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电子信息论文 >

基于咔唑衍生物蓝光热致延迟荧光材料的制备及其电致发光性能研究

发布时间:2020-04-15 12:35
【摘要】:有机发光材料是OLED(有机发光二极管)技术的基石。目前,高效的蓝光材料短缺,已经成为制约OLED产业发展的瓶颈。蓝光磷光材料受制于材料成本和器件稳定性等因素,无法在产业中大规模应用。蓝光TADF(热致延迟荧光)材料因具有较高的器件效率和更广泛的材料来源,成为蓝光磷光材料潜在的替代对象之一。经过近十年的发展,蓝光TADF材料仍面临着很多问题,如:可用的材料体系比较单一、结构与性能之间的关系不甚明晰、器件效率滚降严重等。本论文拟从(1)拓展蓝光TADF分子可用的给电子基团;(2)探究分子结构与TADF性能的关系;(3)研究TADF器件效率滚降产生的机理等方面出发,设计合成高效的蓝光TADF材料,并探索其在OLED发光器件中的应用前景。具体内容如下:(1)通过设计合成两个立体构型差异较大的同分异构体TADF材料,探究立体构型对TADF性能的影响。两个化合物的单重态和三重态能级差(ΔE_(ST))比较小(0.11-0.13 eV),PLQY(荧光量子产率)较高(0.71-0.78)。由于IndCzpTr-1具有较大的空间位阻,能够减少发光层的激子淬灭,从而实现了最大外量子效率(EQE_(max))为22.1%的天蓝光掺杂器件和10.2%的绿光非掺杂器件。说明IndCzpTr-1不仅是良好的客体材料,也适合用作主体材料。IndCzpTr-2的平面化构型使得分子倾向于水平排列,提高了器件的出光耦合效率,其掺杂器件EQE_(max)达到了30.0%。(2)首次设计合成一个在咔唑3,4位取代的芴并咔唑新型给体基团,通过改变与4,6-二苯基三嗪的连接方式制备了四个TADF材料,研究了不同的桥连方式和桥连基团对TADF性能的影响。这些化合物均具有刚性结构,热稳定性良好。其中,邻位连接的分子SFI34oTz,由于扭曲角较大,具有最小的ΔE_(ST)和最低的PLQY。光物理测试表明,SFI34oTz在溶液和薄膜中被光激发会产生LE(局域)态和CT(电荷转移)态的双发射,在高极性主体中或者高能量激发时能够实现~1LE(局域态单线态)向~1CT(电荷转移态单线态)的构型转化。最终基于SFI34oTz的掺杂器件实现了EQE_(max)为22.4%的绿光发射。对位连接的分子SFI34pTz同时实现了较小的ΔE_(ST)和较高的PLQY,其掺杂器件的EQE_(max)为25.3%,发射天蓝光。(3)通过螺二芴在咔唑1,2位、2,3位分别取代形成两个新的给体基团,与上一章的3,4位芴并咔唑进行对比,分别与相同的受体基团4,6-二苯基三嗪连接,比较咔唑上不同取代位置对TADF性能的影响。经过光物理性能的研究发现,在给电子能力方面:咔唑3,4位取代2,3位取代1,2位取代;热致延迟荧光强度方面:SFI34pTzSFI23pTzSFI12pTz。基于SFI12pTz的掺杂器件实现了EQE_(max)为8.44%,色坐标CIE_(x,y)为(0.15,0.11)的深蓝光发射。基于SFI23pTz的掺杂器件实现了EQE_(max)为17.15%,CIE_(x,y)为(0.15,0.18)的纯蓝光发射。(4)通过改变芴并咔唑上的取代基和取代位置,分别对分子的激发态能级和TADF性质进行了有效调控。三个蓝光TADF材料的刚性分子结构使得它们具有较高的PLQY。变温时间分辨光谱测试表明,这些化合物在光激发条件下热致延迟荧光的比例较小。但是最低三重态~3LE和~3CT之间的振动耦合提高了~3LE到~1CT的反向系间窜越速率。基于InCz34DPhTz的掺杂器件EQE_(max)达到了25.9%,色坐标为(0.15,0.24)。研究发现,该器件产生效率滚降的原因主要是由于较长的三重态激子寿命产生的TTA淬灭作用。(5)通过将不同空间位阻作用的给电子基团SFI23、SFI34和3CzPh结合非对称嘧啶,设计合成了三个深蓝光TADF材料,研究了三个分子在器件中作为客体和主体材料的性能与结构的关系。其中,以SFI34pPM为客体材料的掺杂器件实现了8.22%的EQE_(max),CIE_(x,y)为(0.15,0.09);其非掺杂器件的EQE_(max)为4.59%,CIE_(x,y)为(0.15,0.10)。另外,将三个化合物作为黄光延迟荧光材料的主体均实现了比传统主体CBP更高的器件效率和更低的效率滚降。
【学位授予单位】:华中科技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9
【分类号】:TN383.1;TQ422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杜艳青;李川;叶俊;张弛;;新型D-桥-A结构热激活延迟荧光分子的制备及性能研究[J];化工新型材料;2020年02期

