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电子信息论文 >

基于磁性电磁超表面的电磁波非互易传输

发布时间:2020-04-17 20:12
【摘要】:传统光学器件通常基于光的反射、折射以及衍射,同时改变自身的厚薄程度来改变光程,以实现相位控制。累积光程的多少通常与器件的厚薄程度成正比。所以,传统光学器件自身的尺寸是工作波长的数百倍。因此,设计一种能够灵活调控电磁波的新型超薄平面光学材料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中,我们设计了一个由磁性特异电磁介质构成的超表面结构,通过改变体系的外加磁场和超表面上的梯度可以实现电磁波的非互易传输。第一章,我们介绍了超表面产生的背景和超表面的概念,同时简要介绍了超表面的相关特性和超表面的一些应用。最后,给出了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和基本框架。在第二章中,我们介绍了一些关于电磁波非互易传输的历史文献。利用梯度光子晶体可以实现电磁波的非互易传输。利用特异介质和异质结构的特异电磁介质也可以实现电磁波的非互易传输。此外,还简单介绍了一些利用传统材料结构实现电磁波非互易传输的方法。第三章,我们介绍了本文所采用的理论方法。考虑到我们研究的对象是由单晶钇铁石榴石构成的二维圆柱形磁性特异电磁介质,首先我们利用圆柱矢量波函数展开入射波和散射波,然后利用Mie散射理论推导出单个铁氧体柱的散射系数,之后利用多重散射理论,通过计算光子色散曲线和场模式分布得到电磁超表面的散射特性。最后,根据上述理论,我们得到并分析了各种电磁超表面的古斯-汉欣位移情况。在第四章中,我们给出了一个利用磁性电磁超表面实现电磁波的非互易传输的方法。我们从能带结构角度出发分析了非互易现象出现的物理机理。利用电磁超表面的磁响应特性,可以通过改变体系的外加磁场和引入梯度型超表面实现电磁波的非互易传输。由于时间反演对称性破坏,高斯光束从一侧入射出现明显的古斯-汉欣位移,而从对称的另一侧入射古斯-汉欣位移消失。这体现了古斯-汉森位移的非互易特性,这种非互易特性是由磁性特异电磁介质的磁导率张量引起的。最后,我们利用磁性电磁超表面的特性设计了一个单向波导器件。在最后一章中,我们总结了本文的研究成果,并展望了磁性电磁超表面后续的研究工作和应用前景。
【图文】:

示意图,表面结构,示意图


提出的细金属线阵列和开口金属圆环等。到了二十一世纪初,美国加州大学Smith教逡逑授等人在Pendry教授的理论研究基础上将金属线和开口金属圆环按照特定规律排逡逑列在一起,如图1.2所示,首次在实验上实现了磁导率和介电常数同时为负的负折射逡逑现象[7]。逡逑尽管超表面有着和超材料相同的电磁响应特性,但是他们的设计理念却有一定的逡逑差别。首先,在结构特征方面超材料需要通过调整自身结构厚度来改变光束的光程,逡逑而超表面是一个平面结构。另外,超材料运用等效介质理论,将材料看成等效介质计逡逑算出介质中各个位置的等效折射率,从而实现对光波传输的灵活控制。超表面则是根逡逑据惠更斯原理,通过改变光波相位和波前强度来实现光波传播方向和相位的灵活控逡逑2逡逑

照片,天线阵列,表面,照片


逑iiiJiJi逡逑图1.2由金属线和开口金属圆环组成的负折射材料逡逑制。总体而言,超材料侧重于改变材料自身的厚薄度来实现光束传输的控制,而超表逡逑面则是在亚波长结构下,更侧重于光束相位和波前调控。逡逑1.4超表面的应用逡逑随着科研工作者的深入研究,超表面对电磁波的各种调控能力也变得越来越强。逡逑2011年Yu等人利用结构渐变的V型天线阵列超表面实现梯度的相位突变M,,其结逡逑构如图1.3所示。逡逑图1.3邋V型天线阵列超表面扫描电昁照片逡逑2012年,Kumar等人设计的MIM超表面,能够实现分辨率级别为可见光衍射逡逑极限量级的彩印[8];同年,Sun等人设计的高阻抗H型梯度超表面能够实现高效的逡逑3逡逑
【学位授予单位】:浙江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O441.4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周喜权;;电磁场与电磁波课堂外延模式实践探究[J];环球市场信息导报;2016年47期

