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电子信息论文 >

Ka波段自动增益控制电路设计

发布时间:2017-03-23 10:17

  本文关键词:Ka波段自动增益控制电路设计,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在无线通信系统中,由于外界各种因素的影响,使得接收机所收到的信号强度并不是固定的,而具有很大的动态范围,因此接收机收到的信号具有不稳定性,需要采用一种电路来维持信号的稳定性。这种电路就是自动增益控制电路(Automatic Gain Control,简称AGC)。本文首先介绍了射频理论相关知识,包括射频器件特性和宽带设计。利用宽带设计的相关理论知识对于整个系统的各部分电路进行改进。通过分析反馈控制系统的相关理论知识和自动增益控制电路的基本结构及性能指标,进一步对课题进行研究。自动增益控制电路主要包括可控增益放大器、峰值检测电路、比较器、控制信号产生电路等。在设计的过程中要考虑到自动增益控制电路的性能指标,例如动态范围、响应时间等。课题采用SMIC 0.18μm RF CMOS工艺进行电路设计,供电电压为1.8V。工作频率在27.5GHz~31.3GHz之间,中心频率为29.4GHz。在电路设计中由于库工艺的限制,采用微带线来提供性能较好的电感。自动增益控制电路的可控动态范围在-20dB~20dB之间。经过对各部分电路的理论分析和电路设计,选择最优的电路结构,采用切比雪夫带通滤波器对于输入信号进行滤波;可控增益放大器选择Gilbert结构,并采用扩展带宽技术实现;峰值检测电路采用MOS管构成的电流镜结构;利用三极管电压与电流的指数关系构成控制电压产生电路,将这些电路分别调试后进行整体仿真,基本满足课题的要求。本文在Cadence环境下进行电路的设计,利用Cadence的Spectre RF工具进行仿真电路。再使用Virtuoso Layout Editor工具进行电路的版图设计,版图整体面积为1.15mm2。最后提取寄生参数后对电路进行后端仿真,后端仿真后输出的稳定电压偏差在十几毫伏左右。
【关键词】:自动增益控制电路 可控增益放大器 Ka波段 接收机
【学位授予单位】:北京交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TN722
【目录】:
  • 致谢5-6
  • 摘要6-7
  • ABSTRACT7-10
  • 1 引言10-16
  • 1.1 微波频率划分及特性10-12
  • 1.2 自动增益控制系统基础概念12-13
  • 1.3 自动增益控制系统发展史及现状13-14
  • 1.4 课题内容及结构14-16
  • 2 射频无源器件及带宽扩展基础16-32
  • 2.1 射频集成元件的特性16-22
  • 2.1.1 射频无源器件特性16-20
  • 2.1.2 微带线特性20-22
  • 2.2 宽带设计22-30
  • 2.2.1 宽带拓扑电路结构22-27
  • 2.2.3 利用零点增加带宽27-30
  • 2.3 本章总结30-32
  • 3 自动增益控制系统理论32-48
  • 3.1 反馈控制理论32-36
  • 3.1.1 反馈控制系统结构32-33
  • 3.1.2 反馈控制系统的线性分析33-35
  • 3.1.3 反馈控制系统的指标35-36
  • 3.2 自动增益控制原理及结构分析36-46
  • 3.2.1 自动增益控制电路工作原理36-39
  • 3.2.2 自动增益控制电路的性能指标39-40
  • 3.2.3 可变增益放大电路基础40-46
  • 3.3 本章总结46-48
  • 4 自动增益控制系统电路设计48-76
  • 4.1 可控增益放大器设计及仿真48-54
  • 4.1.1 VGA设计48-49
  • 4.1.2 VGA仿真49-54
  • 4.2 峰值检测器设计及仿真54-59
  • 4.2.1 峰值检测器的设计54-58
  • 4.2.2 峰值检测器的仿真58-59
  • 4.3 控制电压产生回路电路及仿真59-64
  • 4.3.1 比较器设计59-60
  • 4.3.2 控制电路产生电路设计60-62
  • 4.3.3 电路仿真结果62-64
  • 4.5 输入带通滤波器的设计及仿真64-72
  • 4.5.1 带通滤波器设计64-69
  • 4.5.2 带通滤波器仿真69-72
  • 4.6 整体电路设计72-75
  • 4.6.1 输出阻抗匹配72-73
  • 4.6.2 整体电路仿真结果73-75
  • 4.7 本章总结75-76
  • 5 版图设计与后端仿真76-82
  • 5.1 相关元件版图76-77
  • 5.2 整体版图77-79
  • 5.3 电路后仿79-80
  • 5.4 本章总结80-82
  • 6 结论82-84
  • 参考文献84-88
  • 作者简历及攻读硕士/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88-92
  • 学位论文数据集92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征远;;空中信息高速公路——Ka波段宽带卫星通信系统[J];中国传媒科技;2012年13期