2 王俊生;许文海;陈维山;黎坚;;基于电子回流理论的植物延迟荧光来源理论与实验研究(英文)[J];激光生物学报;2007年06期

3 刘忠范;;分子筛限域碳点实现超长寿命热活化延迟荧光[J];物理化学学报;2018年01期

4 张玲瑞;邢达;王俊生;曾礼漳;李强;;植物光诱导延迟荧光的紫外辐射环境胁迫监测[J];光电子.激光;2007年07期

5 刘伟强;崔荣朕;武瑞霞;李云辉;杨秀云;周亮;;蓝色延迟荧光材料及器件的研究进展[J];应用化学;2019年01期

6 何桂营;匡卓然;王娴;宋宏伟;郭前进;夏安东;;溶剂极性对D-A-D型延迟荧光分子电荷转移激发态的调控[J];中国科学:化学;2018年02期

7 王俊生;邢达;许文海;;植物光合能力检测中延迟荧光诱导参数优化[J];光电子.激光;2007年12期

8 晋卫军,陈素娥,樊艳平,刘长松;吡哌酸的固体表面-延迟荧光法研究[J];高等学校化学学报;1995年03期

9 曾礼漳;李哲;;植物光诱导延迟荧光测量的影响因素研究[J];激光生物学报;2012年03期

10 王俊生;邢达;许文海;陈维山;;植物延迟荧光与光合能力相关性的理论与实验研究[J];光电子.激光;2007年07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李久艳;李德利;董瑞志;;蓝光热致延迟荧光材料及其白光有机电致发光器件[A];第十五届全国光化学学术讨论会会议论文集[C];2017年

2 李旭萍;朱亮亮;;基于吲哚的热活化延迟荧光材料[A];中国化学会2017全国高分子学术论文报告会摘要集——主题H:光电功能高分子[C];2017年

3 龚少龙;詹丽思;吴凯龙;江楠;吕正红;杨楚罗;;热激活延迟荧光材料的分子设计与性能研究[A];中国化学会第30届学术年会摘要集-第二十一分会:π-共轭材料[C];2016年

4 任忠杰;李晨森;闫寿科;;溶液加工的侧链热延迟荧光均聚合物和共聚物用于发光二极管[A];中国化学会2017全国高分子学术论文报告会摘要集——主题H:光电功能高分子[C];2017年

5 匡卓然;夏安东;;蒽醌基化合物激发态电荷转移相关的构象弛豫与热活化延迟荧光[A];第十五届全国化学动力学会议论文集[C];2017年

6 陈志强;陈文利;;延迟荧光检测,光谱分析与叶绿素荧光动力学分析比较研究NaCl胁迫对盐芥和拟南芥光合作用的影响[A];第十一次中国生物物理学术大会暨第九届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摘要集[C];2009年

7 刘玉超;任忠杰;闫寿科;;可溶液加工的热激发延迟荧光基共轭聚合物材料[A];中国化学会2017全国高分子学术论文报告会摘要集——主题H:光电功能高分子[C];2017年

8 杨楚罗;罗佳佳;谢国华;龚少龙;;侧链型热活化延迟荧光聚合侧的设计、合成及光电性能研究[A];中国化学会2017全国高分子学术论文报告会摘要集——主题H:光电功能高分子[C];2017年

9 刘健聪;于吉红;;蓝色热活化延迟荧光碳点@分子筛复合材料的制备与性能研究[A];中国化学会第30届学术年会摘要集-第二十七分会:光化学[C];2016年

10 宋成杰;高杰;鲍华山;李静;董兵海;王二静;王世敏;;基于吩VA嗪和吩噻嗪的间位取代的二苯砜类热激活延迟荧光材料[A];中部四省化学化工学会2016年学术年会摘要集[C];201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条

1 编译 文乐乐;植物也有“夜猫子”[N];中国科学报;201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吕夏蕾;基于咔唑衍生物蓝光热致延迟荧光材料的制备及其电致发光性能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9年

2 高影;高效热活性延迟荧光D-A型有机小分子的理论设计和研究[D];吉林大学;2018年

3 范建忠;延迟荧光分子发光性能的理论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8年

4 王俊生;延迟荧光检测技术及其在光合能力与胁迫检测中的应用[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7年

5 张天佑;高效热活化延迟荧光器件设计及机理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2015年

6 李瑛;延迟荧光信息处理技术在植物光合及逆境生理检测中的应用[D];大连海事大学;2010年

7 王士攀;二氰基取代芳香共轭基团为受体构建热活化延迟荧光材料体系[D];吉林大学;2017年

8 赵波;量于阱结构和热活化延迟荧光WOLED的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2015年

9 卢静;热致延迟荧光材料的分子设计和理论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6年

10 金江江;基于含硫电子传输基团有机电致发光材料的合成及性能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冯松燕;几类有机发光体热活化延迟荧光机制的理论研究[D];河南大学;2019年

2 何刚;基于吡嗪的延迟荧光、磷光发光材料合成及性能研究[D];桂林理工大学;2019年

3 蔡佳林;基于热致延迟荧光的新型有机电致发光材料的合成及器件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9年

4 罗文芳;具有延迟荧光性质的荧光素衍生物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6年

5 赵钰;非平面芴基类延迟荧光材料的设计合成与性质研究[D];南京邮电大学;2017年

6 吕孝鹏;基于延迟荧光材料的高效率有机发光二极管的研究[D];苏州大学;2016年

7 李欣阳;具有延迟荧光性质的电致发光材料的设计、合成及性能研究[D];北京理工大学;2015年

8 孟辉辉;三嗪和吡嗪类热致延迟荧光材料的合成及性能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5年

9 张婷;延迟荧光表征植物光合能力方法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09年

10 张兟;干旱胁迫及外源施硅对苹果叶片光合机构的影响[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262855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ianzigongchenglunwen/262855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6e3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