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电子信息论文 >

表面等离子体激元在光学可调谐滤波器中的应用

发布时间:2020-05-04 18:43
【摘要】:光通信领域作为信息领域的重要支柱之一,近来不断高速发展。随着不断精进的纳米材料加工技术,为了解决器件发热高、尺寸大、集成度低等一系列制约光通信发展的问题,科研人员在光通信领域基于表面等离激元将光通信器件和纳米结构结合起来,并对其应用进行研究。基于表面等离激元的光通信器件具有优越的特性。它可以有效降低能量损耗,提高集成度,构建亚波长级别光器件。表面等离激元能在纳米尺度上传递电磁波,有效突破衍射极限,且兼具增强透射的能力,因此在未来的光通信器件发展中必将占有重要的位置。金属—绝缘体—金属(metal-insulator-metal,MIM)波导有利于激发表面等离激元,且结构简单易加工性质优秀,不少科研人员都提出了基于MIM波导结构的光通信器件,比如马赫曾德干涉仪、光开关、光传感器等。因此了解MIM波导中表面等离激元的生产原理和物理性质相当重要。基于此,本文主要完成了以下工作:首先,本文研究了金属的Drude模型,从麦克斯韦方程组的积分形式开始,讨论了表面等离激元的物理色散关系,以及表面等离激元波导的Poynting计算公式,并介绍两种重要理论模型:耦合模理论以及散射矩阵理论,为后文提供理论支撑。其次,在理论和仿真的方面讨论了单梯形腔和双梯形腔等离子体带阻滤波器的特性,同时还研究了随腔体尺寸变化对系统透射谱图的影响,并将其作为基本结构,进一步分析了多梯形腔等离子体带阻滤波器的性质。最后,综合上述的研究分析,本文提出了单边和双排三梯形腔等离子体带阻滤波器。这两种滤波器具有带阻滤波范围容易调谐的特点,且前者适用于窄阻带的情形,后者适用于宽阻带。通过基于有限元法的Comsol软件对结果仿真计算,作图比较仿真数据的结果,尝试解释了滤波器透射谱图中Fano峰形成的原因。综上所述,本文的研究成果对光通信纳米器件领域的研究和等离子体滤波器具有一定意义,也对进一步设计出更好的等离子体滤波器提供了理论依据,对微纳米级别光通信器件设计和仿真具有积极意义。
【图文】:

电场,磁场分布,交界处,情况


学者基于表面等离激元进行研究,并获得重大进展[12_14]。逡逑在金属表面光子和自由电子通过相互作用形成电磁振荡的现象,称为表面等逡逑离激元(SPPs),如图1-la所示。固体物质由带正电的离子和自由电子组成。等离逡逑子态是固体中的电子受激跃迁到高能级的状态。在某些特定频率光入射后,金属逡逑和绝缘体交界面处的电子与光子发生激烈的集体振荡,生成一种带有能量的表面逡逑波,,它就是表面等离子体激元。想要在金属薄膜上将表面等离激元激发出来,就逡逑必须要使入射光的某些条件得到满足[13,14]。而表面等离激元共振(surface邋plasmon逡逑resonance,简称SPR)的形成与这些入射光有很大的关系,只有当局域在纳米金逡逑属结构表层的自由电子与入射光之间发生共振时才会出现SPR。在这种共振效应逡逑的影响下,金属结构表层的光场能量被强烈局域在亚微米尺度内。从图1-lb可逡逑以看出在绝缘体和金属的交界处,SPPs的磁场强度值达到最大,坐标轴的横轴逡逑代表这两种介质的垂直方向

连续谱


学者基于表面等离激元进行研究,并获得重大进展[12_14]。逡逑在金属表面光子和自由电子通过相互作用形成电磁振荡的现象,称为表面等逡逑离激元(SPPs),如图1-la所示。固体物质由带正电的离子和自由电子组成。等离逡逑子态是固体中的电子受激跃迁到高能级的状态。在某些特定频率光入射后,金属逡逑和绝缘体交界面处的电子与光子发生激烈的集体振荡,生成一种带有能量的表面逡逑波,它就是表面等离子体激元。想要在金属薄膜上将表面等离激元激发出来,就逡逑必须要使入射光的某些条件得到满足[13,14]。而表面等离激元共振(surface邋plasmon逡逑resonance,简称SPR)的形成与这些入射光有很大的关系,只有当局域在纳米金逡逑属结构表层的自由电子与入射光之间发生共振时才会出现SPR。在这种共振效应逡逑的影响下,金属结构表层的光场能量被强烈局域在亚微米尺度内。从图1-lb可逡逑以看出在绝缘体和金属的交界处,SPPs的磁场强度值达到最大,坐标轴的横轴逡逑代表这两种介质的垂直方向
【学位授予单位】:北京邮电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9
【分类号】:TN713;TN929.1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昶时,施维林;表面等离激元共振生物传感分析及应用[J];光谱实验室;2004年02期