2 王琦;王毅凡;;Ka波段通信卫星发展应用现状[J];卫星与网络;2010年08期

3 ;韩国准备Ka波段卫星应用[J];有线电视技术;2000年10期

4 王嘉;林勇;何庆国;;Ka波段介质谐振器的研究[J];半导体技术;2008年10期

5 朱大红;齐锋;;Ka波段波导-微带转接器的设计[J];微波学报;2008年S1期

6 谢丰奕;;欧洲两大卫星公司拓展Ka波段宽带市场[J];卫星电视与宽带多媒体;2013年15期

7 杨彦炯;王应龙;张鹏飞;栗曦;杨林;;Ka波段紧缩场天线的设计[J];微波学报;2010年S1期

8 邓智勇;苏丽;阮云国;;Ka波段旋转关节的设计[J];无线电通信技术;2009年02期

9 成跃进;Ka波段通信卫星与Ka波段转发器技术[J];空间电子技术;2000年02期

10 王维波;王志功;张斌;康耀辉;吴礼群;杨乃彬;;Ka波段低相位噪声GaAs MHEMT单片压控振荡器[J];固体电子学研究与进展;2009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曾婵玉;于洋;;Ka波段微带-波导探针过渡的设计[A];2008通信理论与技术新进展——第十三届全国青年通信学术会议论文集(上)[C];2008年

2 尹哲;吴景峰;董宇亮;;高稳定低相噪Ka波段锁相频率源设计[A];2009年全国微波毫米波会议论文集(下册)[C];2009年

3 成促进;李敦复;刘发林;顾振刚;李涛;;Ka波段六端口反射计[A];1987年全国微波会议论文集(中)[C];1987年

4 尹建勇;孙厚军;陈亚萍;吕昕;;Ka波段单脉冲平面和差网络和天线的研究[A];2009年全国微波毫米波会议论文集(下册)[C];2009年

5 龚成;陈克勤;;Ka波段分功率负载实验研究[A];1989年全国微波会议论文集(上)[C];1989年

6 董芳驰;唐小宏;毛睿杰;;Ka波段矩形波导中截面微带探针过渡的设计与优化[A];2007年全国微波毫米波会议论文集(下册)[C];2007年

7 陈建新;喻梦霞;徐军;罗慎独;;Ka波段接收前端的研制[A];2003'全国微波毫米波会议论文集[C];2003年

8 李桂萍;徐军;罗慎独;薛良金;;Ka波段全集成收发组件研制[A];2005'全国微波毫米波会议论文集(第二册)[C];2006年

9 李翔;徐军;;Ka波段波导到微带的对脊鳍线过渡[A];2009年全国微波毫米波会议论文集(上册)[C];2009年

10 王记平;文光俊;金海焱;;2W级Ka波段毫米波功率放大器设计[A];中国通信学会第六届学术年会论文集(上)[C];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庞春辉;Ka波段低相噪锁相倍频源[D];电子科技大学;2014年

2 齐美玲;Ka波段自动增益控制电路设计[D];北京交通大学;2016年

3 梁亮;Ka波段单刀三掷开关的研制[D];电子科技大学;2006年

4 刘伟;Ka波段圆极化单脉冲天线[D];电子科技大学;2011年

5 林淑鲜;Ka波段宽带卫星通信系统信道估计技术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3年

6 李志强;Ka波段功率合成放大器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06年

7 吴文涛;Ka波段功率合成放大技术研究[D];浙江大学;2007年

8 崔白彬;Ka波段固态功率合成放大器的研制[D];电子科技大学;2008年

9 赵晨曦;Ka波段空间功率合成式放大器的研制[D];电子科技大学;2007年

10 周水平;Ka波段五路收发高频前端[D];电子科技大学;2010年


  本文关键词:Ka波段自动增益控制电路设计,,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6351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ianzigongchenglunwen/26351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6d3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