2 崔芙蓉,赖声礼,季飞,胡斌杰;圆锥形横电磁波传输室特性的分析[J];应用科学学报;2001年01期

3 彭兵,蒋少全,何萍;用边界元法分析横电磁波传输室的特性阻抗[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0年03期

4 崔芙蓉,季飞,王亦方,黄菁,赖声礼;一种圆锥形横电磁波传输室的分析[J];微波学报;2000年S1期

5 季飞,吴祥应,赖声礼;横电磁波传输室的三维FDTD法分析[J];微波学报;1998年01期

6 胡白涛;王维龙;李莹莹;肖猛;;横电磁波传输室的性能评估[J];安全与电磁兼容;2006年05期

7 杨利霞;谢应涛;;电磁波传输时域有限差分方法及仿真[J];计算机仿真;2009年11期

8 蔡小丁;jk电磁波传输室中的驻波问题研究[J];电子科技大学学报;1990年06期

9 蔡小丁;;非对称横电磁波传输室的工程设计[J];微波学报;1990年02期

10 周晓萍,邹澎,柳朝阳;GTEM Cell内场的分布[J];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学报;2005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7条

1 季飞;吴祥应;赖声礼;;横电磁波传输室的三维FDTD法分析[A];1997年全国微波会议论文集(上册)[C];1997年

2 汤仕平;蒋全兴;周忠元;景莘慧;;宽带GTEM小室场强校准装置和不确定度评定[A];2004全国测控、计量与仪器仪表学术年会论文集(上册)[C];2004年

3 张娴;吴燎兰;牟萍;黄华;;吉赫横电磁波传输室(GTEM cell)辐射发射测试研究[A];第十四届全国电磁兼容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4年

4 刘长捷;李德鑫;孙少华;李松江;;降雨对机载无线电设备电磁波传输的衰减特性分析[A];2009系统仿真技术及其应用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9年

5 王志斌;鄂鹏;张晓宁;聂秋月;孔繁荣;;非平衡碰撞等离子体薄层中电磁波传输特性的建模与数值仿真[A];第十八届全国等离子体科学技术会议摘要集[C];2017年

6 柳平;陈贵;;基于时域有限差分法分析墙体对电磁波脉冲传输的影响[A];2007年全国微波毫米波会议论文集(上册)[C];2007年

7 李晨鑫;温良;姚永辉;孟庆勇;;基于电磁波测距的矿井目标精确定位技术研究[A];第十届全国煤炭工业生产一线青年技术创新文集[C];201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方基永;碳基电磁波吸收剂的制备及其应用研究[D];吉林大学;2017年

2 崔芙蓉;新型横电磁波传输室系列的分析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00年

3 郑灵;飞行器等离子体鞘套对电磁波传输特性的影响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3年

4 高瑞林;同轴网格空心阴极等离子体诊断及微波传输特性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吴华兵;基于磁性电磁超表面的电磁波非互易传输[D];浙江师范大学;2018年

2 谭琼亮;基于时域有限差分方法的三导体横电磁波传输室的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7年

3 李丹丹;2.5D碳/环氧复合材料电磁波传输性能研究[D];天津工业大学;2016年

4 汪松;随钻电磁测量电磁波传输技术的研究[D];燕山大学;2016年

5 许斌;随钻电磁传输的建模与应用[D];电子科技大学;2017年

6 张香博;涡旋电磁波在无线通信中的应用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7年

7 庞和喜;波导内壁表面粗糙度对电磁波传输性能的影响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08年

8 方圆;再入等离子鞘层中的电磁波传输特性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4年

9 罗耀新;基于时间反演电磁波传输的无线传感器网络的信道模型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5年

10 梁洪艳;石油钻孔收发天线设计及其电磁波传输特性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263125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ianzigongchenglunwen/263125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570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