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电子信息论文 >

压电步进式直线驱动器的设计及实验研究

发布时间:2020-04-17 17:08
【摘要】:随着科技的蓬勃发展,微机电系统领域对驱动元件在位移精度、结构小型化、轻量化方面有越来越高的要求,为适应工业发展需求,国内外涌现出诸多新型驱动器,其中,压电驱动器以其精度高、响应快、可靠性强等优点成为了研究热点。本文通过对比国内外精密驱动器的研究现状及特点,结合压电驱动器的优势,提出了一种压电双足直线驱动器,该驱动器通过将定子元件采用压电叠堆与柔性铰链一体化的设计,简化了装配环节,实现了高精度、大行程、快速连续的驱动。通过对柔性铰链的优化设计及相关实验研究,验证了该驱动器的优异性能。本文具体研究工作如下:首先,阐述了驱动器的研究背景,按照驱动原理的不同,对精密驱动技术的分类进行了详细阐述。介绍了压电驱动器的工作原理,总结了其主要特点,对四类压电驱动器的性能及发展现状进行了详细的分析,通过对比国内外相关压电驱动器,结合压电驱动器的基础理论知识与优势,提出了本研究的主要内容及研究意义。然后,介绍了压电陶瓷的基本理论,分析了压电叠堆驱动器的原理特点,依据压电叠堆驱动器的特性、适用领域,提出了本课题以压电叠堆作为驱动器的驱动源。其次,提出了压电单足直线驱动器,详细分析了其系统组成和工作原理,设计并制作了定子及夹持机构,对结构的传动部分柔性铰链进行了分类及基础理论分析,设计并优化了柔性铰链的结构,通过ANSYS仿真软件对其进行了力学仿真及整机模态分析,证实了该结构设计的合理性和可行性。搭建压电单足直线驱动器实验平台,对驱动足进行输出性能测试,验证结构设计的可行性,对驱动足切向位移与电压、频率的关系进行测量,发现通过改变电压可以控制切向位移的输出,验证了驱动足可以在较宽的频带内工作。对压电单足直线驱动器步进模式进行实验研究,发现驱动器的运动速度随着激励频率的增大而提高;在连续驱动模式下,随着激励频率的增大,压电单足直线驱动器的速度逐渐升高,在驱动频率为2.2k Hz时,驱动器空载时达到最大速度为7.6mm/s,最大输出力为3.8N。最后,由于压电单足直线驱动器需要施加较大的激励频率,才能保证驱动器沿一个方向运动一个较大的位移,因此,在压电单足直线驱动器的基础上,将两个驱动足并排放置,提出了压电双足直线驱动器。文中详细分析了压电双足直线驱动器的结构,介绍了两个驱动足差动协调驱动的工作原理,利用MATLAB软件编写双足驱动器的控制程序,搭建实验平台,验证双驱动足与驱动杆接触状态良好。通过对双驱动足交替驱动输出性能进行测试,得到了驱动杆的位移响应上升直线,验证了双足低频交替驱动的原理,并对驱动器进行了负载特性实验研究,发现随着负载逐渐增大,驱动器的运动速度逐渐减小,二者基本呈线性关系。
【图文】:

步进式,压电,箝位


其工作原理是利用逆压电效应,在超声频域内,激发原件产生振动,通动子、定子间的摩擦耦合,实现电能与机械能的转换并实现动子的机械超声压电驱动器有直线、旋转两种运动形式,根据其振动形态,压电超可划分为驻波型、行波型、复合型等类型[30]。 压电驱动器的国内外发展现状1)压电步进式驱动器压电步进电机在机电一体化中,是很实用又具有代表性的元件。因为其信号转换之后, 来驱动执行机构,因此又称为阶跃电动机,国外称Motor 等。随着微纳技术的蓬勃发展,航空航天、微电子系统、光学工动器的要求提升至微纳米级[31],因此,压电步进驱动器得到了广泛的应,由表 1.1 可以看出,与其他压电驱动器相比,压电步进式驱动器综合大。目前,,压电步进驱动器不但得到广泛应用,并且地位也愈发重要

压电直线电机,压电,箝位,步进式


要求提升至微纳米级,因此,压电步进驱动器得到了广 1.1 可以看出,与其他压电驱动器相比,压电步进式驱动前,压电步进驱动器不但得到广泛应用,并且地位也愈图 1.1 压电步进式双箝位图.1 所示,压电步进式驱动器工作机理类似于尺蠖[32],在电动方式为 箝位-驱动-箝位 ,给双箝位和压电驱动体施加环,可形成步进驱动。
【学位授予单位】:吉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9
【分类号】:TN384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毛芹;王涛;郝鹏飞;王军政;;基于PVDF压电片发电的特性研究[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2012年11期

