-12 15:40
【摘要】: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人们获得的信息量成指数级增长,这也对信息在传输的过程中的速率和带宽产生比较高的要求。模数转换器作为通信网络中的基本组件,传统电子模数转换器的性能受限于保持电路带宽、比较器驰豫和时钟抖动等因素,其性能难以满足高速数字信号处理的发展。全光模数转换器将抽样、量化、编码三个步骤通过光子技术来实现,以解决传统电子模数转换器的“电子瓶颈”,满足数字信号处理的高速率和高带宽的需求。本文所做的主要工作和成果如下:首先,叙述了全光抽样和全光量化的多种实现方式和其发展历程,并对各种方案的优劣进行了总结分析,同时还介绍了全光逻辑门的实现方式和应用。其次,本文从Maxwell电磁理论出发,推导了光脉冲的时域形式的传输方程。并以此为基础分析了耦合器的原理,推导了耦合器的耦合模方程。进而利用耦合器的传输矩阵分别对Sagnac环和M-Z干涉仪中光的传输方程进行了推导,得到了其透射率,并分析了其实现光开关的条件。然后,基于光脉冲传输理论,运用了二阶色散对脉冲的展宽特性对待抽样信号进行预处理来降低对采样脉冲重复频率的要求。研究中,采用具有高色散系数的线性啁啾布拉格光纤光栅来替代常用的色散器件来降低系统的传输损耗,简化整个抽样系统。在第二章中的分析中得知对称的M-Z干涉仪并不能实现光开关,因此本文利用非线性光学的交叉相位调制效应效应改变介质的折射率,从而使在M-Z干涉仪两臂上传输的信号之间产生了相位差,当相位差达到?时,满足实现光开关的必要条件,也就是完成了输入信号在M-Z干涉仪的两个输出端口的切换输出。进一步研究了基于交叉相位调制效应的M-Z干涉仪的开关特性,并分析了耦合器系数、抽样脉冲峰值功率、干涉仪臂长对开关性能的影响。接着提出了一种基于M-Z干涉仪的全光采样系统,实现了在干涉仪两臂相等时的全光抽样,并分析了臂长不等时对抽样性能的影响,得出了基于交叉相位调制的M-Z干涉仪进行抽样时干涉仪两臂长度必须一致的结论,否则,已抽样信号会有严重的失真。最后本文还发现,基于交叉相位调制效应实现的全光抽样方案,还具有全光波长转换的功能。基于波长转换的特性,本文接着提出了一种基于M-Z干涉仪的全光逻辑门方案,通过改变系统参数和调整系统结构,总共实现了四种不同的逻辑操作。最后,本文还提出了一种基于Sagnac光纤环和光限制器的全光量化编码器方案,通过优化Sagnac环系统的各个参数得到了系统各级的透射率曲线,再通过选取合适的量化阈值,实现了对已抽样信号的4 bit量化编码。
【图文】:

光纤通信系统,组成部分,二氧化硅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光纤的主要材料二氧化硅在自然界中来源广泛,且二氧化硅的化学性的使用年限比较久。纤通信系统组成部分如图 1.1 所示。信源通过调制器调制到载波上再输,再经过光放大器或中继器的处理发送到接收机,接收机检测到信处理后将消息发送给信宿。

工作原理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WDM 使用 C 波段(1530 nm-1565 nm)的传输窗口,但通道间隔更密。与 DDM 不用波长之间的信道间隔更大,从而降低了对收发机的设计要求,其价DM,DWDM 和 CWDM 均基于在单一光纤上使用多个波长的光的理念,,但数量以及在光学空间中放大复用信号的能力各不不同。EDFA 为 C 波段提,拉曼放大增加了 L 波段放大的机制。对于 CWDM,不可使用光功率放大离被限制在几十公里。对于 CWDM 和 DWDM 两种波分户用技术而言,主术,DWDM 的通道间隔更加紧密,其载波的频率利用率更高,会提高单根,大大提高光线系统的容量。除了这在宽带利用率和系统容量上的显著优势网络结构简单,更利于灵活组网,以上的诸多优势让 DWDM 技术成为全光缺的一部分。
【学位授予单位】:杭州电子科技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TN792;TN929.11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荆苏丹;吴朝烨;;逐次逼近模数转换器专利技术分析[J];河南科技;2017年03期

2 陈楠;龙飞;;MATLAB/Simulink仿真在模数转换器教学中的应用[J];计算机时代;2015年09期

3 汪雨雯;叶凡;任俊彦;;一种应用于时间交织模数转换器的低抖动延迟锁定环[J];复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年03期

4 王芸;;一种∑-Δ模数转换器[J];电气电子教学学报;2011年01期

5 张有涛;李晓鹏;刘Ya;张敏;钱峰;陈辰;;8bit 1.4GS/s模数转换器[J];固体电子学研究与进展;2010年01期

6 ;ISLA112P50:500MSPS模数转换器[J];世界电子元器件;2010年09期

7 张有涛;李晓鹏;刘Ya;张敏;陈新宇;钱峰;;6 bit 1.8GS/s模数转换器[J];固体电子学研究与进展;2009年02期

8 吴春瑜;佟波;王继安;李文昌;李威;;一种八位并行插值型模数转换器的设计[J];辽宁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年04期

