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电子信息论文 >

基于BJT与SCR的片上ESD防护研究

发布时间:2020-04-18 21:33
【摘要】:随着集成电路的迅猛发展,半导体制程工艺进入深亚微米领域乃至纳米领域,静电放电(ESD,Electro-Static Discharge)现象已经成为造成芯片和电子产品失效的主要原因。同时伴随着ESD设计窗口的缩小,降低触发电压和提高维持电压成为了ESD防护设计的两大设计要点。本文使用理论分析和TACD(Technology Computer Aided Design)仿真相结合的方法,以降低触发电压和提高维持电压为设计目标,对结构复杂度较高的可控硅(Silicon Controlled Rectifier,SCR)和锗硅异质结双极型晶体管(SiGe Hetero-junction Bipolar Transistor,HBT)进行研究。研究工作主要有:基础单体ESD防护器件的工作原理分析及传输线脉冲(Transmission Line Pulse,TLP)测试结果分析,NHTSCR(Novel HBT-Triggered SCR)的开启原理及载流子导通路径分析及优化设计,新型NTSCR(NPN-Triggered SCR)优化原理及性能仿真。本文主要创新成果如下:一是针对HTSCR低维持电压的特性,本文提出一种新型ESD防护结构:NHTSCR。在ESD脉冲下,NHTSCR通过HBT与反向HBT的分流作用抑制了SCR器件的正反馈效应,增加了器件维持电压,达到提高器件抗闩锁免疫能力的目的,并且通过外加电阻的方法降低了器件触发电压。测试结果表明:在ESD脉冲下,传统HTSCR的维持电压为1.34V,NHTSCR将其提高至3.72 V。在0.35μm SiGe BiCMOS 3.3V工艺下,NHTSCR可以解决闩锁问题,满足ESD设计窗口。二是针对传统SCR高触发电压和低维持电压的特性,设计了一种新型NTSCR(NPN-Triggered SCR)器件,NTSCR利用基极浮置的寄生NPN BJT(Bipolar Junction Transistor)作辅助触发源,且寄生NPN管的集电区掺杂浓度较高,发射区掺杂浓度较低,因而具备较低的导通电压。在ESD脉冲下,随着SCR器件的开启,电流路径分为两条:一条仍流经基极浮置的NPN管,另一条流经反偏结和寄生SCR。测试结果表明:与SCR相比,NTSCR的触发电压降低了12.2V,维持电压提升了4.4V,在5V工作电源下,满足ESD设计窗口。
【学位授予单位】:郑州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9
【分类号】:TN305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徐斌裕;电花隙防护器件[J];微电子学;1988年06期

2 徐斌裕,张利华;硬限幅防护器件参数测量方法[J];微电子学;1988年06期

3 周绍文;半导体电磁脉冲防护器件性能测试[J];微电子学与计算机;1989年12期

4 ;产品推荐[J];现代制造;2006年07期

5 ;陶瓷ESD防护器件[J];传感器世界;2015年07期

6 陈永光;刘进;谭志良;张希军;李名杰;;基于可控硅整流器的静电放电防护器件延迟特性[J];高电压技术;2011年12期

7 张耀辉;黄刘宏;李跃波;杨杰;刘锋;何为;熊久良;;浪涌防护器件超宽带脉冲注入测试系统设计[J];防护工程;2018年01期

8 孙海涛;聂秋梅;刘巍;胡小文;李笑然;水玲玲;周国富;;基于液晶高分子聚合物的激光防护器件[J];华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8年01期

9 王振兴;武占成;张希军;刘进;;典型ESD防护器件失效机理研究[J];半导体技术;2011年12期

10 马艺珂;梁海莲;顾晓峰;王鑫;刘湖云;;ESD防护器件中SCR结构开启速度的优化与分析[J];固体电子学研究与进展;2018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3条

1 韩雁;霍明旭;刘岐;宋波;马庆容;朱科翰;沈晔晖;杜晓阳;董树荣;;静电放电人体模型测试标准的问题研究[A];第十届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四)[C];2008年

2 俞阳;石立华;万浩江;周颖慧;;电涌保护器对核电磁脉冲的响应性能测试与分析[A];第17届全国电磁兼容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7年

3 孙相海;何胜;;电源SPD的选择和使用[A];第27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大气物理学与大气环境分会场论文集[C];201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条

1 本报记者 赵艳秋;ESD器件:新接口市场是热点 集成EMI方案将流行[N];中国电子报;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6条

1 梁海莲;集成电路高压ESD防护器件的研究[D];江南大学;2014年

2 曾杰;集成电路新型ESD防护器件研究[D];浙江大学;2016年

3 鄢永明;静电放电及其防护器件研究[D];湖南大学;2016年

4 杨兆年;CMOS工艺静电保护电路与器件的特性分析和优化设计[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5年

5 马飞;先进工艺下集成电路的静电放电防护设计及其可靠性研究[D];浙江大学;2014年

6 杜晓阳;CMOS射频集成电路片上ESD防护研究[D];浙江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许海龙;基于BJT与SCR的片上ESD防护研究[D];郑州大学;2019年

2 王鑫;高维持电压ESD防护器件设计及抗闩锁研究[D];江南大学;2018年

3 马艺珂;集成电路ESD防护器件开启速度及温度特性的研究[D];江南大学;2018年

4 艾丽云;基于深亚微米工艺ESD防护器件与防护网络研究[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16年

5 马浪凯;强电磁脉冲下传导防护器件瞬态响应特性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8年

6 张晓敏;电磁脉冲防护器件电气参数测试研究[D];东南大学;2017年

7 朱科翰;CMOS集成电路片上静电放电防护器件的设计与分析[D];江南大学;2008年

8 谢继;集成电路中ESD防护器件的仿真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9 张聪凌;ESD防护器件的电路级仿真及建模[D];浙江大学;2008年

10 唐保军;新型ESD防护器件与电路的结构设计及特性分析[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263255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ianzigongchenglunwen/263255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f0f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