2 刘建;裘进浩;常伟杰;季宏丽;朱孔军;;运用矩形压电片的冲击载荷定位新方法[J];振动.测试与诊断;2010年03期

3 林西强,任钧国;含压电片层合板的静变形控制[J];固体力学学报;1998年04期

4 林西强,任钧国;含压电片梁的静变形控制[J];应用力学学报;1998年04期

5 周虹;官春林;戴云;;用于自适应光学视网膜成像系统的双压电片变形反射镜[J];光学学报;2013年02期

6 宁禹;周虹;官春林;饶长辉;姜文汉;;20单元双压电片变形反射镜的影响函数有限元分析和实验测量[J];光学学报;2008年09期

7 吴磊;王建国;;压电片位置和大小对板振动控制的影响[J];合肥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年08期

8 林西强,任钧国;含压电片层合板的振动控制[J];宇航学报;2000年01期

9 刘江涛;兰世平;黄泰坤;钟康;周禹辰;;关于对压电片应用的若干问题思考[J];科技致富向导;2013年05期

10 胡小伟;朱灯林;;基于板梁扭转振动控制阻尼的压电片拓扑形状设计[J];河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常道庆;刘碧龙;李晓东;田静;;智能吸声控制中压电片位置的选取[A];中国声学学会2007年青年学术会议论文集(上)[C];2007年

2 杨亚东;王军;冯国旭;程小全;;压电悬臂梁的压电片位置及主动控制研究[A];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与自主创新——第十二届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年会(第二卷)[C];2010年

3 王姣姣;曹东兴;姚明辉;张伟;;变截面压电悬臂梁俘能器的动力学研究[A];北京力学会第二十四届学术年会会议论文集[C];2018年

4 刘子牛;陈仲生;张帆;;局域共振型压电薄板建模及振动特性仿真分析[A];中国力学大会-2017暨庆祝中国力学学会成立60周年大会论文集(B)[C];2017年

5 匡友弟;王卓;李国清;陈传尧;;节式压电梁的电阻抗模拟和实验研究[A];第二届全国压电和声波理论及器件技术研讨会摘要集[C];2006年

6 刘增华;王娜;何存富;于波;吴斌;;基于主动Lamb波法的薄板检测的实验研究[A];中国力学学会学术大会'2009论文摘要集[C];2009年

7 马剑强;刘莹;李保庆;褚家如;;新型单压电片变形镜的设计与表征[A];中国力学大会——2013论文摘要集[C];2013年

8 易志然;胡意立;杨斌;;阶梯梁式压电振动能量采集器的输出特性研究与结构优化[A];中国力学大会-2017暨庆祝中国力学学会成立60周年大会论文集(B)[C];2017年

9 王亮;白瑞祥;;压电驱动器对含分层损伤的复合材料加筋板的分层扩展和屈曲控制研究[A];2009年度全国复合材料力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10 崔舒宁;张元冲;;电致伸缩智能结构的伽辽金模拟[A];“力学2000”学术大会论文集[C];200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3条

1 四川 王平 编译;用压电片作传感器和蜂鸣器的防水键盘[N];电子报;2015年

2 台湾省台北市 何X山;用压电式蜂鸣器产生 直流电压的实验[N];电子报;2004年

3 浙江 张培君;压电式电子门铃[N];电子报;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周志勇;基于多稳态压电结构的环境振动与声能量采集技术研究[D];西北工业大学;2017年

2 翟景娟;压电曲壳结构振动与声辐射主动控制和优化[D];大连理工大学;2018年

3 刘欢;无源被动非接触电流感测机理及测量方法研究[D];吉林大学;2018年

4 曹文英;行走压能PVDF压电集能器的构成与性能表征[D];东华大学;2018年

5 龚立娇;压电复合梁机电转换特性及多模宽频发电的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5年

6 崔小斌;基于压电效应的能量收集装置实验及原理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6年

7 王波;点式压电智能结构振动控制方法改进的研究[D];重庆大学;2004年

8 周晚林;压电智能结构冲击荷载及损伤识别方法的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05年

9 刘建芳;压电步进精密驱动器理论及实验研究[D];吉林大学;2005年

10 刘国嵩;压电步进二维精密驱动器理论及实验研究[D];吉林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清华;非线性预加载压电简支梁俘能器的设计与实验研究[D];吉林大学;2019年

2 关志鹏;流体激励推磨式压电发电装置的设计与研究[D];吉林大学;2019年

3 董新;压电步进式直线驱动器的设计及实验研究[D];吉林大学;2019年

4 徐啸尘;路面压电能量收集的研究与应用[D];交通运输部公路科学研究所;2017年

5 米娇娇;含伸展构件的柔性旋转压电智能梁的振动控制[D];西安理工大学;2019年

6 刘强;行车风压驱动的谐振腔式压电俘能器研究[D];郑州大学;2019年

7 钟声;雨滴冲击压电悬臂梁发电系统的动力学分析[D];西安理工大学;2019年

8 刘文博;磁力辅助式气动压电发电机理与试验研究[D];长春工业大学;2019年

9 储成智;压电雾化喷头的结构优化及应用研究[D];苏州大学;2018年

10 李洪洋;压电振动马达优化设计及实验研究[D];吉林大学;2018年



本文编号:263109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ianzigongchenglunwen/263109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ce1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