9 王怀秀;朱国维;;24位高性能模数转换器ADS1274/ADS1278及其应用[J];国外电子元器件;2008年05期

10 ;Cirrus Logic新型低功耗模数转换器CS53L21[J];电子元器件应用;2006年08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周涛;许建平;贺明智;;适用于高频开关电源数字控制器的模数转换器[A];2006中国电工技术学会电力电子学会第十届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6年

2 陈睿;陆妩;任迪远;郑玉展;王义元;费武雄;李茂顺;兰博;崔江维;;10位双极模数转换器的电离辐射效应[A];第十五届全国核电子学与核探测技术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3 马绍宇;韩雁;黄小伟;杨立吾;;一个高性能、低功耗18位音频模数转换器(ADC)[A];第十届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四)[C];2008年

4 王栋;王怀秀;;24位高性能Σ-△型模数转换器AD7764及在温度采集中的应用[A];第20届测控、计量、仪器仪表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5 李顺鑫;;DR成像技术的临床应用[A];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医学影像专业委员会第十七次全国学术大会暨甘肃省中西医结合学会医学影像专业委员会第六届学术年会资料汇编[C];2019年

6 吕培庚;陈峥;;电缆隧道监测信号的数字化采集与在线监测的研究[A];2017年“电子技术应用”智能电网会议论文集[C];2017年

7 陈睿;陆妩;任迪远;郑玉展;王义元;费武雄;李茂顺;兰博;;不同偏置条件的10位CMOS模数转换器的辐射效应[A];中国核科学技术进展报告——中国核学会2009年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一卷·第7册)[C];2009年

8 田国平;朱思成;白元亮;;砷化镓8Bit ADC电路的辐照试验研究[A];第十届全国抗辐射电子学与电磁脉冲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9 姜岩峰;张晓波;鞠家欣;黄绍起;;数字电视信道解调解码芯片内嵌式模数转换器的验证测试[A];第五届中国测试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8年

10 蔡友;韩雁;;Δ∑模数转换器中数字抽取滤波器的设计[A];浙江省电子学会2006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广东 尹华军;单片机模数转换器用于按键扫描的软件优化[N];电子报;2017年

2 湖北 叶启明;多功能、高性能模数转换器ADC10080[N];电子报;2006年

3 ;ADI CMOS工艺模数转换器降低处理系统的成本[N];中国计算机报;2002年

4 ;24比特立体声模数转换器[N];中国计算机报;2004年

5 某摩步师侦察营仪侦连中士 周飞飞;模数转换器:夜间战场侦察如白昼[N];解放军报;2011年

6 ;TI推出12位500 MSPS ADC[N];电子资讯时报;2006年

7 ;扫描各有各的招[N];中国计算机报;2002年

8 记者 孙文博/北京;ADI专注ADC市场 未来将打“中国牌”[N];电子资讯时报;2003年

9 赵艳秋;TI最高速度16位ADC发布[N];中国电子报;2008年

10 本报记者 程彦博;低成本与高价值的平衡[N];中国计算机报;201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管锐;超低功耗16位逐次逼近式模数转换器的研究与实现[D];上海交通大学;2018年

2 张靓;高速低功耗CMOS逐次逼近型模数转换器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7年

3 董嗣万;高速流水线模数转换器结构优化及数字校准技术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7年

4 过伟;高效CMOS逐次逼近型模数转换器关键技术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8年

5 苏斐然;时间交替光模数转换器基本模型与实验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7年

6 王林锋;高速流水线模数转换器关键技术研究与芯片设计[D];东南大学;2018年

7 易婷;高性能∑△模数转换器设计[D];复旦大学;2002年

8 张剑云;应用于数字视频接收器的低功耗高速流水线模数转换器的研究[D];复旦大学;2006年

9 殷秀梅;流水线模数转换器双模式数字后台校正技术[D];清华大学;2010年

10 张睿;时间交叉模数转换器数字校准技术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侯斌;用于GNSS导航芯片的模数转换器的研究与设计[D];上海交通大学;2016年

2 程天元;一种用于无线心电信号测量的低功耗双积分型模数转换器的设计[D];上海交通大学;2018年

3 齐思萌;双模式循环结构模数转换器的设计与研究[D];辽宁大学;2019年

4 徐杰;基于非线性效应的全光模数转换器的研究[D];杭州电子科技大学;2018年

5 孙伟;一种12位1.6GSPS折叠插值模数转换器的研究与设计[D];重庆邮电大学;2019年

6 赵亮;基于快闪和逐次逼近架构的混合型模数转换器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9年

7 熊远靖;光学时间拉伸信号失真抑制技术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9年

8 陈思园;应用于DSP的嵌入式模数转换器设计[D];湖南大学;2015年

9 何佳保;一种低功耗逐次逼近模数转换器的设计与仿真[D];哈尔滨理工大学;2018年

10 姜刚建;中高精度16位SAR A/D转换器校准电路新结构设计[D];北京交通大学;2018年



本文编号:262488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ianzigongchenglunwen/262488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62c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