2 高治文,陈丽娜,赵景星,于新,周素琼,谢文章;表面等离激元共振[J];大学物理实验;1994年02期

3 张文君;高龙;魏红;徐红星;;表面等离激元传播的调制[J];物理学报;2019年14期

4 虞华康;刘伯东;吴婉玲;李志远;;表面等离激元增强的光和物质相互作用[J];物理学报;2019年14期

5 邵磊;阮琦锋;王建方;林海青;;局域表面等离激元[J];物理;2014年05期

6 ;北京大学物理学院聚焦表面等离激元研究取得重要进展[J];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01期

7 ;聚焦表面等离激元研究取得进展[J];光机电信息;2011年01期

8 王翔;黄声超;张檬;任斌;;表面等离激元辅助反应及其表征研究进展[J];光散射学报;2018年04期

9 韩亚娟;张介秋;李勇峰;王甲富;屈绍波;张安学;;基于微波表面等离激元的360°电扫描多波束天线[J];物理学报;2016年14期

10 王振林;;表面等离激元研究新进展[J];物理学进展;2009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王驰;郑海荣;吴燕妮;李彩霞;;纳米方盘—方框结构的表面等离激元共振特性[A];2015 年(第七届)西部光子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5年

2 张兵临;;表面增强喇曼散射的受迫表面等离激元模型[A];第二届全国光散射学术会议论文集(上)[C];1983年

3 黄铁军;汤恒河;谭云华;刘濮鲲;;基于人工表面等离激元的太赫兹超聚焦探针[A];2017年全国微波毫米波会议论文集(上册)[C];2017年

4 张超;周永金;王卫宾;杨柳;肖前循;;基于人工局域表面等离激元的微流体乙醇传感器[A];2017年全国微波毫米波会议论文集(上册)[C];2017年

5 沈少鑫;单洁洁;陈慧玉;杨明明;赵峰;周勇亮;杨志林;;多模式耦合的表面等离激元增强二次谐波机理研究[A];第十八届全国光散射学术会议摘要文集[C];2015年

6 林洁;路云宁;高韶燕;;利用表面等离激元增强耦合效应实现高灵敏度传感[A];第十六届全国量子光学学术报告会报告摘要集[C];2014年

7 郑斌;杨怡豪;沈炼;陈红胜;;基于超表面的微波表面等离激元控制[A];2018年全国微波毫米波会议论文集(上册)[C];2018年

8 陈舒;孟令雁;沈少鑫;赵峰;骆洋;杨志林;;表面等离激元的可控激发及增强光谱研究[A];第十八届全国光散射学术会议摘要文集[C];2015年

9 刘博文;陈舒;姚旭;刘守;杨志林;王磊;任斌;;可灵活调节的表面等离激元结构的性质及其应用[A];第十九届全国光散射学术会议摘要集[C];2017年

10 陈旭东;洪炜;;表面等离激元增强/抑制共轭聚合物发光研究[A];中国化学会第30届学术年会摘要集-第二十一分会:π-共轭材料[C];201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2条

1 记者 李山;德研发出世界首个表面等离激元电路[N];科技日报;2013年

2 刘霞;新型纳米激光探测技术灵敏度高成本低[N];科技日报;201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郑哲;动目标模拟与表面等离激元特性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9年

2 高龙;基于微纳加工的表面等离激元光子回路和热效应探测研究[D];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2018年

3 朱旭鹏;表面等离激元金属纳米结构强耦合体系的设计及光谱行为研究[D];湖南大学;2018年

4 商雄军;微纳结构表面等离激元激发的理论研究及其器件设计[D];湖南大学;2018年

5 潘柏操;人工表面等离激元传输特性研究[D];东南大学;2017年

6 许秉正;基于周期结构的表面等离激元电磁特性及应用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7年

7 武士威;表面等离激元催化对氨基二苯二硫醚偶联反应及光谱分析[D];辽宁大学;2018年

8 汪涵聪;表面等离激元光近场特性及对光学非线性的增强和调控研究[D];湖南大学;2015年

9 罗时文;基于表面等离激元的光学调控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8年

10 单锋;表面等离激元纳米结构的局域场增强特性[D];东南大学;201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付宏雪;表面等离激元系统中的Fano共振调控研究及其应用[D];北京邮电大学;2019年

2 杨子豪;表面等离子体激元在光学可调谐滤波器中的应用[D];北京邮电大学;2019年

3 李颖;基于表面等离激元的亚波长滤波器研究[D];北京邮电大学;2019年

4 袁栋栋;基于等离激元纳米激光器的设计与研究[D];郑州大学;2019年

5 陈翠芸;表面等离激元聚焦和谐振特性的调控研究[D];厦门大学;2017年

6 张威;多模谐振滤波器与人工表面等离激元滤波器研究[D];厦门大学;2018年

7 李培玉;基于孔径阵列的表面等离激元传输特性的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8年

8 肖镇生;菱形纳米结构的表面等离激元涡旋激发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8年

9 彭宇翔;生物分子与金属微纳结构表面等离激元响应相互作用机理研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18年

10 王雪南;基于遗传算法的表面等离激元定向发射器的优化[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8年



本文编号:264882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ianzigongchenglunwen/264882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e64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